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集贸市场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6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集贸市场管理
分类号: F293;F426;F203
页数: 4
页码: 1287-1290
摘要: 境内的集市贸易历史悠久,但多为巴扎日(星期五)农牧民出售和购买农副产品与生活用品的集会。集贸市场管理无统一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每逢巴扎日(星期五)集市上摆摊设点,焉耆专署工商科派人到集市维持秩序,收取工商管理费。1951年,轮台县人民政府工商科与公安局、税务局组成市场管理组,对市场进行管理,统一市场上农民和商贩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
关键词: 平方米 轮台县 集市贸易 集贸市场 库尔勒

内容

境内的集市贸易历史悠久,但多为巴扎日(星期五)农牧民出售和购买农副产品与生活用品的集会。集贸市场管理无统一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每逢巴扎日(星期五)集市上摆摊设点,焉耆专署工商科派人到集市维持秩序,收取工商管理费。1951年,轮台县人民政府工商科与公安局、税务局组成市场管理组,对市场进行管理,统一市场上农民和商贩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1952年,焉耆专区各县相继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对棉纱、牛皮、羊皮、羊毛、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进行管理,禁止私人买卖和囤积。1953~1955年,集市贸易管理的重点是执行国家统一物价,重要物资按计划流通,打击投机倒把、偷工减料、短斤少两和偷税漏税的不法商贩。库尔勒县处理了抬高物价、偷漏税、倒卖粮食和缺斤少两的违法工商户37户,没收不合格秤13杆、档子6个、售油罐8个。焉耆县整顿粮食、百货和牲畜市场,废除牙行,实行交易员制度;对48户无照经营,掺杂使假的工商户进行处理;将布匹商使用的“档子”统一为“米”。各县成立粮食市场管理委员会,规定粮食在指定的市场交易,任何人不得抬高和降低价格收购粮食。党政机关职工和部队所需粮食,编造计划,由国营粮食机构统一调拨。
  1956年,巴州和库尔勒专区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工商户的进货渠道加以限制,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的物资范围进一步扩大,统购物资的品种由原来的5种扩大到10种。1957年,粮食、棉花、葡萄干、油料、皮毛、肠衣、废钢铁、蚕丝、大麻、中药材等商品由国家统购统销,不准私人贩运。1958年,农牧民自制的毡筒、毛毯等毛制品一律由国家收购,不准自行上市。农民和农业社不准收购原料加工成品出售,更不能从事其他商业性质的贩运活动,违反规定者作为投机倒把严加处罚。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城乡集市有的被取消,有的停市,有些开放的集市赶集人数和上市商品减少。1959年,巴州和库尔勒专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放宽集市贸易商品交易范围,放宽价格管理,集市贸易开始发展。翌年,和硕县建立柴火市场,焉耆县把蔬菜、扫帚、大麻、工具把、柴草、花帽、废品列入市场交易范围。1961年,全州恢复和扩建集贸市场26个,其中库尔勒县6个,焉耆县4个,若羌县、和静县、和硕县、且末县、轮台县、尉犁县各3个;县城9个,农业区13个,交通沿线4个。是年,全州赶集人数约100万人次,成交总金额达200万元,较大的集市有库尔勒县、轮台县和焉耆县集市。
