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散文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5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散文选
分类号:
I267;S759;C55
页数:
8
页码:
1095-1102
摘要:
戊午(二十一日),□之居虑献百于天子。天子已饮而行,遂崩于昆之阿、赤水之阳。爰有鸟之山,天子三日舍于鸟之山□。
关键词:
开都河
向西北
准噶尔
三十里
库尔勒
内容
穆天子传(选录)
戊午(二十一日),□之居虑献百于天子。天子已饮而行,遂崩于昆之阿、赤水之阳。爰有鸟之山,天子三日舍于鸟之山□。
吉日辛酉(二十四日),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以诏后世。
癸亥(二十六日),天子具蠲齐牲全,以禋□昆仑之丘。
注:学术界以居虑当楼兰居卢仑,昆仑之丘,即今昆仑山之北阿尔金山之南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域。珠泽
山海经(选录)
丘时之水出马,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田,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变榣木之有若。
法显传(选录)
法显等五人随便先发,复与宝云等别。敦煌太守李浩供给,度沙河。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由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
行十七日,计可千五百里,得至鄯善国,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氈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存精粗。从此西行,所经诸国,类皆如是,唯国国胡语不同。然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
住此一月日,复西北行十五日,到夷国。夷国僧亦有四千余人,皆小乘学,法则齐整,秦土沙门至彼,都下预其僧例。法显得符行堂公孙经理,住二月余日,于是还与宝云等共。为夷国人不修礼义,遇客其薄,智严、慧简、慧嵬逐返向高昌,欲求行资。
法显等蒙符公孙供给,逐得直进西南行,路中无居民,涉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阗。
宋云行纪(选录)
从土谷浑西行三千五百里,到鄯善城。其城自立王为土谷浑所吞,今城内主是土谷浑第二息宁西将军,总部落三千以御西胡。
从鄯善西行一千六百四十里,至左末城。城中居民可有百家,土地无雨,决水种麦,不知用牛,耒耜而田。城中图佛与菩萨,乃无胡貌。访古老,云是吕光伐胡所作。
大唐西域记(选录)
〔唐〕玄奘 辩机
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縻、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栗。气序和畅,风俗质直。文字取则印度,微有增损。服饰毡褐,断发无巾。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齐。伽蓝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既遵印度,诸习学者,即其文而玩之。戒行律仪,洁清勤励。然含杂三净,滞于渐教矣。
从此(尼壤城)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天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者聚遗骇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
行四百余里,至睹货逻故国。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从此东行六百余里,至折摩驮那故国,即沮末地也。城部岿然,人烟断绝。
复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高居诲使于阗记(选录)
