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加强民主建设,会师西海抗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农二师二十五团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44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加强民主建设,会师西海抗洪
分类号: D412;D262;F426
页数: 8
页码: 178-185
摘要: 团在全面落实土地长期固定租赁承包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团、连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健全了公开办法,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纪委牵头,监察、组织、工会及劳动保障等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凡是涉及团场、连队和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政策和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向职工公开,让职工群众知情。
关键词: 职工代表 民主选举 职工代表大会 博斯腾湖 职工群众

内容

团在全面落实土地长期固定租赁承包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团、连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健全了公开办法,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纪委牵头,监察、组织、工会及劳动保障等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凡是涉及团场、连队和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政策和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向职工公开,让职工群众知情。团部和连队都设立公开栏,设立了“六公开”、“三上墙”和“明白卡”填写制度,建立起职工明明白白种地、干部清清白白做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职工代表大会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团从1984年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来,基本上做到了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承包一线的职工代表比例都占到56%~60%以上。团场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职代会成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渠道和形式,职工通过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民主选举、民主评议连队基层领导干部是二十五团落实职工群众监督权和选择权的又一有效形式。每年团、连领导干部都要在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上作述职报告,接受职工代表和职工的质询和评议,对测评结果优称率达不到70%的干部,组织部门将予以黄牌警告或撤换,每三年任期满,就进行新一轮竞选。把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与党委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把组织聘任与民主选举结合起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2000年,团场首先在4个农业生产单位、2个工副业单位开始推行民主选举基层领导干部制度,参加竞选的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候选人由党委推荐,工会、职工联名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产生,经团民主选举领导小组审查后,在选举大会上进行施政演说,解答职工的质询,由职工无记名投票产生。这次选举,党委推荐候选人30名、工会推荐2名、自荐2名,选举结果17名干部当选,落选干部除个别因年龄偏大作了适当安排外,其余都充实到了生产一线。通过民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主要领导岗位,提高了基层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
  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滋养着周围肥沃的绿洲,经过三代军垦人的开发建设,依湖而建的二十五团成为湖畔绿洲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之一,是众人称赞的花园式团场。濒湖而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二十五团获得了“鱼米之乡”的美称。但也为洪水等自然灾害预留了恣肆的机会。2002年7月是二十五团职工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日子,大自然再一次检验了二十五团干部职工的意志,开都河、博斯腾湖出现了继1999年特大洪水之后的又一次大洪水。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在师机关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焉耆垦区各兄弟团场的大力帮助下,全团干部职工团结奋战,谱写了一曲博斯腾湖畔抗洪保家园的凯歌。
