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队建设走精兵之路是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体系的核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深入学习十四大报告 努力加强部队建设》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6870
颗粒名称: (一)军队建设走精兵之路是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体系的核心
分类号: A849;D61;F426
页数: 3
页码: 135-137
摘要: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创造性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注重质量建设。
关键词: 邓小平同志 全面加强 注重质量 邓小平 现代化

内容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创造性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注重质量建设。
  邓小平同志精兵思想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出了注重质量建设的基本依据。
  邓小平同志通过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斗争形势的科学分析,作出了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论断。早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大仗5年打不起来。1985年,又进一步指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国际形势总的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大战可以避免。“这个判断,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就能够安安心心地搞建设,把我们的重点转到建设上来。没有这一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能够安心地搞建设?不可能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也不可能确定我们建军的正确原则和方向。”①这一英明的论断,为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提供了根本的前提,也为我军结束长期以来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相对和平时期以现代化为中心的轨道,全面加强我军的质量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2、提出了注重质量建设的奋斗目标。
  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他还就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做了全面的论述。邓小平关于“三化”建设的论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全面加强我军的质量建设。从而明确了全面加强我军质量建设的奋斗目标。
  3、提出了注重质量建设的主要途径。
  实现我军“三化”建设的目标,要走什么道路呢?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要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从而提出了把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作为注重质量建设的主要途径。关于精简,邓小平同志曾经把它形象地喻之为“消肿”。他还深刻说明了“消肿”的必要性。
  4、提出了注重质量建设的根本标准。
  在1988年底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中央军委明确指出:“必须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并经党的十三大确立的生产力标准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和深化,也是邓小平关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系列论述的精神实质的科学概括与准确表述,实际上这也就是全面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在指导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一再强调,努力提高我军的战斗力是军队建设和现代战争客观规律的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基本保障。军队建设的各项工作如果离开了战斗力标准,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军的各项工作,我军的全面质量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战斗力,都要接受战斗力标准的检验。要通过坚持战斗力标准,使我军达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
  从上面的论述不难看出,邓小平精兵思想有5个特点:一是军队要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要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这是邓小平精兵思想的出发点,也是最显著的特点;二是精简机构,充实基层;三是提高军队的素质特别是军官的素质;四是在合成训练中锤炼精兵;五是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抓住了这些特点,也就把握住了精兵思想的精神实质。

附注

《新时期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第29页。

知识出处

深入学习十四大报告 努力加强部队建设

《深入学习十四大报告 努力加强部队建设》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3

本书的专题设置来自群众,内容的阐述深入浅出,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针对性,针对军区部队干部战士在学习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综合归纳,较好地回答了广大干部战士较为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供部队在政治教育中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