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玄奘西行的路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石窟》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6056
颗粒名称:
三、玄奘西行的路线
分类号:
I267;G634;F426
页数:
6
页码:
291-296
摘要:
玄奘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由长安出发,出玉门关,越莫贺延沙漠,至伊吾(今哈密),入高昌(今吐鲁番)故地。翌年,过阿耆尼(今焉耆),到屈支。到屈支后,玄奘又如何西进的呢?有几种说法:
关键词:
库木吐拉石窟
大唐西域记
苏巴什
阿克苏
克孜尔石窟
内容
玄奘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由长安出发,出玉门关,越莫贺延沙漠,至伊吾(今哈密),入高昌(今吐鲁番)故地。翌年,过阿耆尼(今焉耆),到屈支。到屈支后,玄奘又如何西进的呢?有几种说法:
向达先生说:玄奘“由库车至今喀喇玉尔滚,然后折向西北,逾越唐名凌山今称木苏尔岭之天山隘口。自此山行四百余里,过大清池,一名热海。这就是今天地图上属于苏联中亚细亚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伊塞克库尔湖。”〔19〕
法国的沙畹说:玄奘“经阿耆尼(今焉耆)、屈支(今库车Koutcha)、跋禄迦(今拜城YakaAryk)等国,逾天山(按《三藏法师传》云凌山,即葱岭北隅也),出山后至一清池(按即今之Issykkol,《三藏法师传》注云清池,今云热海。因其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循海北岸行至素叶城(按即今之Tokmak),逢突厥统叶护可汗,戎马甚盛。”〔20〕
日本的羽溪了谛说:玄奘“过阿耆尼(Karashor)、屈支(Kucha)、跋禄迦(Aksu)、越凌山(拔达岭Peda pass),出热海(Issykkul)之南岸,沿热海西北行至素叶水城(To kmak……”〔21〕
丁谦先生说:玄奘“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国……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逾一小山,越二大河,西得平川七百余里,至屈支国……从此西行,经小沙碛,至跋禄加国……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山谷积雪,春夏含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列,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曰热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青味苦,洪涛皓汗。沿地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跋禄迦,即《汉书》姑墨,《唐书》作亟墨、在库车西四站,今拜城县地。”〔22〕
这四种说法分歧在于“跋禄迦”到底是今之“喀喇玉尔滚”(属温宿县)、“YakaAryk”(即拜城县之察尔齐,维吾尔名称为耶克埃力克)、“Aksn”(即今之阿克苏市)还是拜城呢?
周连宽先生曾对跋禄迦国的地理方位作过详细的考征,他说:“玄奘所记跋禄迦国究竟相当于今之何地?过去学者的主张很不一致,概括起来,其说有五:(1)有的说相当于拜城,如丁谦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2)有的说相当于雅哈阿里克(Yaka—arik),如《西域图志》;(3)有的说相当于哈拉玉尔滚(Kara—Youlgoun),如《西域水道记》(见卷二阿克苏河条)、《清嘉庆重修一统志》;(4)有的说相当于阿克苏,如圣·马丁(M.V.de st.Martin)、格勒那尔(Grenard)、斯坦因、伯希和、张星烺、冯承钧等;(5)有的说相当于木扎特河岸柯尔塘附近的喀拉马克沁旧城,如黄文弼。此外,比尔把它位于阿克苏的东部。瓦特斯说:‘圣·马丁考定姑墨或跋禄迦相当于今之阿克苏,这一考定已被别的学者所承认。有的中国学者把它比定为今代的拜城,但别的学者更正确的比定为今代的哈拉玉尔滚,即我们的地图上的Kara Yalghan、kara Yurgun,它是在阿克苏行政区域之内的。’看来比尔和瓦特斯两人都可以归入第三说。”周连宽先生最后说:“把姑墨位于今之哈拉玉尔滚,此说也有缺点,即哈拉玉尔滚一带迄今还没有发现过古城遗址。但从库车沿山北一路西行至哈拉玉尔滚,计程六百四十里,与玄奘所记六百余里之数相符……从哈拉玉尔滚西北行,不必经阿克苏,可越赤沙山,过盐山口和达浪山口,抵阿克苏河东岸的塞赫莱(Shaikhley),再渡河西南行,转向西北,经塔里木(Tarim),以达粟克托尔岭(凌山),计程约百七十余公里,与玄奘所记的方位和里程正相符合。”〔23〕
周连宽先生基本上是把跋禄迦定在哈拉玉尔滚,但也认为“此说也有缺点”。
我们认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要搞清楚玄奘到屈支后是沿着哪条路线继续前进的。这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未得到直接明确的回答,因为他写了从屈支出发的下一个地方是“跋禄迦”。他是如何前往“跋禄迦”的,书中没有较详细的记述,其它史书上也不见记载。
我们根椐一些材料认为,玄奘离库车后,是沿着渭干河(木扎特河下游)进入拜城的,并且瞻仰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理由如下:
