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古代雕塑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代雕塑辑佚》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6140
颗粒名称: (一)新疆古代雕塑概况
分类号: TU;J305;F127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自发明石器和陶器之日起,也就产生了“雕”和“塑”的萌芽。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逐渐熟练地掌握了石、泥和木的性能及使用技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遂创造出原始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人类雕塑艺术发展的普遍的客观规律,新疆当然也概莫能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史前时期新疆地区雕塑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木雕方面,石雕和泥塑艺术品比较少见。进入历史时期,特别是佛教传入以后,西域雕塑艺术才迅速地发展起来。
关键词: 高昌地区 犍陀罗 新疆古代 雕塑艺术 新石器时代

内容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自发明石器和陶器之日起,也就产生了“雕”和“塑”的萌芽。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逐渐熟练地掌握了石、泥和木的性能及使用技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遂创造出原始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人类雕塑艺术发展的普遍的客观规律,新疆当然也概莫能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史前时期新疆地区雕塑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木雕方面,石雕和泥塑艺术品比较少见。进入历史时期,特别是佛教传入以后,西域雕塑艺术才迅速地发展起来。大约在三至十世纪期间,雕塑艺术的发展达到高潮,各种作品在天山南北争奇斗艳。大体言之,泥塑、陶塑、木雕、石雕(包括少量玉雕和象牙雕刻)、铜铸等雕塑品,主要分布在西域南道、西域北道(魏晋时期又称中道)和高昌地区。此外,在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的今北疆西部地区,六至十世纪时还有游牧民族的石人等雕刻,以及下限可到十四世纪左右的景教刻石;在新疆诸山之中,又广为分布着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中世纪晚期的大量岩画。总之,在这个阶段,西域犹如一座巨大的雕塑艺术宝库,各种雕塑作品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在西域诸种雕塑艺术中,泥塑独占鳌头。作品以各类佛像、菩萨像、天部像、守护神像、罗汉像、供养人像等为主;其次还有各种俗体人物、装饰、封泥、花押等等。这些作品按照宗教仪轨的要求和用途的差异,雕塑时依不同对象,分别采用圆雕、浮雕、高浮雕和阴刻的形式,以及堆塑、捏塑、模制或塑绘结合等艺术手法。其中各种佛教圆雕塑像技术最为复杂,一般在雕塑之前首先要扎制骨架。天山以南塑像的骨架,多用芦苇把缠草绳,或用木与芦苇结合制成。高昌地区塑像以木骨架为主,有的木骨外还缠草绳。这类骨架可分成身木、过肩木、首木、颈项木、臂木、腿挺木等部件,互相之间大都有浅榫咬合。一些大型塑像,还以像蕊(天山以南用石蕊,高昌地区用土坯蕊)充作中心骨架,头和四肢分制,缨络等装饰模制,最后组合成像。雕塑用泥,天山以南多掺植物纤维和动物毛,有的掺石灰;高昌地区则掺麦草、草屑或麻筋。堆塑的程序,以高昌地区塑像为例,大致是先在骨架或像蕊外分层贴糙泥(草泥)、衬泥、中泥和光压细泥(有的还在中泥外加衬粗麻布)。在这个过程中,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以捏、塑、贴、压、削、刻等技法塑出完整的形体,然后刷白粉皮,用点、染、刷、涂、描、贴(贴金)等绘画技法赋彩妆銮,“塑容绘质”合为一体。天山以南的塑像与此相比,除赋彩的有无、多寡和手法上的差异而外,堆塑的程序亦大同小异。至于一些小像,或捏塑或模制,浮雕小像一般采用模制。模制的像范,以泥、陶和木质的居多,西域北道有的还采用石膏作像范和模制小像的原料。西域佛教塑像的配置形式,总的来看西域南道以互相无多大关连的独尊像为主,西域北道和高昌地区成铺的组像相对较多。塑像的保存情况,现在已基本无存。以本世纪初的情况而论,当时完整者已是凤毛麟角,大体言之西域南道塑像躯体部分遗存较多,头像较少;西域北道和高昌地区头像遗存较多,躯体部分较少。其中的精品,大都集中于西域北道地区。除上所述,与泥塑密切相关的是陶塑。新疆古代陶塑以西域南道为主,西域北道次之,高昌地区最少。西域南道的陶塑多呈红色,形体一般较小。题材有各种小佛像,人物像;兽面、猿、马、骆驼、共命鸟等鸟兽像;以及在陶器上塑出的圆雕、浮雕的人物或动物像等等。西域北道的陶塑,从已发现的情况来看,在数量和种类上少于西域南道,形制与西域南道的陶塑相近。高昌地区此类小像有相当一部分未经火烧,完全是泥质的,题材以各种小佛像和佛塔模型等为主。陶塑之中,只有各地浮雕兽面的形制共性较强。此外,西域南道的封泥,西域北道和高昌地区的方砖上也往往有各种精美的浮雕或阴刻图像。
  石雕是雕塑艺术中的主要门类,但是新疆地区缺乏适合雕刻的石材,所以石雕艺术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故新疆石雕作品比较罕见。在已知的石雕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只有和田地区的石雕像头和像身(图版84、85),图木休克的浮雕造像(参见伯希和《图木休克》图版33、34、35),高昌城的经幢(图版327、328)等等。玉雕是石雕的近亲,新疆自古以来盛产玉石,但玉雕并未因此而发展起来。究其原因,可能与石雕不发达有关;其次玉石不易雕琢,技术难度大,造价高,也阻碍了玉雕的发展。象牙雕刻为原料所限,发现很少。虽然如此,但现存的少数玉雕佛像和象牙雕像,有的还很精美(图版72,彩版6)铜像新疆发现的很少,较重要的有和田发现的几件鎏金铜佛头和小佛像(图版69、70、71),库木吐拉石窟寺的小铜佛像(图版250),以及高昌地区的小铜佛像等等。此外,在新疆广为存在的铜花押上也有精美的各种花纹图像。木雕是新疆古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门类,其数量仅次于泥塑。如前所述,新疆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有木雕传统,此后一直延续下来,经久不衰。在新疆中世纪遗址中,木雕是普遍存在的,数量以西域南道东部原鄯善境内(如楼兰、尼雅等遗址)最多。木雕用材以杨、柳木为主,个别作品采用桑木。木雕形式多为浮雕,圆雕、透雕、线雕亦占一定比例。题材大都是建筑木构件,家俱和用具上的装饰,以及各种形体较小的佛像、人物像等等。
  上面概括地介绍了新疆古代雕塑的一般情况,这些雕塑艺术品无疑都是当时新疆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除此之外还应指出,由于新疆地处东西交通要冲,被夹在东西两大文明的中间,所以新疆古代文明必然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就新疆古代雕塑艺术来说,其发展是与佛教从犍陀罗一带传入密不可分的,故深受犍陀罗雕刻艺术的影响。而另外一个方面,自汉代以来新疆就与中原连为一体。长期的共同生活使汉族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早已渗透到其机体之中。因此,在新疆古代雕塑的血脉里,也不乏中原地区的基因。当然,新疆幅员广大,距犍陀罗和中原地区远近不一,各地佛教传入的时间有别,所以新疆不同地区雕塑艺术的特点及其与外界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关于这些问题,内涵比较复杂,故拟在下面几节中分别略作些介绍和分析。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雕塑辑佚

《新疆古代雕塑辑佚》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87

本书将国外著录的新疆古代雕塑艺术品择要收集成册,内容从西域南道的雕塑、西域北道的雕塑、高昌地区的雕塑多方面展现新疆古代雕塑艺术的精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