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哈密地区第二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哈密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601
颗粒名称: 二、哈密地区第二中学
分类号: G633;F426;D262
页数: 7
页码: 78-84
摘要: 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前身是哈密简易师范,创办于1945年,1947年春,新疆省哈密中学成立,新疆省教育厅委派柴济森为校长,原简师停办,尚未毕业的2个简师班,附属在哈密中学。又将原哈密县自行筹办、县长陈守平自兼校长、未被新疆省教育厅批准的哈密县立中学也并入哈密省立中学。校址设在老城哈密县民众教育馆院内,规模为3个班,其中汉、回族2个班,维吾尔、哈萨克族1个班。学校机构基本建立,刘济民负责教务,张钰负责总务,教师大都从社会聘任。
关键词: 在校学生 平方米 自治区 革委会 副校长

内容

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前身是哈密简易师范,创办于1945年,1947年春,新疆省哈密中学成立,新疆省教育厅委派柴济森为校长,原简师停办,尚未毕业的2个简师班,附属在哈密中学。又将原哈密县自行筹办、县长陈守平自兼校长、未被新疆省教育厅批准的哈密县立中学也并入哈密省立中学。校址设在老城哈密县民众教育馆院内,规模为3个班,其中汉、回族2个班,维吾尔、哈萨克族1个班。学校机构基本建立,刘济民负责教务,张钰负责总务,教师大都从社会聘任。1948年学校迁入原哈密简师旧址(即现在二中校址)。
  1948年秋哈密民族简易师范成立,同时宣布原哈密师范停办,新成立的民族简师专收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原在中学的民族中学班,调入民族简师附设。这时哈密中学共有中学生3个班,附设简师2个班,在校学生近百人,兼职教师14人。
  1949年3月,校长柴济森离任,调哈密县建设科长,杜家祥接任校长,学校组织机构逐步健全,教师队伍亦趋稳定,当年毕业1个班,续招新生1个班,至1949年秋,在校学生5个班(包括1个简师班),计有中学生108名,其中女生16名,专职教师9人,职员及兼任教师12人,后勤人员6人,有关师生用书基本齐全,并开始有了比较简陋且数量很少的现代化教学仪器。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学校遵照法令,进行整顿,停授英语,改授维语,取缔公民课、军训课,增设政治课,每逢重大节日和社会运动,师生踊跃参加,如扭秧歌、搞宣传等。打破了以往读死书的沉闷气氛,使学校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1952年校长杜家祥调离,校长由专署文教科副科长王容敬兼任,张松长任教导主任。学校发展为6个班,在校学生250余名,有教职工28人。1953年为7个班,在校学生310余名。1955年秋自治区决定哈密民族简师停办。改为中学,即地区一中,将原哈密中学改名为哈密第二中学。1956年地区为了解决小学教师的不足,招收简师一班,附设在哈密二中,简师班学生来自哈密、巴里坤、伊吾等各县城乡,至此,在校学生已达400余名。
  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哈密二中逐步兴盛时期。1956年自治区拨款修建了哈密有史以来最大的教室群——哈密二中工字形教室(包括16个教室,7个办公室),1957年增设高中班。至此,哈密二中成为1所完全中学,高中班面向全地区招收学生,教师队伍逐步充实,自治区教育厅先后给学校分配来近20名大专毕业生,其中有10余名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大。这些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哈密二中后来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61年哈密二中被定为自治区重点中学之一,自治区对重点中学的教师配备、教学设备均优先于一般中学。1962年,地区对二中教师进行了调整,将教师中高中、中师学历者11人调到小学工作,二中新补充的教师均系来自各地师范院校毕业生。
  20世纪60年代初期,哈密二中的教师优于一般学校,教师中青年教师居多数,绝大部分系共青团员,深钻业务的风气很浓,你追我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天备课,批改作业,晚自习时间深入教室辅导学生。当时教风端正,学生的学风良好,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学校从1960年到1965年为全国及自治区各高等院校培养输送了合格的毕业生120余名,为中等专业学校输送学生80余名,同时也为自治区培养输送足、篮、排球及乒乓球优秀运动员近10名,哈密地区的各项体育代表队,也多半来自于哈密二中。
  哈密二中所取得的成绩,曾获得上级党政部门的肯定,《新疆日报》曾多次报道二中的办学成绩,自治区教育厅也十分重视二中的办学经验,对二中多次提出表扬。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初期,一切教学活动被迫停止,学校秩序混乱,学校的领导干部和部分教师被打成“走资派”、“反革命”、“特务”,被关“牛棚”,接受批斗,强迫劳动。“文革”中期,在林彪、江青2个反革命集团的煽动下,学校中无政府主义泛滥,学校变成武斗据点。教职工中家在内地者大都离开学校,避居内地。
  1966年9月,“革命委员会”成立,“军宣队”、“工宣队”先后进驻学校,开始了复课闹革命。学校教学组织由原来班级、年级改为排、连建制。当时极左思潮继续泛滥,学校原有各项秩序均被打乱,教学设备破坏严重,图书、仪器、生物标本经过长期打砸抢、损失殆尽,二中是受害的重灾区之一。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二中也迎来了新生。经过拨乱反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彻底摘掉了压在教师头上的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号召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刻苦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改革成果。
