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语言文学的一代宗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帕米尔丰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4730
颗粒名称: 柯尔克孜族语言文学的一代宗师
分类号: I207;C55;D61
页数: 11
页码: 180-190
摘要: 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是柯尔克孜族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作家。多年来,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于柯尔克孜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他是柯尔克孜族人民众所周知、倍受尊重的学者,在我国突厥语研究界也是颇有影响的专家。
关键词: 阿不都 柯尔克孜 柯尔克孜文 卡德尔 柯尔克孜族

内容

贺继宏 刘彦金
  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是柯尔克孜族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作家。多年来,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于柯尔克孜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他是柯尔克孜族人民众所周知、倍受尊重的学者,在我国突厥语研究界也是颇有影响的专家。
  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1916年5月出生在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恰提村,自幼聪慧好学,沉稳谦逊。1926年到1931年在家乡学习阿拉伯文。1931年到1934年在家乡学习斯拉夫字母的吉尔吉斯文。1935年前往苏联的塔什干市原中亚细亚大学教育系读书,主要攻读世界历史、行政管理等学科。1937年学成回国。在喀什柯尔克孜文化促进会、教育处工作,并在喀什小学、师范学校柯语班任教。
  三十年代中后期,在喀什柯尔克孜文化促进会的多方努力下,喀什师范学校专设了柯语班,为柯尔克孜族地区解决办学的师资问题。此间,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正好学成归来,在喀什柯尔克孜文化促进会和教育处工作,便应聘到喀什师范学校给柯文班任课。
  当时,喀什师范没有柯尔克孜文教材,为解决这一困难,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参考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的柯文课文、中国维吾尔文课本、哈萨克文的课本,决定编写一套教材。他经过再三考虑后决定选用1911年根据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察合台文,重新制定符合柯尔克孜语音特点,书写方便的现代柯尔克孜文字母。他在使用这种文字编写课本的时候发现个别字母书写和使用不便,心中就产生了修改字母的念头。此后,他又查阅了有关资料,经过反复研究后,大胆简化了书写不便的字母。编写出了《柯尔克孜语字母读本》,同时又编写了柯尔克孜语小学使用的《柯尔克孜语语法》。他编写的这两本教材。在喀什地区柯文会的努力下,经教育部门审批后,由喀什《天南日报》印刷厂于1938年专版印刷发行。这两本教材一直使用到共和国成立。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在喀什师范柯文班执教,教授《柯尔克孜语字母读本》和《柯尔克孜语语法》两本教材。他在喀什执教8年,为现代柯尔克孜族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此期间,阿不都卡德尔以满腔热情,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他创作的话剧《少女的命运》由喀什柯尔克孜文化促进会文工团柯尔克孜族演出队在喀什等地演出。这是我国柯尔克孜族第一部戏剧作品。该剧是一个爱情悲剧,写的是一个穷苦牧民出身的少女被迫卖给一个老年牧主做小老婆的悲剧故事,是对当时柯尔克孜族社会的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无情鞭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演出后在广大柯尔克孜地区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小说和诗歌作品,以反映柯尔克孜族社会和柯尔克孜族生活。他是我国柯尔克孜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1945年,爆发了蒲犁革命,阿不都卡德尔积极支持这一革命运动,为此深得柯尔克孜族群众的拥护。1946年12月,伊犁三区革命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和平条约,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当选为乌恰县县长。1947年7月,仅当了半年多时间民选县长的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被国民党政府以通苏通共嫌疑逮捕入狱。1948年10月获释,出狱后留喀什柯文会工作。
  1949年10月,新疆解放。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后调他到省政府研究室工作。他于1950年元月报到后,被任命为省政府研究室办公室主任。1050年8月,他又调喀什行署任办公室任主任。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以百倍热情,冲天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政府的繁杂工作中。因为当时干部缺,特别是知识分子干部缺乏,他不但要处理行署办公室的各种行政事务,还要亲自起草各种文件,作翻译工作。在此期间,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应邀在喀什师范任教,讲授柯尔克孜语文。此间,他根据教学情况,编写了适合初中学生使用和学习的《柯尔克孜语语法》一书,经喀什地区教育处审批后,在南疆各地柯尔克孜中小学推广使用。
