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国时期财政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60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财政机构
分类号: F812;F426;D92
页数: 2
页码: 1200-1201
摘要: 民国初年,杨增新、金树仁主政新疆时期,财政税收仍由道、县地方官兼办,有的县设征粮司事,有的县设征羊税司事或征税司事,有常设、有每年只设半年或两个月,各司事手下还有巡丁。此外,统税、牲税及邮包税由包税人承包,包税人可设局设卡征税。盛世才主政新疆后,民国24年(1935)初成立焉耆财政局,先后又以焉尉库地方税局、焉库尉若地方税局和焉库尉和地方税局等名称出现,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关键词: 地方税 工作人员 焉耆县 财政局 库尔勒

内容

民国初年,杨增新、金树仁主政新疆时期,财政税收仍由道、县地方官兼办,有的县设征粮司事,有的县设征羊税司事或征税司事,有常设、有每年只设半年或两个月,各司事手下还有巡丁。此外,统税、牲税及邮包税由包税人承包,包税人可设局设卡征税。盛世才主政新疆后,民国24年(1935)初成立焉耆财政局,先后又以焉尉库地方税局、焉库尉若地方税局和焉库尉和地方税局等名称出现,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民国24年成立焉尉库税局,下设3个分局,即焉耆县、尉犁县和库尔勒设治局3个税务分局。焉尉库地方税局人员编制75人,税局45人,3个分局30人,但实有人数为55人。民国26年(1937),设立若羌县独立税局。且末县分局原属和田税局,民国27年(1938)转属若羌独立税局。轮台分局属阿克苏局。民国29年(1940),增设和靖分局,人数未增。民国30年(1941)以前,焉耆行政区上述各分局和局下设征收处1个、常设税卡15个、流动税卡3个,工作人员102人。
  由于财税机构同行政机构不一致,不便于管理,流弊甚大。从民国30年(1941)7月起,在行政区设一财政局,直接领导下属各县成立的税务局,即和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等县税务局,焉耆县的税收由财政局直接征管。财政局下设税务、会计、财政、稽查4科。民国32年(1943)3月,将和硕征收处改为税局,并将四十里城子税卡改为征收处。同年,焉耆区财政局及所属各县局有征收处1个、税卡25个、流动税卡4个、工作人员200余人。
  民国33年(1944)5月27日,各区财政局和各县税务局一律撤销,均改为县征收处。焉耆区财政局改为焉耆县征收处。焉耆县征收处主任兼区财政督导员,指导各县财税工作。
  民国35年(1946)3月9日,各县征收处一律改组为征收局,不带“县”字,隶属于省财政厅。自民国35年7月1日起,各征收局一律停止工作半年,民国36年(1947)1月1日恢复开征。焉耆、和靖、和硕、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等八征收局共有工作人员200余人。
  民国38年(1949)6月1日,焉耆专区各征收局一律归当地县政府,改组为税务科,工作人员按实有编制裁减25~50%。
  30年代和40年代,专区和县政府均设置财政科(处),其主要职能是处理有关行政事务、文件的上报下达,县财政科负责征收契税、协助征收田赋,以及粮食出纳工作,此外,负责掌管政府内部经费和文教经费。40年代,焉耆专区历任财政科(处)长者依次为邹本良、胡海滨、马德义、马学敏、曲沅等。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