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族追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名村名镇 巴里坤卷》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497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家族追踪
分类号: I267;TU;F426
页数: 4
页码: 334-337
摘要: 供稿人:倪泽龙、张平年
关键词: 花园乡 人口众多 乌鲁木齐 巴里坤 园子村

内容

花园乡南园子村倪氏
  供稿人:倪泽龙、张平年
  清初,倪氏、邵氏、贾氏3人从甘肃结伴来到新疆。倪氏在巴里坤已繁衍10代近百人,分布在花园乡、县城、奎苏、大河、石人子、哈密、乌鲁木齐等地。
  据说,南园子村倪氏先祖是兰州马含山人,邵氏是兰州五泉山人。3人约在雍正年间到巴里坤。3人可能是工匠,也许是修筑镇西绿营兵城(汉城)招募来的工匠。雍正九年(1731),修好了城池后,倪、邵就在城东的旷野处的满城开荒种地,修房建院,定居下来。乾隆三十七年(1772),朝廷修建满城,给了倪、邵家不少搬迁费,两家迁到了兰州湾子。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开荒、养畜,开渠从黑沟引水灌溉农田。两家几十口人就地取材,用石头修筑了两个坚固的大宅院,从此有了兰州湾子的说法。倪家来到兰州湾子看准了东梁西侧龙头腋下的一块宝地为庄宅。庄宅坐西望东,一是避寒冷的西北风侵入庭院,二是躲南山的下山风袭击住宅。庭院为前后两庭四合院,庭院修好后为了吃水,在庭院右侧筑起一涝坝供人畜饮水,涝坝修成后蓄水饮用,人畜共池。这样极不卫生,家族常闹疟疾,后又修一涝坝人畜分用,但也常出点事。他们又请风水先生看风水。风水匠说:右筑二池水塘如龙眼,但左无白虎坐镇,宅院不成方圆。须在左侧请一尊白虎坐镇。相传石靡磨为白虎,但石磨放在院外极不合缘,做一石转槽也可为之。由此倪家第三代祖爷便上东梁采石凿制。约在嘉庆年间做成石转槽一盘,请到倪家宅院门前左侧放置。石转槽为圆盘形,底盘直径为1.8米,外径高为0.5米,转槽中央为八只虎头相对而成,中间留有一股0.25米的圆孔,树一木桩为中心主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内半径为0.25米的圆形转槽,转槽的底部还分为留有擀杖头大的小圆孔,是刷洗转槽或下雨时排水用的。从此,倪家也成了出名的石匠家世。转槽放置好后,在南山上还筑起一座七级砖塔,在倪家老宅院还树起一个三丈七高的旗杆。
  清代末年,倪家有一人曾到兰州参加武举考试,因不肯贿赂考官而名落孙山,但其武艺高强,为人直率,社会交往广泛,威望颇高。他坚持习武,得到了一些人士的资助,使整个家族的习武之风俗得以延续,一直到解放。后来倪家也出了几个名人,清代就有人中文武举士。
  白彦虎叛乱时,倪、邵两家曾派健壮男儿参战,数人战死,有1人立功而还。1933年,马仲英占领了镇西,兰州湾子的倪相秀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前往迪化(今乌鲁木齐)送信搬救兵,结果不幸遇难。
  民国23年左右,社会动荡,烽烟不断,盗贼四起,人心惶惶。每遇强盗抢劫,镇西其他庄上的百姓都带着细软,扶老携幼进城躲避匪患,家院听任盗贼糟践。当时人口众多的大河乡被强盗多次抢劫,很多人被杀,县城附近的许多村庄也遭遇强盗的多次洗劫。但兰州湾子的人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庄子,他们拿起武器守护家园,并多次取得了胜利。那时,有位叫倪学思的人,经常打猎,练就了百发百中的枪法,人称神枪手。有一天傍晚,强盗在县城附近的园子上抢了一些牛马,被在山坡上放牧的兰州湾子人发现了,他马上报信,兰州湾子的人做好了与强盗战斗的准备。可强盗慑于神枪手的威名,没敢从兰州湾子通过,而是准备赶着牛马从南面的山上绕着过去,但兰州湾子的人却不肯让强盗溜走,他们上山狙击。强盗们扔下所抢牛马,闻风而逃,勇士们奋勇追击,追到黑沟口时,天已黑了,又加上是个阴天,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得马蹄声越来越近了,倪学思突然看见前方有火星(当时人们拿的都是火枪,每放一枪,枪口就会冒出火星,尤其是在黑夜更明显),眼疾手快,向着发出火星的地方还击,当场就击毙了开枪的强盗,强盗们吓得再也不敢开枪,带上被击毙强盗的尸首落荒而逃。
  倪氏以工匠身份来巴里坤,历代秉承家风,族人多有工匠出现,修房筑院一般是自己而为。族人以前多从事农牧业,种田养畜行当里的事是事事精通。倪氏人读书人不少,从政的不多。以前有过几位枪手,后来出过写字、画画、教书的人。

知识出处

新疆名村名镇 巴里坤卷

《新疆名村名镇 巴里坤卷》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4

巴里坤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古迹有汉任尚碑、裴岑碑、大河唐城、清代山神庙、富宁安碑等。旅游景点有怪石山、尖山泪泉、西黑沟、汉满古城等。巴里坤北部老爷庙口岸对蒙古国开放,有着丰富有趣的口岸史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