四、福海县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401
颗粒名称: 四、福海县道路
分类号: F426;F127;F326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福海县现有5乡1镇,1980年前无县乡公路,县乡道路多以畜力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碾压而成。1981年第一条县乡公路动工修筑,到2004年底有县乡道路3条,总长64.539公里。
关键词: 福海县 阿尔达 县乡公路 乡政府 自治区

内容

福海县现有5乡1镇,1980年前无县乡公路,县乡道路多以畜力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碾压而成。1981年第一条县乡公路动工修筑,到2004年底有县乡道路3条,总长64.539公里。
  福海县—喀拉玛盖乡(X863线) 该道路原为自然便道,由于地下水位较高,许多地段翻浆难行。1981年由县工交局主持、自治区交通厅投资12万元、地区投资12万元动工修建福海县城至阔克阿尕什乡6队的14.5公里路基。1984~1985年续建路基至喀拉玛盖乡乌伦古河北岸。1986年、1987年又对部分路段路基、路面、桥涵进行了改建整修。1988年7月至1989年10月25日修建了103米长双排单层钢桁架的乌伦古河喀拉玛盖大桥,大桥投资81万元,至此砂砾路全线贯通。公路全长59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7米,小桥2座,长12延米,涵洞32道,334延米,砂砾路总投资112.5万元。其中:粮、棉、布补助45万元,地方自筹24万元。1991年至1993年作为交通部扶贫项目共投资300万元(其中:以粮代赈100万,实兑现资金81万元),完成了福海县至喀拉玛盖乡路面铺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福海县组织城镇和沿线群众投劳27800个工日,义务筛运砂石子19200立方米,地区交通处组织各县局机械义务投入支援福海油路建设合计2816台班。该路路基宽8米,油路面宽5.5米,涵洞32道334米,小桥4座长29延米,定为四级公路。
  2002年9月,阿勒泰地区交通局提出为发展沿乌伦古河流域经济,将福(福海县)喀(喀拉玛盖乡)县道公路向东延伸到富蕴县恰库尔图镇的要求。经过两年争取,2004年5月至2005年11月福(福海县)恰(恰库尔图镇)公路建成通车,2006年6月全部建设任务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41413万元。2005年自治区交通厅将该段公路提升为省道324线(S324线)。
  县道863线岔口(K36+000)—齐干吉迭乡(X864线) 沿县道863线(县城至喀拉玛盖乡)至分水闸枢纽工程处(K36)向西2公里至齐干吉迭乡政府。该路是1987年9月在喀拉玛盖线路整修改建过程中作为支线修筑的砂砾路。按县乡四级路标准,路基宽8米,路面宽6.5米,投资3万元。1992年在修筑通往喀拉玛盖乡油路的同时洒油铺设。2004年全路进行改建,现该路长1.989公里,有小桥1座,长15延米,涵洞5道,长32.5延米。
  省道318线岔口—阿尔达乡(X865线) 阿尔达乡前身为福海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业队(公社级单位),1984年冬县政府在专业队的基础上组建阿尔达乡,1991年乡建制正式获自治区批准。阿尔达乡遂从县城迁至距县城15公里的大坡村,成为乡政府新驻地后,乡政府发动干部群众修筑了乡政府至省道318线1公里长的路基。2001年地区交通局投资21万元,将1公里道路和县城附近原乡政府驻地2公里道路一并进行路面沥青铺设。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