  2002年7月,由于开都河上游的天山山区连降暴雨,开都河大量洪水流入博斯腾湖,博斯腾的水位迅速上升,特别是二十五团沿博斯腾湖岸一线水位急速上升,超过警戒线1米多。湖面水位急剧上升即将漫过二十五团原来修建的防洪堤坝,二十五团的干部职工昼夜奋战,全力以赴加固提高防洪堤坝。但是,由于湖水波浪对堤坝的连续不断冲击,防洪堤坝险象环生,情况万分紧急。一旦堤坝决口,博斯腾湖储存的几十亿方水就会毫不留情地淹没二十五团土地,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协,在这危急关头,师政委宋建业、师长习新民、副师长邹跃斌等领导来到防洪一线察看险情,立即组织焉耆垦区二十一团、二十二团、二十三团、二十四团、二二三团、湖光糖厂等单位的机车投入抗洪抢险。二十五团13千米长的湖堤上,焉耆垦区各兄弟团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抽调了500多名精兵强将和213辆机车组成一支抗洪大军,争分夺秒地奋战在博斯腾湖的防洪大堤上,整个抗洪工地马达轰鸣、机声隆隆,运送抗洪物质的车辆穿梭不止,突击队的职工们有的筑坝,有的装土,整个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无论是白天烈日的暴晒,还是夜晚蚊虫的叮咬,无一人叫苦叫累,无一人退缩,再一次展现了兵团军垦人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的钢铁般意志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英雄气概。
  二十五团的干部、职工在抗洪保卫自己家园斗争中,不仅担负着湖堤最危险地段的垒石筑坝工作,还担负着全部抗洪大军的后勤保障协调工作,政委刘鸿基、团长杨从伟不分昼夜在湖堤上指挥、协调,副政委赵秀琴积极组织支前和慰问工作,副团长周成军白天指挥机车运输抗洪抢险,晚上还亲自带班巡堤,发现险情及时处理。纪委书记崔德平负担车辆的安全和油料供应工作,人武部部长丁廷学负责后勤伙食供应,党委一班人齐心协力为前线。
  前任老团长尚念公尽管已退休,听说湖堤坝发生险情,也闲不住,他主动向团领导请缨,要求为抗洪前线做点事,主动分担协调各单位道路疏通工作,他不要专车,自己骑着摩托车四处查看,遇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二十五团的抗洪勇士们冒着烈日、高温、蚊虫的叮咬等诸多困难在抗洪堤上昼夜奋战,后方的父老乡亲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捐款捐物,支援前线,许多退休老工人说:“我们老了不能亲自上堤坝抢险筑坝,但我们心和堤坝是相联的,只有保住了堤坝,才能保住我们的家园,才能保住我们为之奋斗一辈子的农场的一切。”他们自发捐钱购买西瓜和矿泉水,派代表把慰问品送到抗洪勇士们的手中,三连退休工人卞金玉和老伴买了300千克西瓜,还买了20千克鸡蛋。半夜就起来煮鸡蛋,煮好后,天一亮就送到防洪提上,慰问抗洪的勇士们,个体户寇军平杀了一头100多千克的肥猪送到堤坝上慰问防洪将士;九连的73名退休职工捐款1200元购买了350件T恤衫,印上“赠给抗洪抢险勇士”等掏心话送给抗洪前线的勇士们……在抗洪前线,这样的感人场面每天都在上演。
  二十五团的抗洪牵动了农二师和巴州地方各级政府的心,师属各企业和机关各部门纷纷捐赠资金和物资支援二十五团抗洪。巴州党委和博湖县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州、县领导亲自前往湖堤慰问。博湖县委还送来了3吨铁丝、3000条麻袋、7000条编织袋等抗洪物资,尽管他们也在抗洪,又为农二师抗洪大军送来了4吨西瓜、6只肥羊、6头肥猪、100千克鲜鱼,体现了“兵地情谊深,危难之时见真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精神。
  经过8天8夜的艰苦奋战,一条长13千米、宽8米、高1.8米的环湖大坝筑成了,它阻隔了博斯腾湖水妄图吞没二十五团千顷良田的企图。2002年7月19日,在新筑成的堤坝上举行了抗洪会战总结、表彰大会,师长习新民说: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全师干部群众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取得了这次斗争的初步胜利,创造了一项新的业绩。
  在欢送抗洪大军凯旋的公路上,二十五团干部群众自发地聚集在大路两旁,从湖堤到进入博湖县城沿路12千米长的公路上挂起了20多条欢送的标语,搭起了一座凯旋门。
  战胜这场洪水是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保卫全师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果的一场重大斗争,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战天斗地勇气、信心和力量的严峻考验。抗洪所凝聚的人心和力量已远远超越了抗洪本身的意义,抗洪所表现出的精神同时也是兵团精神的再次体现。

知识出处

农二师二十五团简史

《农二师二十五团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农二师二十五团简史》真实地反映了二十五团几代军垦人艰苦创业建设团场的精神面貌和取得的辉煌业绩,记叙了二十五团人怎样将一个湖畔荒原建设成为绿树成荫、楼房林立、瓜果飘香、粮油丰产、牲畜兴旺的“花园式农场”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