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国经济建设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58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国经济建设费
分类号: F426;F832;TV512
页数: 2
页码: 1174-1175
摘要: 【实业经费】 民国3~6年(1914~1917),焉耆、轮台、尉犁、且末、若羌等县开渠垦荒,招户领垦,成绩颇著。新修干渠有焉耆的六十户渠、库尔勒新渠、轮台的新丰渠、且末的英尔斯塘渠和若羌的瓦石峡渠,共长达二、三百里。修整的有尉犁的新平干渠,长七、八十里。以上兴修水利共费银7000余两,其中各县知事捐廉约1000两,地价5700两,尉犁知事将工厂给商人承领300两,省财政未花一两银子。
关键词: 种马场 兽医院 下半年 上半年 库尔勒

内容

【实业经费】 民国3~6年(1914~1917),焉耆、轮台、尉犁、且末、若羌等县开渠垦荒,招户领垦,成绩颇著。新修干渠有焉耆的六十户渠、库尔勒新渠、轮台的新丰渠、且末的英尔斯塘渠和若羌的瓦石峡渠,共长达二、三百里。修整的有尉犁的新平干渠,长七、八十里。以上兴修水利共费银7000余两,其中各县知事捐廉约1000两,地价5700两,尉犁知事将工厂给商人承领300两,省财政未花一两银子。民国13年(1924),各县奉令成立县农会,有会员兼职员一员,月支薪水湘平银24两、笔墨纸张茶水湘平银8两。焉耆道所属各县岁支实业经费1920两。
  盛世才主政新疆时,在焉耆地区兴修水利计有延长轮台迪那河干渠6公里,扩大库尔勒大墩子渠、尉犁喀拉库木渠、焉耆斜米渠,新修焉耆吐曼渠,以上共投资15.7万元。建立种马场和兽医院,民国33年(1944),种马场预算支出5.37万元,兽医院岁支3.42万元。民国34年(1945),增设焉耆苗圃,岁支8.28万元,焉耆种马场岁支1.46万元,焉耆兽医院岁支10.05万元。民国35年(1946),焉耆苗圃更名为焉耆农业改进所,上述三个单位预算与民国34年相同。
  民国37年(1948)预算支出:焉耆农林场上半年70.12万元、下半年金圆券288元;焉耆防治站上半年39.84万元,下半年162元;焉耆水文站上半年51.8万元,下半年54元;焉耆水利工程处下半年674元;库尔勒水文站上半年54.3万元,下半年144元。
  民国37年(1948),计划拿出10亿元,在尉犁墩阔坦堵坝,使水返回塔里木河,以解决墩阔坦至铁干里长期干旱问题。而实际执行的情况是由铁干里抽调250人在墩阔坦筑坝,费工1.25万个,但竣工不久即被洪水冲毁。整个工程省财政并未拨款。
  【交通费】 驿站经费 若羌、且末两县共设驿站8处,每站驿夫2人,每人月支湘平银3两,岁支湘平银576两。民国8年(1919),新疆国家岁入岁出预算分配若羌、且末两县经费为2298.6两。
  官渡经费 在焉耆开都河和尉犁孔雀河设置渡船,两处渡夫32名,岁支湘平银576两。
  电报线大修费 焉耆辖线,从库米什至洋沙计程十二站,民国6年(1917)大修一次,民国14年(1925)又大修一次(这次大修费银1.44万两)。
  公路修筑费 民国32年(1943),修筑库(尔勒)若(羌)公路,预算1205万元,就地摊派民工9000人,其中焉耆2000人,轮台2000人,库尔勒3000人,尉犁、若羌各1000人。工程竣工后,实际报销474.48万元。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