  1978年,撤销了革命委员会,恢复了学校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恢复二处(教导处、总务处)、两组(教研组、年级组),恢复工会组织,加强了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健全的教育机体,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更广泛地发扬民主,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从1982年开始,先后召开了四届职工代表大会,发动、依靠教师,协助学校领导办好学校。
  “文革”10年,中学教育盲目发展,教师来源不足,所补充的多数不合格。致使教师队伍素质下降。“文革”结束后,在上级教育行政领导关怀下,狠抓了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全校学历不合格的高初中教师达50%以上,提高教学质量受到一定限制。学校领导号召青年教师主动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在职进修提高,同时也鼓励学历不达标的青年教师主动与自治区及外省区各高等院校联系,学校代交学费,离职带薪学习。经过多种途径,连续几年培训,至1990年有38名教师先后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提高了教师的文化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学校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德育放在首位,采取“三抓”、“一请”、“一走”、“一学”的措施,从上到下,贯彻始终。三抓,即抓团组织、少先队及班主任工作;一请即请老红军及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来校做报告;一走,即走出校门,参观访问,参加劳动及其他社会活动;一学,即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同时也经常要求各科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联系实际,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好校风、好学风,教师以身作则,校貌焕然一新。
  现在学校占地54万平方米。从建校至今,几经沧桑,艰苦创业,历经40余年,变化极大。现有教学大楼4612平方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792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000余册,体育器材齐全,足、篮、排3大球场地齐全。职工住宅楼房1栋,另有土木结构平房近72栋(1栋住1家,面积均50平方米以上),全校职工家属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医疗卫生方面有校医室,有男女洗澡淋浴室,学校设施可谓基本齐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2年(1978~1990)是哈密二中整顿、恢复向前发展的12年,12年中学校发展规模最大时达34个教学班级(高中18个班,初中16个班),12年中,共计培养初中毕业生5000余名,高中毕业生3900余名,升入高等院校者300余名,升入中等专业学校者近1000余名,同时也为哈密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劳动后备力量。
  哈密二中历任校长、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及任职时间如下:
  校 长:李如桢 1945.9~1947.8
  校 长:柴济森 1947.8~1949.3
  校 长:杜家祥 1949.3~1952.12
  校 长:王容敬 1953.3~1954.9
  校 长:董仲瑞 1954.9~1957.9
  校 长:王东辉 1957.9~1959.11
  校 长:张松长 1961.9~1966.9(红卫兵夺权张松长脱离领导岗位)
  1970年2月三道岭煤矿工宣队进驻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
  革委会主任 高玉长 1970.3~1971.8
  副主任 王昭化(教师代表)1970.3~1978革委会撤销
  副主任 危廉志 1972.3~1972.12
  革委会主任 张松长 1973.3~1973.10
  革委会主任 汪海俊 1973.12~1974.10
  党支部书记 陈连华 1973.12~1979.4
  革委会主任 万邦昌 1974.10~1975
  副主任 齐长发 1973.12~1977
  1978年秋,中央明令撤销革委会体制,恢复校长制。
  校 长 张广信 1978.10~1985.7
  党支部书记 陈连华 1973.12~1979.4
  副校长 孙 璋 1979.1~1980.11
  副校长 李明义 1979.1~1988.12
  校 长 张熙民 1985.7~1988.12
  党支部书记 徐俊杰 1985.7~1991
  副校长 徐捷民 1985.7~1988.7
  校 长 方彦增 1988.12~1991
  副校长 冉启华 1988~1990

知识出处

哈密地区教育志

《哈密地区教育志》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地:2003

本志上限追溯到新疆哈密地区教育开办起始的清代中晚期,下限为1990年,全面真实地记载了其教育行政、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等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