  1961年,各县建立市场物价管理委员会,开始对市场物价和商品交易进行检查和整顿,焉耆县和库尔勒县查处违法案件194起,突出的案件是非法倒买倒卖国家统购统销物资、粮食、牛、马、羊和粮票、布票。结合整顿市场,换发了营业执照,清理了一批无证商贩。1962年,焉耆县集贸市场上市商品增加到500余种,成交蔬菜274吨、瓜果160吨、柴草260吨、家禽2600只、禽蛋7360公斤、活羊2500只、奶牛193头、毛驴334头,集市成交额103.4万元。库尔勒县1~7月份上市商品350多种,成交蔬菜125吨、瓜果56吨、柴草30吨、家禽2500只、禽蛋2000公斤、菜种2000公斤、手工艺品1.2万件、莫合烟1000公斤、羊481只、奶牛10头、毛驴102头,总成交额82.4万元。1963年,为区别投机倒把和农民出售剩余农副产品的界限,给进入集市销售农副产品的农民发放自产自销证。是年,由于内地遭受自然灾害,巴州粮食外调,集市上流通粮食及粮食制品减少。1965年,在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全州有700名城镇个体经营者被安排到农业第一线劳动就业,63户有生活费来源的小商贩被取缔经营资格,焉耆县还砍掉了20户个体蔬菜经营者和10户个体家禽经营者,由于市场管理过严过死,致使全州集市贸易逐渐萎缩。
  1967~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社员和城镇家庭副业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个体经济被当做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加以限制,市场物资匮乏,集贸市场绝大多数名存实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发展集市贸易的方针政策。1979年,允许农牧民在完成国家计划内农副产品收购任务后,将剩余的农副产品拿到集市上去交易,给集贸市场注入了活力。是年,巴州的集贸市场从改革开放前的6个发展到24个,成交金额达858.96万元,粮食、食油、肉、蛋、禽、蔬菜、小农具等都可上市交易。1980年,各县市开始建设有固定设施的集贸市场,焉耆、和静、和硕、且末4县共投资4.78万元,修建7个简易凉棚、37付售肉架、2个屠宰台、300平方米售货台和3750平方米粮食活畜交易市场。是年,全州集贸市场增加到34个,成交额948万元,上市的商品品种由上年的74种增加到154种,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库尔勒、焉耆、和静、轮台四县集贸市场发展较快,年成交额达802万元,占全州集贸市场总成交额的84.5%。1984年,巴州有全日集贸市场40个,其中当年新建扩建市场10个,新建棚顶7496平方米,室内市场1.47万平方米,总投资额86.32万元。集贸市场建设由工商部门牵头,地方财政、企业、农二师农垦团场和个体户共同投资受益。工商局对集贸市场的管理以服务为主,增加市场设施,改善经营条件,整顿市场卫生。
  1986年,集贸市场管理的重点是维持经营秩序,整顿市场卫生,固定经营地点,制止沿街摆摊设点。是年,全州共有集贸市场62个,其中当年新建市场10个(面积1.63万平方米),新建棚顶市场6588平方米、营业室9667平方米,投资总额178.5万元。全州集贸市场成交总额3774.8万元,上市商品1028种,其中农副产品325种,日用工业品442种,民族特需用品261种;成交粮食5179吨、牛肉549吨、猪肉472吨、羊肉1040吨、鲜蛋144吨、蔬菜1.87万吨。1987年,在全州开展以查处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为主的集贸市场整顿工作,查出假冒伪劣商品18种,其中假化肥20吨、掺水清油12桶、变质饮料酒320瓶;共查处无证商贩151户,没收不合格杆秤89杆。是年,全州集贸市场成交总额1297.8万元,上市商品1040种,其中农副产品330种,日用工业品445种,民族特需用品265种;新建市场总面积1.11万平方米、棚顶市场5719.32平方米、室内市场5414.83平方米、售货台415.2平方米,市场建设总投资145万元。
  1988~1989年,全州投资404万元,新建扩建市场11个,占地面积4.55万平方米,企业、乡镇和农二师农垦团场开始自建市场。市场管理的重点是物价、计量器具、卫生和假冒商品。1990年,州、县、市工商局重点查处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掺杂使假、短尺少秤、无照经营等违法经营活动,清理了一批一人多照、一照多摊、超越经营范围等违法违章行为。是年,全州市场建设投资154.64万元,主要用在对原有市场的改建、扩建、维修和增添服务设施上,新增市场面积1.98万平方米、棚顶市场9900.88平方米、营业用房2341平方米、售货台900平方米。全州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8626.6万元,成交肉禽蛋、蔬菜和水产品2.43万吨。1990年底,全州有集贸市场67个,其中综合集贸市场57个,专业集贸市场10个;集贸市场总面积48.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9万平方米,棚顶市场3.67万平方米,营业房5.55万平方米,集贸市场建设总投资1219.49万元;市场可容纳固定经营者户5415户、临时摊贩5230个,最高峰人流量可达30万人次;上市商品1000多种。