  1954年7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调任自治州人民政府首任秘书长。当州领导得知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是个老教育工作者,并且是个学者时非常高兴。经州委常委提议,自治州人民政府任命他兼任自治州首任教育科科长。此后,他经常深入农村牧区,了解自治州的教育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了在自治州首府阿图什市建立第一所柯尔克孜中学,他四处奔走,多方面争取。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自治州柯族中学终于在1956年9月宣告成立,结束了柯尔克族没有中学的历史。柯族中学成立后使用柯语教学,所使用的《柯尔克孜语基础语法》、《柯尔克孜文字母读本》两本教材就是由他编写的。身为教育科长,深知一个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盛衰。他利用业余时间,又编写了《柯尔克孜语正字法》一书,从而解决了多年来柯语文字在书写规则上的分歧,并经自治区和自治州语言文字委员会审批,获准出版发行,为柯尔克孜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
  1957年,中央民族学院开设柯语班,邀请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前往中央民族学院任教,他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6年,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代掌握柯尔克孜语的汉、回等民族学员。这些学员后来大多成为柯尔克孜语专家、学者。
  在中央民族学院教学期间,授课之余,他还和有关方面的同志合作,撰写了《柯尔克孜语言与文字概况》一文,同时,还合作编译了《柯尔克孜谚语三百条》。他在百忙之中,还参与了史诗《玛纳斯》的搜集、整理、翻译工作。
  1963年,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调回自治州,专门从事史诗《玛纳斯》的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作。此后一直到“文革”开始的几年时间里,挖掘、整理了一批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审查,中断工作长达10年,“文革”结束后不久,他就退休了。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62岁退休后,进入了一个文学创作非常活跃的时期,并且于1980年应聘二进北京,再度到中央民族学院任教。任教期间主讲柯尔克孜语语法、词法、柯尔克孜文学。此间,他编写的《柯尔克孜语词法》、《柯尔克孜文正字法》、《浅谈词法学》等书,被列为中央民族学院柯尔克孜语进修班教材。他在教学之余创作的话剧《婚礼之前》由自治州文工团上演,成为这一时期柯尔克孜戏剧的代表作,他与人合编的电影剧本《阿克莱》由天山电影制片厂改名为《冰山脚下》拍摄上映。这是我国唯一的一部反映柯尔克孜生活的影片,有汉语和柯语两种拷贝,在全国放映。
  1980年,年逾64岁的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二度去北京任教。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提笔写下了《我又回到北京》、《实现了的愿望》、《柯尔克孜库姆孜在国际艺坛》等散文,先后发展在《柯尔克孜文学》等杂志上。在任教的百忙之中,他又撰写了《论古代与现代柯尔克孜文》、《论柯尔克孜民间神话》、《现代柯尔克孜语言文字概况》、《对现代柯尔克孜语中几个词句运用的几点意见》、《关于古代柯尔克孜文化》、《柯尔克孜谚语》、《对柯尔克孜文书面语言中某此语调的意见》等论文。
  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小说和散文。小说《逃亡者》成为柯尔克孜族第一部历史小说。同期创作的小说主要还有《姑娘的眼泪》、《山鹰》等。传记文学有《回忆伊斯哈克别克将军》。他对他过去所编写的《柯尔克孜历史讲座》、《柯尔克孜历史故事》等旧作进行了认真修改、校正。
  1982年,从北京回到州上后,他和儿子太安·阿不都卡德尔合作,把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译成了柯尔克孜语。同年,他被自治州柯尔克孜古籍领导小组聘为顾问。为挖掘和整理柯尔克孜族民间古籍,他深入民间搜集故事、传说、谚语、掌故,到1983年,他搜集的谚语就多达一千多条,被编入《柯尔克孜谚语》一书。
  阿不都卡德尔十分注重民族团结,注重与各民族专家学者在学术交流中共同提高,中央民族大学的回族教授胡振华,自治区文联的《玛纳斯》专家、翻译家刘发俊,中国民间文学家、《民间文学论坛》主编陶阳等,与他既是同事,又是朋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的郎樱、张彦平等,既是他的学生,又是他事业上的合作者与朋友,他与贺继宏、张光汉在共同发展柯尔克孜族文化艺术事业中,结成了忘年交。曾为这两位作者编著的《柯尔克孜风情录》(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书审稿和写序,热切希望汉族学者深入研究柯尔克孜族历史和文化,为宣传柯尔克孜族做贡献。他曾为州委史志办编辑的《中国柯尔克孜百科全书》等多部书撰稿和当顾问。
  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是我国柯尔克孜族中,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1931年,在他15岁的时候,就由学习阿拉伯文改学当时社会主义的苏联通用的斯拉夫文,通过斯拉夫文字母的吉尔吉斯文的学习,他阅读了大量苏联出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其他介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步书籍,从中接触了列宁主义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的苏联。从此,他年轻的心中便产生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向往,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强烈的求知感。1935年,他带着寻求光明、寻求柯尔克孜民族解放的愿望,奔赴苏联,进入塔什干的中亚细亚大学学习。在3年的留学期间,他刻苦求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钻研世界历史和民族文化。在学习期间,他还经常深入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各地进行深入生活和考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吉尔吉斯社会和人民生活。1937年,阿不都卡德尔回到祖国,即投身于民族教育和文化工作。