〔五代〕高居诲
(晋供奉官张)匡邺等西行入仲云界,至大屯城,仲云遣宰相四人、都督三十七人候晋使者。匡邺等以诏书慰谕之,皆东向拜。自仲云界西,始涉碱碛,无水,掘地得湿沙,人置之胸以止渴。又西,渡陷河,伐柽置水中乃渡,不然则陷。
西域行程记(选录)
〔明〕陈 诚
二十五日,晴,明起向西行,平川地,约行五十余里,有小城,地名托逊,于城东南水草便处安营。
二十六日,晴,明起向西行,约行五十余里,于人家近处安营。
二十七日,晴,明起向西行,约有三十余里有水草处,地名奚者儿卜刺,安营。
二十八日,晴,中宵起向西行,经一平川,约行一百五十余里有一大烟墩,地名阿鲁卜古迹里。过此入山峡中,沿石涧西行,至晚于涧边路旁安歇,马食枯叶而已。
二十九日,晴,明起沿涧水向西行,四面皆石山,路迳畸岖。约行六十余里,于石滩上安歇。
三十日,晴,明起沿涧水向西行,约有五十余里,一草滩上安歇。
四月初一日,晴,五更沿涧水西行,过石崖四、五处,路稍宽。约行一百余里,于草滩上安营。
初二日,晴,微明起,向西北行,过高山二处,第二山上有水一泓,地名窟丹纳兀儿。下山度一平川,约有九十余里,于南边山旁,地名哈刺卜刺,安营。是夜大雪,住三日。
初六日,晴,明起向西北行,过高山三处,路径崎岖。约行九十里,一高山博脱秃,于下山峡中安歇。
初七日,晴,明起向西南行,顺山峡而出,复西北行,尽平川地。约行七十里,地名点司秃,(安)营。夜大雪。
初八日雪,晴,早起向西北行,路上雪深数尺,午至一石崖下,名塔把儿达刺。复大雪。约行九十余里,于原上雪中安营。
初九日雪,晴,明起向西行,平坦路,多涧水。约行七十余里,地名尹秃司,安营。
初十日,晴,早起向西南行,度平川,多涧水。约行百余里,近川口北山下安营,地名斡鹿海牙。
十一日,晴,早起向西南出峡口,山根乱泉涌出,地多陷。出峡复向北行,又一大川。约行百里,于山坡安营。夜大雪。
十二日,雪,明起顺坡向西北行,约有七十余里,于山坡雪中安营。
十三日,晴,明起向北行,过阿达打班,山高雪深,人马迷途,先令人踏雪寻路,至暮方得下山,约有五十余里,乱歇沙滩上。
十四日,晴,明起向北行,皆平地,约行五十余里,有青草处地名纳刺秃,安营。
十五日,大雪,午后晴起,北行过一山,约行五十余里下山,东西一大川,有河水西流,地名孔葛思,安营,住一日。
莎车行记
〔清倭 仁
二十日,六十里戈壁,又三十里山沟路,沟中历历多榆,名榆树沟。喀喇河色尔军台宿。
二十一日,新井子尖(七十里)宿乌沙他拉(八十里。回语乌沙,小也;他拉,谓柳树)。驿舍东北约半里,有密尔岱山。玉三,大者青,重万斤;次,葱白,八千斤;小,极白,三千斤。嘉庆四年,西臣将以入贡,以其劳人罢之。《书》曰:不宝远物,则远人格寡欲清心。圣德昭千古矣。蝉鸣草际,质小色苞,惟此站有之。
二十二日,特伯尔古宿(一百里)。汉焉耆治员渠城,唐时自乌沙他拉西南至员渠,不过百里,当在此。
二十三日,喀喇沙尔宿(回语喀喇,黑也;沙尔谓城。以城久,色黑,故名。九十里)。古焉耆、危须二国地。办事一员,驻守汉兵三百三名,城名协顺(道光八年理善后,八城普赐新名)。境内有土尔扈特、和硕特驻牧。毳幕穹庐,与花门错处(按准噶尔四卫拉特者,绰罗斯部、都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四卫拉特,犹言四大部。元脱欢太师乃其始祖。绰罗斯居首,是为准噶尔。明崇祯时,土尔扈特为准噶尔所逼,投入鄂罗斯境。乾隆三十五年,其汗渥巴锡,率其部落由鄂罗斯投城内附,赐爵有差,分授牧地。南部落四旗在喀喇沙尔,北部落三旗在塔尔巴哈台,东部落二旗在库尔喀喇乌苏,西部落一旗在晶河。又按:准噶尔四姓,于汉属匈奴右地及乌孙、车师,于唐为突厥、沙陀、伊犁一带皆其部落,今厄鲁特其后裔也。本元阿鲁台部,其声讹为厄鲁特)。西北界伊犁,东北界乌鲁木齐,西南界库车,南阻沮洳。住二日。
二十五日,渡开都河,俗名通天河,弥漫广三里,玉沙如绵,萦回绉碧,东北流潴为大泽,曰博斯腾淖尔。夜行百一十里,至哈尔哈拉满(准语谓道路,言地当山口),入库车界。走水达坂,涛声殷雷,顿忘炎暑。《水道记》云:博斯腾淖尔水自西南溢出,流数十里,经开都河之南,又西南行百里折而南入山,经哈尔哈拉满军台,危矶吞吐,骇浪漰湃,聒耳眩目,懔乎可怖,不诬也,二十里,山路崎岖,即古所谓遮留谷。又十里宿库尔勒(同语观望也。地形轩敞,可供眺览)。
二十七日,宿喀喇布拉克(七十里)。
二十八日,宿库尔楚(一百里。准语忌讳之词也。多古墓,经者多病故名)。
二十九日,野人沟尖(一百里)。深林密箐,云有熊虎。策达雅尔宿(一百里。一作策特尔,回语毡庐也,旧曾安营于此)。