  【附】 著名集贸市场
  萨依巴格市场 萨依巴格市场位于库尔勒市巴音东路,占地1.67万平方米,有各种营业房105间、塑料大棚7架,面积4500平方米,水泥地坪8200平方米,市场总造价120万元,其中社会集资80万元。1986年10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市场内设商业、饮食、服务、修理、肉食、蔬菜等经销摊点,有国营集体企业28个、个体工商户449户,从业666人。1990年,市场商品成交额2316.99万元,占库尔勒集市贸易总成交额的54%,占全州集市贸易总成交额的26.9%;商品日最高成交额6万多元,市场最高日人流量5万多人次。萨依巴格市场从商品排列、税费交纳、社会治安、清洁卫生各个方面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市场管理制度,开业后,运行正常,效益明显,被评为巴州、自治区和全国“五好”文明市场。
  轮台县集贸中心 轮台县群众自古就有赶巴扎的习惯。1961~1966年,集市贸易曾两度繁荣。“文化大革命”期间,数次关闭集贸市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集贸市场重新恢复。1980年,轮台县工商局投资5.4万元,修建营业房43间(老市场)。1982年拆除老市场,在县城内另外划出一块场地投资6.8万元兴建新市场。同年,经营行业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17个,商品成交额从40.4万元增加到1132万元,商品达200余种,有固定个体户52户,年收取管理费3.7万元。1984年,集贸市场面积扩大6660平方米,投资9万元修建棚架2个,安排摊位100个,使固定个体户人数从原来的60人增加到200人。1986年,轮台县城镇集贸市场正式定名为轮台县集贸中心,投资8000元打机井1眼,社会集资8.16万元修建营业房33间,面积1158.4平方米。1988年,集体企业和个体户集资14.6万元,在集贸中心修建第二个工业品销售市场,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1990年,轮台县集贸中心建设累计投资68.78万元,除营业房棚架等主体建筑外,建有200平方米录像厅1个、茶水供应站1个、现代化冲刷厕所1个,市场占地面积3.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476.8平方米。市场内有营业房130间、棚顶1200平方米,有固定国营和集体企业15户,个体工商户138户。1990年,轮台县集贸中心被评为自治区“五好”文明市场,商品成交额653万元,成交粮食297.4吨19.6万元、牛肉56.2吨39.7万元、羊肉90.5吨75.3万元、鲜蛋3.7吨1.2万元、活鸡4.3吨2万元、工业品60万元。
  和静县农贸中心 1985年以前,和静县无正规的农贸市场,各种交易活动均在公路两侧进行。1985年,和静县政府划拨土地80亩,修建和静县城镇农贸中心。1986年,投资18万元(含集资8万元),建成砖混结构营业房6幢、43间,建筑面积有1848平方米,棚顶4排、1232平方米。下半年,县工商局投资20万元,开始二期工程建设,新建农贸市场大门和六角形商场1栋,营业房52间,平整道路场地,架设照明线路,兴建花园、厕所。1987年,投资10万元修建供水塔,铺设自来水管道,修建林荫柜台。1990年,和静县农贸中心占地面积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6平方米,有固定营业房99间、棚顶面积1724平方米、树荫集贸台1200米、牲畜交易场所1980平方米,市场建设总投资40.79万元,有营业户781户,交易商品720多种,商品成交额571.65万元。1990年,和静县农贸中心被评为自治区“五好”文明市场。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