第一,玄奘是到过库车的苏巴什遗址,这在《大唐西域记》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他说“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之迹,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或有斋日,照烛光明。”据向达先生的考证:“这里的东西昭怙厘,即为梁《高僧传》第二《鸠摩罗什传》中的雀黎大寺,也就是《水经注》卷二所引道安《西域记》中的雀离大寺。”而“雀黎、雀离、昭怙厘,只是同名异译。”〔24〕玄奘所纪的东西昭怙厘就是今天库车的苏巴什遗址。黄文弼先生在1959年《考古》第2期上《新疆考古的发现》一文中发表了苏巴什遗址的发掘情况时说:“苏巴什古城的发掘,这个古城在库车县西北偏东23公里,确尔山南麓、伊苏巴什河(即铜厂河)出山口处,当时建筑遗址分布于河的两岸尤其是河东河西的几座高塔,特别引人注目。我们工作集中在河西岸小城中,发掘出土物颇丰富,有铜器、铁器、陶器、木器、壁画、泥塑等……”从这些发掘物来看,证明苏巴什是一个古寺遗址。宿白先生说:“库车苏巴什寺址,日本人根椐《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提出这里即是东西昭怙厘(雀梨大寺)。接着伯希和又从他在这里盗掘出来的记有雀离关这个地名的文书,也提出这里即是从四世纪以来即已有名的雀离大寺。后来,这里又屡次发现与寺院有关的遗迹和遗物。”〔25〕
库车的苏巴什遗址位于确尔达格山南麓。从苏巴什遗址向西沿着确尔达格山南麓尚有两处著名的佛教遗址,即克孜尕哈石窟和库木吐拉石窟。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的玄奘既然参拜了苏巴什的雀梨大寺,必然会去克孜尕哈石窟和库木吐拉石窟朝拜的,而库木吐拉石窟与克孜尔石窟同处于木扎特河北岸,沿河而行,相去不远。玄奘既然巡礼了库木吐拉石窟,也必然会沿着木扎特河前去克孜尔石窟的。
第二,在克孜尔石窟中尚保存着一些唐朝时期的汉文题记,如220号窟后壁有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的题记,222号窟有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的题记。有的很明显是游方僧人的题记,如220号窟的唐“大历□□□(公元766—779年)四月道岸”的题记。这就说明,在唐代确实有很多中原汉族人到过克孜尔石窟,其中包括一些佛教徒。
第三,1975年夏,克孜尔石窟文物保管所的同志曾经沿着渭干河南下,去进行文物普查。他们从木扎特河北岸沿着克孜尔石窟到库木吐拉石窟的这一条路线上,找到了一批过去未发现过的、供游方僧尼住宿的“毗诃罗”窟。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木扎特河两岸是一条古代的交通线。
第四,拜城的Yaka—Aryk镇是一座古城。据拜城县的县志记载,现在拜城县城是清代修建起来的。拜城的老县城是在Yaka—Aryk。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人也说,根椐老一辈人的传说,原来的Yaka—Aryk是一个十分富庶繁荣的城镇。再从地理看,Yaka—Aryk正好处于木扎特河大拐弯处的西岸。因为木扎特河原来是南北流向的,到Yaka—Aryk以后,打了一个大拐弯,变成东西流向,滚滚地向东流去,汇合了拜城的另外四条河——喀布斯朗河、台尔维其克河、喀拉苏河和克孜尔河的水,在克孜尔石窟前的不远处又来一个大拐弯,再次变成偏南北流向,向库车境内流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玄奘是由屈支沿着木扎特河进入跋禄迦的,而且是到过克孜尔石窟的。
那末,玄奘到达跋禄迦后又是如何翻越天山隘口的呢?《新疆日报》1978年7月20日的一篇报导说“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在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地区证实,该地区有一条全长120公里的木扎特冰川谷道。报道还说:“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我国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29年从京城长安出发,经天山南路到达温宿后,曾经由这里翻越冰大坂去印度留学。”当然,这篇报导说玄奘“经天山南路到达温宿”,“由这里翻越冰大坂”,尚需进一步考察,但证实托木尔峰地区确有一条木扎特冰川谷道却是意义重大。报导所作玄奘由木扎特冰川谷道翻越冰达坂过天山隘口的论证,为本文中所引由喀喇玉尔滚、Yaka—Aryk、Aksu、拜城四种分歧说法提供了解决的钥匙。我们现在可以设想这样一条路线:当年玄奘从屈支沿着木扎特河到跋禄迦,朝拜了克孜尔石窟后,再沿木扎特河西行,经温巴什石窟,到Yaka—Aryk后,瞻仰了耶克埃力克石窟,稍作休息,再折向西北,沿着木扎特河上溯木扎特冰川谷道,由此翻越天山隘口,循着伊塞克湖北岸西行,前去印度。
这样,玄奘由阿耆尼、经屈支、到跋禄迦,再循木扎特冰川谷道出天山,一路上就经过了森木撒姆、库木吐拉、玛扎伯哈、克孜尕哈、克孜尔、温巴什和耶克埃力克等石窟。也就是说,这些石窟都在玄奘所行经的路线上。
显然,这条路线并不是从玄奘西行时才开始有的,也不只是佛教徒进香朝拜之路。在玄奘西行之前,这条路就存在了。它是一条盛隆的丝道。此外,在克孜尔石窟中曾发现的一些古文书残纸中有上书“贞元七年牛二十一头”,其中又一上书“碛西行军押官杨恩礼所取……阗镇军库讫被问依……”按《资治通鉴》所记:唐开元十二年三月起,杜暹为安西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这里所记的是碛西行军押官杨思礼到于阗镇军库押取军械的事,可以想见,这条路即是一条商路,也是一条重要的军事路线。
知识出处
《龟兹石窟》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1990
英文题名:The Qiuci grottoes:本书共分三篇十一章,内容包括:龟兹石窟概论、龟兹石窟壁画和龟兹石窟几个有关问题的探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