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开发荒原,创建国营农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十六团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813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开发荒原,创建国营农场
页数: 20
页码: 1-20
摘要: 第一节 组建野麻农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主要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交汇而成。在三河交汇之处,由于泥沙的不断沉积,形成一个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这里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连绵起伏的沙丘、成片的胡杨和野麻构成了这片荒原的主体。;第二节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大规模开展“扫盲”工作,1958年5月,农一师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扫除文盲,普及中小学教育,并把脱盲职工普遍提高到高小语文程度”的目标。并于9月提出了“苦战四个月,攻下文化关,摘掉文盲帽,欢度五八年”的口号。;第三节 开展“双反”运动、进行总路线教育;野麻农场的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数是进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基层指战员,在战场上,他们都是英雄,但是,当他们投身到农场经济建设中后,部分干部思想中残余的小农经济思想不时表现出来。加上野麻农场组建初期各种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在个别党员干部中假公济私、贪污腐化行为也时有出现。另一方面,在农场建设中存在右倾保守思想和因失职造成损失浪费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农场建设的健康发展。;第四节 党员大会的召开和农场发展指导思想的确立;野麻农场建立之初,干部职工多是分批从沙井子灌区农场抽调而来,党组织工作有很大的困难,最初,野麻农场党委只有三名成员,这样的现象在国营农场的组建过程中是很少见的,也只有这样特殊的组建方式才会有这样的特殊现象。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十六团简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十六团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5

《十六团简史》几十万字的篇幅虽然难以包容十六团人几十年来艰苦奋斗场面,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十六团几十年来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历史进程。《十六团简史》是十六团艰苦创业、曲折发展历史的真点再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