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风情西域 新疆奥秘 (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79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J205;K825;TU
页数: 4
页码: 8-11
摘要: 200年以后的一天,唐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路过龟兹,这里的音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写到:“龟兹国在演奏管弦伎乐方面的水平是最高的。”
关键词: 龟兹乐舞 龟兹石窟壁画 大唐西域记 天宫伎乐 克孜尔石窟

内容

200年以后的一天,唐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路过龟兹,这里的音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写到:“龟兹国在演奏管弦伎乐方面的水平是最高的。”
  一件从苏巴什寺院遗址出土的舍利盒上面绘制了25个半人半神的形象。盒子是用来盛放一位高僧的骨灰的,围绕圆形的盒子画着一支天国管弦乐队。乐手们手持的乐器种类在当时的龟兹乐舞中可能是最常见的,因为有这些动听的音乐,天国才更美妙吧。
  在龟兹,无论绘画的风格如何改变,音乐和舞蹈总是不可缺少的。许多种乐器和舞姿从龟兹壁画一开始创作就出现在石窟里面。音乐和舞蹈为人们描绘了天宫美妙的情景,画师们借助世俗间的乐器和演奏的形态为膜拜的信徒营造出另一个听觉世界。琵琶、箜篌、阮、排箫、横笛、鼓在壁画上大量出现。排箫和阮来自中原,横笛来自羌人地区,竖箜篌、琵琶来自波斯,弓形箜篌来自印度,而里拉又来自古代希腊。鸠摩罗什在翻译的佛教经典中曾多次提到这些乐器,也经常用音乐来解释佛经中难以领悟的问题。
  龟兹的歌舞不仅风行于西域,在遥远的中原也非常著名。能歌善舞的艺人们跟随商队进入中原,那些充满了异域色彩的舞姿和曲调弥漫在京都的舞台上,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
  在石窟的壁画中,舞蹈者身着世俗的装束,半裸或全裸。在借用道具时,一般多是旋转的舞姿,手中飞动的长巾与急速旋转的动作给人一种风驰电掣般的感受。这些壁画内容大多与佛祖涅槃的题材有关。画家们在绘制壁画时所参照的是来自西方的摹本,同时也融入了当地的乐舞成分。一种新的宗教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传播,并取得当地人的信任,是要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才能流传的。
  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不少《天宫伎乐图》和飞天,如克孜尔38、100窟,森木塞姆37窟中都有,其中以克孜尔石窟38窟最为完整,称得上是集龟兹乐舞之大成。克孜尔石窟38窟的东、西两壁上端,券顶下方,绘有两幅《天宫伎乐图》,每幅长3.6米,高0.56米,每壁由7组连续的画图组成。每组内绘有两个伎乐天人,两壁合计28人。每幅图用凹凸形在垛墙做通栏,每组用楣式龛框作间隔,每组两人均为一男一女,其形象之丰富,组合之精巧居全国石窟之首,胜过敦煌、云冈等地早期石窟。那些石窟中之“天宫伎乐”,尽管规模也很大,但都不及龟兹“天宫伎乐”组合之丰富与精巧。将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的龟兹乐舞艺术,是西域文化艺术创造性最集中的表现。苏幕遮、柘枝舞、胡旋舞、剑器舞等,都是西域艺术家在吸纳了外来文化精华后进行综合融铸而成的最杰出、最独特的创新。从这些乐舞中既可以看到印度、波斯文化优美婆娑的影子,又能听到中原文化深远悠长的乐音。但它既不是西方艺术的复制,又不是中原艺术的照搬,而是经过西域艺术产婆优生优化和创造的不朽文化生命,是具有西域社会丝路风采的、宗教的、龟兹民族风格特色的全新艺术。

知识出处

风情西域 新疆奥秘 (上)

《风情西域 新疆奥秘 (上)》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7

本书主要介绍了新疆的一些历史文化,包括寻梦龟兹、奇台戈壁上的谜中之谜、探访楼兰故国和草原石人遥远年代的图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