  这一时期,阿不都卡德尔作为一个接受了进步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以满腔的热情,力图将自己在苏联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用于国内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事业之中,用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的模式,改变中国柯尔克孜族社会。这是阿不都卡德尔进步思想的初级阶段。他虽然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考察了共产党领导下的苏联社会,但是由于他未能有机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未能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虽然10年的苦苦求索,努力奋斗,为柯尔克孜族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和贡献,但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未能改变我国柯尔克孜地区的社会面貌。这一时期,他除了教学以外,主要是从事唤起民众的文化创作活动。他的教育思想、文艺理论,都深受苏联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文艺理论的影响,在旧中国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点燃了现代教育和新文化的火炬,为黑暗的喀什噶尔,洒下了一缕亮光。在教育上,他改阿拉伯文为柯尔克孜文,改经文教育为文化知识教育,可以说是我国柯尔克孜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在文化上,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书面创作文学。在创作思想上,明显受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思想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话剧《少女的命运》,便是向黑暗的封建社会进攻的檄文。他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想,与我国同时代的进步文学思想——左翼文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走的是同样一条新文学创作的道路。尽管这一时期他与我国的左联的革命作家并无接触,甚至根本就不了解我国还有一个左翼文学组织和新文学创作活动,但他的创作思想和道路都与我国左翼文学思想和道路同出一辙。这就是中国进步的文化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后的创作思想和道路。阿不都卡德尔唤起民众的大众文学,是三十年代我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的左翼文学,是三十年代西部文学之光,是柯尔克孜文学史上光辉的篇章。
  阿不都卡德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改变柯尔克孜地区社会面貌的进步思想,还表现在他1946年任乌恰县长后的治县方略之中。他是蒲犁革命之后,按照新疆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经过民选产生的县长,当县长之后,他试图以民主思想改革吏治,治理地方,不但没能成功,反而被国民党政府以通苏通共的罪名逮捕入狱。
  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解放前所走的道路,是我国知识分子所走的民主革命的道路,特别是他所创作的大量进步文化作品,是我国革命文学作品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阿不都卡德尔的理想和抱负得以实现。他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抓自治州的教育工作,领导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教育革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坚持党的文艺方针,积极组织从事文学创作,为自治州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和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一时期,是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的文学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成熟的标志是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活动。其作品紧贴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深深植根于柯尔克孜族人民之中,紧扣时代的脉膊,以满腔热情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的新生活,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柯尔克孜文学的代表。