六月初一日,洋萨尔宿(六十里)。相传此台有柳树泉,地近雪峤,河汊纷歧。
初二日,布古尔宿(一百里。一名玉古尔,临阵奋勇之谓。回人曾于此御敌,故名)。东有苇湖,湖上一桥,为西入回疆要津,此外别无路径。《汉书》所载土桥之险是也。
初三日,过喇依素河(俗误呼为渭干河)。济不濡轨,驱车径涉。宿阿尔特(一百里有数十里戈壁)。
林则徐日记(选录)
初五日,乙未。阴晴相间。寅正刻行,田庄甚多,五里过苇湖草桥,即《汉书》所谓焉耆国苇桥也。来时过桥而西,因避泥洼,绕行二十里;今则直行,故止五里。自桥以东皆戈壁土路,过沟数道午前至洋萨尔军台,计行百里。本拟哺时再赴前程,闻此处河水骤发,车马难涉,遂宿焉。未刻大风,至夜始息。
初六日,丙申。阴晴相间。寅正刻行,五里过河,水势汹涌,没及马腹。又十五里,过老龙泉,外有围墙、其泉自柳树根流出,又谓之柳树泉,为回疆灵异之物,旁有回户两家。又行土路四十里,两旁多树林,巳初刻至策达雅尔军台饭。此处有店三所,汉人铺户数家,台内有一庙,木与〔?〕住此,因小汀约以初八日同勘库尔勒之地,遂于申刻复行。六十里皆土路,傍晚至野人沟,有一旅店,作饭而食,遇小雨一阵。此店湫隘不可住,亥初刻复行,子正刻过沙河子,已行四十里,仍未停车。
初七日,丁酉。昨夕长行未住,今于寅正刻至库尔楚台,已见日出矣。自策达雅尔台至此百六十里,为一程计,昨日昼夜共行二百二十里。补睡移时,仍起就餐,稍避午热,申刻作饭,食毕复行,沿路土石相间。三十里曰双井。又三十里曰大石头,即四十里井。又四十里则至喀喇布拉克台,俗名苇子墙,时有已刻,小汀在些已卧,留正房与余,遂宿焉。
初八时,戊戌。晴。卯刻与小汀赴北山根勘丈续垦之地,在老柳树下一饭,共行七十余里。午刻到库尔勒台,新任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书甫庵(元)遣丁来迓,并送来陕寓家信二封:一系正月二十七所寄,不列号,附有桂圆一匣;一系四月十八日所寄,应编七十号,误编为六十二号,内附来三月初八日舟儿在京寄信一封。又接邓嶰翁、刘玉坡、徐雅兰各书。小汀致肴馔。是夜大风。
初九日,巳亥。丑正刻行,十里内土路平坦,过桥四道,进山口至三圣庙,两旁皆田庄,过此则高下山坡,傍水而行,水甚汹涌,中有回庄一处,日出时至哈拉哈爱曼军台。自库尔勒至此,名为三十里,实则倍之。此台尚不狭隘,而阴湿殊甚,向不住人。附近有汉民小铺二家。过此则离山麓而多沙路,四十里至滋泥泉,有一旅店,居民数家,蒙古毡庐亦多。又经土路三十里,复有店铺数家,名曰四十里城子,再行四十里,则为开都河之南岸,小汀已至南台相待,章京常寿、常有、特克绅布、游击松龄俱过河来迎,遂与小汀同舟渡至北岸。书甫庵在北台见迓,坐谈片刻。行至东门外,甫庵、小汀俱先到余寓中问候,并各送馔,余即入城答之,仍回寓。是日甚热。
初十日,庚子。晴。书扇对。小汀送馔,书甫庵来谈,良久始去。是日初伏,晚雨数点。十一日,辛丑。晴。早晨往甫庵、小汀处,即回。午后两人俱来,甫庵又送馔。晚风雨一阵,即止。
十二日,壬寅。晴。竞日作字。天气大热,哺时蚊子极多。
十三日,癸卯。阴晴不定。本欲勘地,因小汀复有不适,改于明日。寄海秋帆、福致堂、黄南坡书。甫庵来约明日午饭。
十四日,申辰。黎明大雨一阵,卯刻开霁。赴洪福寺与甫庵、小汀会齐,同往环城东南一带,丈量续垦之地,午刻量毕,遂与小汀偕赴甫庵处饭,彝儿与焉。接伊犁将军本月初五、六日两次来书,限行五百里,并抄录廷寄一道及军机会同户部议复库车地亩折稿,虽已准予给回耕种,而语意甚为勉强,遂与小汀商明,再作一文覆之。阅谦帅来书,知舟儿业已蒙恩留馆,而尚未得京信。
十五日,乙巳。晴。早晨接西安将军五月初十日来书,内附陕寓五月初九日所寄第七十一号(误编六十三号),及京中四月二十三日寄来家书,始知四月十八日散馆,共四十九人(甲辰四十二,戊戌三,辛丑四),“比德于玉”,赋:以题为韵;诗:“五月江深草阁寒”,得“寒”字。馆元何彤云,云南人。舟儿名列二等。此次留馆者共三十八人,改部者十一人。无改知县者。
十六日,丙午。晴。早晨往甫庵、小汀处,答其昨日来贺,即回。小汀送席。作书复子谦将军,并具公牍,但由小汀处统封寄去。
十七日,丁未。阴。甫庵、小汀先后来。小汀商地亩事,遂与之草折稿。晚饭后书匾额数面。自十四日至今,早晚又觉甚凉,惟中午仍热耳。
十八日。戊申。阴晴相间。早晨小汀来。午后微雨,闻此地南北山内连日大雨,开都河盛涨,淹及农田,村民皆来报水。哺时往晤甫庵、小汀,即回。接唐子方书,寄来散馆单及殿试录。状元肖锦忠,湖南人,榜眼金鹤清,探花吴福年,俱浙江人,传胪钟启峋,江西人。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