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拐来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见证七师》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7063
颗粒名称: 小拐来历
分类号: D631;F426;D262
页数: 2
页码: 211-212
摘要: 小拐距炮台约90公里,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冬牧点,因玛纳斯河在此拐了个弯而得名。解放前有居民在这里垦殖。解放初有74户牧民,一个不足10人的派出所,一所校长兼教师的哈萨克族小学,一座店铺,形成街的雏形。有水,有树,是戈壁滩上的小风景点。
关键词: 七十六 哈萨克族 党委书记 车排子 农七师

内容

小拐距炮台约90公里,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冬牧点,因玛纳斯河在此拐了个弯而得名。解放前有居民在这里垦殖。解放初有74户牧民,一个不足10人的派出所,一所校长兼教师的哈萨克族小学,一座店铺,形成街的雏形。有水,有树,是戈壁滩上的小风景点。
  1950年2月27日,二十五师师长刘振世、二十六师师长罗汝正与二十五师七十四团政委史骥(后任农七师第二任政委)、副团长王云龙(后任农七师第五任师长),二十六师七十六团团长李崇正(后任农十师副师长)一起踏勘小拐,划定七十四团和七十六团在小拐(今一三六团)的垦区界限。
  1950年3月下旬,七十四团的全体指战员从迪化开赴小拐,七十六团同期也从景化县(今呼图壁)开至小拐。4月中旬,因小拐垦区不能满足七十四团开荒生产的需要,史骥到乌苏县与有关方面协商,并经师领导同意,将一营调至乌苏县车排子;二营和团直仍驻小拐;三营驻中拐和大拐。
  1950年10月上旬,二十五师军政机关和师直特务连、通讯连、挽马连、文工团等单位从炮台搬迁到小拐。二十六师七十六团奉命南迁安集海,所垦耕地移交给了七十四团。
  师机关搬迁到小拐后,在小拐建立子女学校、军邮站、合作社(商店)、缝纫组、副食品小作坊和可容纳1000多人的大礼堂,形成繁华热闹的小拐一条街,是军垦战士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
  因为小拐地方小,又处于垦区最北边,1952年3月下旬,二十五师师部由小拐又迁回炮台。七十四团团部、二营、三营和团直单位相继由小拐迁至车排子;师直锱重营、特务连、侦察连、山炮连、工兵连等单位留在小拐并编为小拐独立营。师党委任命师组织科副科长杨新三(后任农七师第七任政委)兼小拐独立营党委书记。1953年3月,杨新三调回师部,王茂杰继任党委书记。
  2009年7月12日,在探寻了第一个师部炮台之后,我们专程来到小拐。看到小拐,农七师原副政委安登魁激动地说,这个地方我都不敢认了,当年我们来这时,到处还都是一片苇湖呢!
  在这个当年的师部,还流传着许多当时有重大影响并辐射到今天的故事,小拐人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

知识出处

见证七师

《见证七师》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所选作品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反映了七师干部战士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军垦战士屯垦戍边献身事业的英雄业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