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轮台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525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轮台镇
分类号: F293;F426;F713
页数: 2
页码: 814-815
摘要: 轮台镇(轮台县城)位于新疆腹地,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1.08万人。城镇工业生产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轮南大油田开发后,又增添了为石油服务的项目,石油工业前景广阔。轮台镇原建有布古尔城,清光绪三年(1877),阿古柏侵略军溃逃时被毁。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轮台建县,在原布古尔城南2公里处(今团结中路一带)构筑新城,新城方圆2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团结镇,1982年改为轮台镇。
关键词: 平方米 中华人民 土木结构 轮台县 砖木结构

内容

轮台镇(轮台县城)位于新疆腹地,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1.08万人。城镇工业生产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轮南大油田开发后,又增添了为石油服务的项目,石油工业前景广阔。轮台镇原建有布古尔城,清光绪三年(1877),阿古柏侵略军溃逃时被毁。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轮台建县,在原布古尔城南2公里处(今团结中路一带)构筑新城,新城方圆2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团结镇,1982年改为轮台镇。
  【道路】 轮台城镇旧街道呈丁字形,道路弯曲起伏,干旱时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1973年,重新规划城区道路,三条主干道贯通东西,两条主干道纵形排列,同其他街巷形成棋盘格式,沥青路6950米。1990年,轮台镇城区共有道路6条,总长11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8公里;总面积13.2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9.6万平方米。
  【供水 排水】 1965年以前,轮台县城镇居民饮用涝坝水、渠水、土井水。1965~1983年,城镇凿自流井1眼。1985年,建水塔1座,国家拨款115.7万元,建设城镇集中供水工程。至1990年,轮台县城镇建成自流井3眼,新建、改建清水池3座,总容积375立方米,铺设输水主干管3831米,日供水能力1100吨;各单位自建自流井15眼,建水塔5座,水塔水柜总容积90立方米,铺设排水管道4公里。生活污水的排放仍靠自然渗透和地面蒸发。
  【供热】 1984年,轮台县医院、工商银行和粮食局等单位先后安装锅炉4台,供热面积2万平方米。1990年,单位自建锅炉24台,为办公室、宾馆供热。居民仍沿用火炉、火墙和火炕取暖。
  【园林绿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轮台县城镇沿街种植新疆杨3.5公里,呈单行排列。1973年,城区重新规划后,在街道公路两旁各植青杨4行,林带总长16公里。1990年,轮台城镇有园林绿化面积4500亩,其中公共绿地1275亩。
  【公用和民用建筑】 民国时期,轮台县城镇仅有纺织、轧花、油碾、水磨等手工业作坊;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等公用设施,设备简陋面积狭小,县卫生所仅有两间土木结构的平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建起了炼油、电力、机械维修、粮食加工等工业,其他各项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建筑面积不断增加。1990年,轮台县城镇共有各类公用建筑面积14.67万平方米,其中工业1.68万平方米,教育1.03万平方米,医疗卫生7135.18平方米,商业服务2.86万平方米,仓库3.05万平方米,办公建筑3.97万平方米,其他建筑6982.37平方米。在公用建筑中,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占53.3%。轮台县城镇有公有住宅面积12.48万平方米,其中土木结构9.4万平方米,砖木结构2.75万平方米,砖混结构3206.59平方米;有私有住宅566户,568栋计7.57万平方米,其中土木结构6.98万平方米,砖木结构5865平方米。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区域内工业、乡镇企业、塔里木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邮电等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