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党员大会的召开和农场发展指导思想的确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十六团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13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党员大会的召开和农场发展指导思想的确立
分类号: D267;F426;F326
页数: 4
页码: 17-20
摘要: 野麻农场建立之初,干部职工多是分批从沙井子灌区农场抽调而来,党组织工作有很大的困难,最初,野麻农场党委只有三名成员,这样的现象在国营农场的组建过程中是很少见的,也只有这样特殊的组建方式才会有这样的特殊现象。
关键词: 农场党委 党员大会 开荒造田 监察委员会 大跃进

内容

野麻农场建立之初,干部职工多是分批从沙井子灌区农场抽调而来,党组织工作有很大的困难,最初,野麻农场党委只有三名成员,这样的现象在国营农场的组建过程中是很少见的,也只有这样特殊的组建方式才会有这样的特殊现象。
  为使农场的党组织得到壮大完善,野麻农场党委做出不懈努力,在紧张的开荒造田运动中,抽调干部到各队逐个统计党员情况,在组织关系还没有转到之前,先组织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到1959年5月,全场已有党员43人(其中新发展2人),建立了7个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在农场建设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核心。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开发建设,野麻农场各项工作己初具规模,但是发展方向、指导思想不明确,各项工作轻重不分的矛盾成为困扰农场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明确农场今后的发展目标,野麻农场亟待制订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
  1960年2月28日,在农一师党委的指导下,野麻农场召开党员大会,全场43名党员全部参加会议。
  会上,党委书记张明信作《关于1959年以来生产及各项工作的总结与今后生产、工作方针任务》的报告;廉荣科对建场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今后农场的生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王传经传达了农一师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1960年工作方针和任务的决议》(草案)。大会全面总结了从1958年9月野麻农场创建以来,在开荒造田、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以及“双反”运动等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指出农场在工作中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
  会议确立了农场以后的工作重点是:高举“三面红旗”(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坚持以粮为纲的最高宗旨,大力发展农场经济,在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逐步改善土地耕作条件,努力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和加工副业,开辟创收渠道,争取早日达到收支平衡,实现生活全部自给的目标。会议指出:在当前,农场还处于初建阶段,各项工作还急需进一步发展扩大,还需要紧缩开支,积累资金,保持农场快速发展的态势。
  大会选举出新一届党委和监察委员会。党委委员有张明信、王传经、廉荣科、王有明、马清德、张正义;党委常委为张明信、王传经、廉荣科三人,张明信为野麻农场党委副书记。监察委员会委员王传经、张培芝、张德绵、廉荣科、李学儒,王传经为监察委员会书记。8月,增补朱少清为党委常委、书记。
  野麻农场党员大会,确立了“以粮为纲”的发展指导思想,明确了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农场生产建设和工作的方针是:振作精神,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奋起直追,实现全面“大跃进”。当前任务是:进一步加大开荒力度,增加粮食产量,开辟创收渠道,扩大农场规模。党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野麻农场进入了发展壮大的新阶段。
  野麻农场的组建,是在“大跃进”形势下,向荒漠进军,发展生产的结果,使兵团所担负的“三个队”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但是,受“大跃进”中“左”的思想影响,给农场以后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一是高指标造成浮夸风,只问数量、不问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失浪费,开荒造田大部分质量低劣,土地不平整,影响到以后的生产;二是基建规模过大,超出了农场能力负担的可能。不过,正如党员大会所总结的:两年来,农场全体干部职工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双手,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戈壁上创建出一个新农场。虽然这个过程是那样的艰苦,农场的基础也还相当薄弱,但已经向人们昭示出了一个新农场美好的未来。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十六团简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十六团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5

《十六团简史》几十万字的篇幅虽然难以包容十六团人几十年来艰苦奋斗场面,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十六团几十年来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历史进程。《十六团简史》是十六团艰苦创业、曲折发展历史的真点再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