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十六团简史》 图书 |
唯一号: | 320020020210028148 |
颗粒名称: | 第四节 工、交、建、商、副业的创办与发展 |
分类号: | F426;F326;R197 |
页数: | 6 |
页码: | 53-58 |
摘要: | 农场的副业生产始于野麻农场时期,在农场组建初,场党委为拓宽经济渠道,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组织劳力收割野麻,加工成麻绳出售,这也是十六团历史上最早的工副业生产活动。农场搬迁到新场后,副业队又利用当地充足的甘草资源,开始人工熬制甘草膏。由于技术等原因,没有形成规模,但加工生产甘草膏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并不断地发展壮大。为发挥这一资源优势,1962年后,上游一场逐步扩大甘草膏生产规模,为拓宽销售渠道,上游一场积极与阿克苏地区内的甘草膏厂联系,相互联合,共同对外销售。 |
关键词: | 土木结构房屋 加工生产 上游水库 阿克苏地区 农场经济 |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5
《十六团简史》几十万字的篇幅虽然难以包容十六团人几十年来艰苦奋斗场面,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十六团几十年来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历史进程。《十六团简史》是十六团艰苦创业、曲折发展历史的真点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