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市供销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4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市供销社
分类号: F721;F326;F426
页数: 1
页码: 1034-1034
摘要: 1950年3月,轮台县供销合作社率先成立。至1953年4月,焉耆专区8县都建立县级供销合作社(简称县供销社),有职工129人。1958年7月,各县供销社建置撤销并入商业局,供销社由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由“民办”转为“官办”。1962年11月,各县供销社相继恢复,在设有国营商业机构的焉耆县、和静县、库尔勒县、轮台县、和硕县供销社设综合经理部和生产资料土产经理部,在不设国营商业机构的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供销社内设生产资料土产经理部和工业品经理部,轮台县、尉犁县、且末县供销社内设棉麻经理部。
关键词: 供销社 社员代表大会 轮台县 经理部 生产资料

内容

1950年3月,轮台县供销合作社率先成立。至1953年4月,焉耆专区8县都建立县级供销合作社(简称县供销社),有职工129人。1958年7月,各县供销社建置撤销并入商业局,供销社由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由“民办”转为“官办”。1962年11月,各县供销社相继恢复,在设有国营商业机构的焉耆县、和静县、库尔勒县、轮台县、和硕县供销社设综合经理部和生产资料土产经理部,在不设国营商业机构的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供销社内设生产资料土产经理部和工业品经理部,轮台县、尉犁县、且末县供销社内设棉麻经理部。各县供销社先后召开了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构。至年底,各县供销社有职工548人。1963年7月,各县商业机构进行调整,和硕县国营商业机构并入县供销社;撤销轮台县、尉犁县、且末县供销社的棉麻经理部,保留棉花加工厂;库尔勒县、焉耆县设贸易货栈。1971年1月,各县供销社建置撤销,在各县商业局下设生产资料土产公司。1975年4月1日,博湖县供销社成立,撤销的8个县供销社又相继恢复。是年底,各县供销社共有职工825人。1980年1月,库尔勒市供销社成立。1984年4月,库尔勒县供销社并入库尔勒市供销社,各县市供销社改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基层供销社的经济联合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先后召开第三届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领导班子。是年,各县供销联社设茶畜公司。1988年,各县供销联社先后召开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至1990年底,巴州各县市供销联社经营机构一般设生产资料公司、土产(果品)公司、茶畜公司,产棉县设棉麻公司。此外,库尔勒市设有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和硕县设有联营公司,博湖县设芦苇公司、蔬菜公司和多种经营开发公司,焉耆县增设煤炭公司。全州9个县市供销联社有企业管理机构27个、经营机构139个,其中农副产品购销机构34个,废旧物资回收机构7个,零售机构81个,饮食服务机构4个,仓储运输机构4个,加工生产机构6个,职工总人数1585人。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