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武装建设,履行戍边使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农十三师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284
颗粒名称: 四、加强武装建设,履行戍边使命
分类号: G633;F426;G623
页数: 6
页码: 118-123
摘要: 兵团成立之后,农五师为了肩负屯垦戍边的历史重任,按照“亦兵亦农”、“劳武结合”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包括现役、值班部队、基干民兵、普通民兵等武装体系。
关键词: 民兵组织 博尔塔拉 自治州 农五师 政治思想教育

内容

兵团成立之后,农五师为了肩负屯垦戍边的历史重任,按照“亦兵亦农”、“劳武结合”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包括现役、值班部队、基干民兵、普通民兵等武装体系。
  1960年5月,农五师根据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和兵团党委指示,师、团均设置武装机构,配备了武装干部。6月,师政治部副主任齐景舜任民兵办公室主任,李洪义任副主任。
  1962年10月,农五师成立武装科。1963年5月,农五师哈密管理处成立武装科。这一时期,农五师根据兵团党委的指示,不断扩大民兵编制,师值班连扩编为值班营,又新组建了一批农(牧)场值班连队。1966年5月,根据上级指示,师武装科升格为武装处,下设作训、军务、后勤、通讯4个科室。同时,各农(牧)场亦相应加强了武装建设。至1966年底,全师有值班连32个,独立排4个,民兵总人数3496人。其中,哈密垦区393人,博尔塔拉垦区3103人。
  根据兵团武装工作的特点,农五师各级民兵组织认真贯彻新疆军区关于民兵训练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农闲多练,农忙少练,冬春多练,夏秋少练。训练时间重点集中在春节前后,每年训练10~30天。民兵训练科目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关于《民兵三年训练纲要》、《民兵四年训练纲要》的要求进行。通过训练,使民兵基本掌握步兵“五大”技术。同时,结合实战需要,还进行游击战术训练,如:打坦克知识、通信兵技术、工兵技术、侦察兵技术等。
  在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和军事建设的同时,农五师各级党委把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作为民兵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提高民兵队伍的政治素质。
  民兵组建初始,正是垦区开发建设的艰难时期,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各项建设任务极其繁重。为了使广大民兵战士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挫折的严峻考验,坚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现代化国营农(牧)场的信念和决心,农五师党委重视对民兵的革命传统、革命理想教育。请老红军、老八路讲述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开展新旧社会对比的“忆苦思甜”活动;大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开展“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通过这些活动,藉以使广大民兵战士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扎根兵团、献身屯垦戍边事业的远大志向。
  这个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1962年,苏联策动新疆边民外逃,制造了“伊塔事件”;美国操纵印度向中国边境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入侵;蒋介石疯狂叫嚣要反攻大陆。面对激烈尖锐的斗争形势,师武装部门深入开展对民兵的国际国内形势教育,要求广大民兵认清形势与任务,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做好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准备。
  到60年代中期,结合全国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民兵中广泛开展学雷锋、助人为乐、做好事活动,全师民兵组织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每个值班连队和其他民兵组织每周安排1~2天学习时间,学习《毛泽东选集》一~四卷,做到雷打不动。并要求每位战士结合学习内容写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受到上级的表彰。
  由于始终注重加强民兵组织的政治思想教育,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艰苦的环境中,广大民兵战士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民兵队伍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农五师民兵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忠实地履行着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在各条生产战线上,他们是一支生力军,为创办正规化国营农(牧)场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在维稳戍边上,他们又是一支不可替代的武装力量。
  1960年,农五师西进开发博尔塔拉垦区,沿372千米的边境线建立边境农场带。当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斗争尖锐激烈。1962年4月,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煽动唆使下,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所属塔城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中国边境居民非法越境前往苏联的“伊塔事件”。借此,5月初博乐地区一些地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乘机煽风点火,蛊惑人心,致使山区一部分牧民受谣言所惑,放弃生产,准备逃往国外。危急关头,农五师民兵组织遵照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党委的指示,担负起制止动乱、维护稳定的重任。5月9日,农五师红星十六场值班连民兵全副武装进入博乐城内,一部分民兵负责警卫自治州党政机关,一部分进驻山区,把住了科克赛、赛里克、乌图布拉克山口。同时,红星十二场民兵负责警卫县政府、县党校,并建立了边防哨卡。红星十五场民兵进驻阿拉山口警戒。在制止动乱中,农五师民兵保卫了自治州党政机关的安全,加强了边境防卫力量,为维护博乐地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3年3月,根据新疆军区召开的边防工作会议精神,农五师民兵负责把守5个边防哨卡。红星十二场一个班民兵把守库克他乌哨卡;红星十五场一个班民兵把守阿拉山口气象站;红星十六场一个排民兵把守喀拉达坂、科克赛、赛里克3个哨卡。按照上级指示,民兵们迅速进入戍防阵地,严阵以待。当时的边防哨卡生活环境异常恶劣,山区运输困难,粮食供应不上,战士们经常以野菜充饥。但是广大民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强地守卫着边疆的每一寸土地,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统一。

知识出处

农十三师简史

《农十三师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全书分铁马金戈的光辉历程、挥师挺进新疆,驻守哈密、“文化大革命”中的哈密垦区、富民兴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内容共9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