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耕畜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43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耕畜购销
分类号: F721;F323;F326
页数: 3
页码: 995-997
摘要: 巴州是半农半牧区,在农业生产中,耕畜一直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即使在农业机械化有很大发展的今天,耕畜在农业生产中仍占重要地位。清代,珠勒图斯(今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牲畜交易已很活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南路土尔扈特部落曾组织牧民赶着牛、马、羊、骆驼等经巩乃斯到伊犁地区出售,换回粮食、布匹和其他日用品。民国36~38年(1947~1949),每年6~8月份,各地的商贩到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购买耕畜,并将其贩运到南疆的库车、和田、喀什等地出售。
关键词: 和静县 供销社 供销社系统 收购价 购销业务

内容

巴州是半农半牧区,在农业生产中,耕畜一直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即使在农业机械化有很大发展的今天,耕畜在农业生产中仍占重要地位。清代,珠勒图斯(今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牲畜交易已很活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南路土尔扈特部落曾组织牧民赶着牛、马、羊、骆驼等经巩乃斯到伊犁地区出售,换回粮食、布匹和其他日用品。民国36~38年(1947~1949),每年6~8月份,各地的商贩到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购买耕畜,并将其贩运到南疆的库车、和田、喀什等地出售。同时,焉耆县、库尔勒县等地已有较大的耕畜交易场所,品种主要有耕牛、耕马、驴、骡和骆驼等。
  1951~1953年,焉耆专区开始对耕畜市场进行管理,耕畜购销成为供销社的一项重要业务。但私商经营的耕畜量仍占地区总购销量的85%,供销社系统的购销量仅占15%。1954年3月,焉耆专署规定,私商无经营证者,不准收购牲畜;持经营证者,收购的牲畜按牌价交给供销社,由供销社付给4%的手续费。是年,巴州供销社系统供应耕畜29头。1955年,国务院规定,耕畜经营由供销社负责,取缔私商和小贩对农牧民的中间剥削。1956年,供销社系统开始有计划地组织畜源,供应市场。1958年10月,巴州商业局统一毛驴收购价格,一等公驴每头45~60元,二等30~40元,三等15~25元;母驴一等每头35~40元,二等15~25元;调拨价按收购价的13.5%加价。1959年,巴州和库尔勒专区商业局系统购进耕畜1.15万头,销售5419头,为1954年的187倍,其中耕牛购进7239头,销售1670头;耕马购进4217匹,销售3174匹。1960年,巴州的耕马收购价一等345~400元,二等295~340元,三等230~290元,四等150~175元;耕牛一等215~250元,二等180~210元,三等145~175元;毛驴一等65~80元,二等50~60元,三等32~40元。1962年,焉耆县四十里城子公社和轮台县阳霞公社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市场,农民可以在集市上自由购销耕畜,价格双方商议。当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耕畜收购、区内调剂、区外调拨及市场交易仍由供销社负责。1963年,农牧民给供销社交售耕牛一头,奖售绸缎3米、马靴一双;交售耕马一匹,奖售绸缎4米、马靴一双。是年巴州供销社系统收购耕畜2560头,销售1610头,其中耕牛购进953头,销售811头;耕马购进1784匹,销售1541匹。当年,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调出耕马1500匹、耕牛500头,和硕县调出耕马200匹、耕牛300头,尉犁县调出耕牛200头。1964年,巴州供销社给河北省调拨耕畜159头,给甘肃省调拨耕畜19头。1965年,耕畜购进921头,比1963年下降64%;销售1386头,比1963年下降14%;待销耕牛2076头、耕马1190匹,销路不畅。是年,和静县供销社因经营管理不善,加上牲畜疫病,死亡耕马18匹、耕牛195头,经济损失2.38万元。是年,一等耕牛平均收购价由原来的185元下调为151.25元,降低18%,收购价调低后,销售价也相应调整。1967年,购进耕畜2789头,销售2647头,其中购进耕牛932头,销售915头;购进耕马1776匹,销售1696匹。当年向外省调拨耕畜1954头。1971年,巴州供销系统和商业系统购进耕畜746头,销售628头,有部分耕畜调往喀什等地。1974年,巴州供销系统购进耕畜1221头,计69.1万元;销售1100头,计53.6万元。其中耕牛购进595头,销售511头;耕马购进626匹,销售589匹。1976年,耕牛、耕马购销业务划归巴州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统一经营。1977年,巴州供销社系统购进耕畜3996头,销售3642头,其中耕牛购进220头,销售48头;耕马购进3644匹,销售3486匹。是年,巴州向唐山地震灾区支援优良马2700匹。1978年10月,自治区管理的和静县一等骟马由每匹400元调为360元。是年,购进耕畜1133头,销售1052头,其中耕牛购进145头,销售73头;耕马购进976匹,销售982匹。
  1979年1月1日,巴州的耕牛由食品公司负责收购,供销社担负耕牛调拨任务,食品公司代购一头耕牛,供销社付给收购价5.5%的手续费。1981年,耕畜养殖结构发生变化,由过去的集体所有制转化为个人所有。是年,购进耕畜1637头,比1978年的1133头增长44%;销售1599头,比1978年1052头增长52%。这一年,因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农民和驴贩子到巴州抢购毛驴,驴价由每头50~60元上涨到150~160元,全年巴州毛驴外流3000头。为防止驴贩倒买毛驴,外省区到巴州收购毛驴,一律由巴州所属各供销社结算,无供销社证明者,不得办理出境手续。各县(市)供销社代购的毛驴,手续费和饲养费由买方负担。1982年,供销社的耕畜购销业务开始减少,当年购进耕畜1184头,计25.5万元,比1980年下降68.3%;销售1116头,比1980年下降69.3%。其中耕牛购进27头,销售27头;耕马购进431匹,销售357匹;毛驴购进479头,销售474头。1983年,耕畜由二类物资转为三类物资管理,允许自由交易,外省区来巴州购买毛驴的单位或个人,凡持有当地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手续,由巴州各县(市)供销社直接办理出境手续。是年购进毛驴2565头,销售2565头。1984年,购进耕畜716头,销售720头,其中耕牛购进387头,销售387头;耕马购进96匹,销售98匹;毛驴购进211头,销售211头。1985年,购进耕畜6头,销售6头。1985年后,巴州供销社系统的耕畜购销业务停止。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