  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通阿拉伯语、俄语、哈萨克等语,又是我国的突厥语专家。新中国成立之后,阿不都卡德尔感觉到最紧迫的是要先学通汉语,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在短时间内就学通了汉语,可以直接从汉语言文字中,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同时把大量汉文文学作品翻译成柯尔克孜文,并将柯尔克孜族文学作品翻译成汉文,起到了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掌握汉语,对于他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中,他教学相长,与各族学者、教授广交朋友,进行文化交流、学术交流,使他受益匪浅,也为他成为著名学者创造了条件。
  1978年,62岁的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光荣退休,但他为弘扬柯尔克孜文化而奋斗的精神,不减当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柯尔克孜语言、文字、文学的研究与文学创作中去。这一时期,他宝刀不老,创作和研究精力更加旺盛,他以更大的热情,施放着他在“文革”中积蓄起来的能量。首先是在教学和研究方面,他作为64岁的退休老人,再次受邀到中央民族学院讲学。当他精神抖擞地登上首都的讲坛时,他的雄风不减当年,而且显得更加沉着和老练。在授课中,又潜心钻研,对柯尔克孜文字母、语法进行进一步规范。他的研究,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增补了不少柯尔克孜语言、文化上的空白。在文学创作方面,这一时期更是他的大发展时期,他创作的领域更宽、题材更广泛。不论创作思想、创作手法是都有新的突破。
  这一时期,他对柯尔克孜民族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还在于他的更加广泛地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在国内与汉族文化的借鉴与交流,在国外与吉尔吉斯文化的借鉴与交流。
  这一时期他加强与汉族作家与学者的合作,他十分注重用汉文撰写和发表研究论文和文学作品。如他与人合作的电影剧本就是首先以汉文创作的,他的不少论文也是以汉文撰写和在汉文杂志书刊上发表的,这充分证明他的视野开拓了,抱负更大了。他认为,柯尔克孜文化要向汉文化学习,应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就要先把作品推向全国,与汉族读者和作者交流和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同时他也更加重视向本民族读者译介汉语的优秀作品,以资借鉴。他更重视研究和借鉴国外的吉尔吉期族作家的作品,加强了与吉尔吉斯作家的交流。这一时期,他参加了十多个国家级文化学术团体,与全国各族学者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提高了柯尔克孜族文化研究的高度和品位。年过八旬之后,他行动已不很方便,外出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少了,但他思路依然清晰,有时候还十分敏捷。他们就利用一切机会与州内的汉族学者进行频频交往,共同研究探讨发展柯尔克孜文化事业的大计。
  从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30年代追求进步、寻求光明,奔赴“十月革命”的故乡社会主义的苏联去留学,到40年代在黑暗的中国西部点燃新文化、新文学的火种,苦苦探求民族解放的道路,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紧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80高龄之后仍孜孜不倦,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他走过的路,是本世纪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求索之路、奋斗之路、献身之路;他的精神和追求,是本世纪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追求,他不愧为本世纪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常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奋发攻读,持之以恒,知识就会属于你。”为此他经常潜心阅读,博览群书,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他总是不满足自己掌握的知识。他不但阅读本民族的书刊,还经常参考、阅读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的书刊。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停止读书,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说:“如果放下手中的笔,就是生命的停止。”
  他先后被接纳为中国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突厥语研究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会会员。
  他年逾古稀,仍旧笔耕不辍,开始撰写反映改革开放、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柯尔克孜族新故事。同时,他又搜集资料,着手编著《柯尔克孜简明词汇》一书,以实现他有生之年的宏愿。
  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同志是现代柯尔克孜文字的创始人。他创作了柯尔克孜文的第一部小说,第一部话剧,第一部电影剧本。他从中亚塔什干市学成归来后,终生从事柯尔克孜教学工作,并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多有建树,他不愧为现代柯尔克孜族语言文学的一代宗师。

知识出处

帕米尔丰碑

《帕米尔丰碑》

出版者: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

出版地:1999

《帕米尔丰碑》这本报告文学集真实地记录了这一代人的高风亮节和道德情操,为弘扬党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编写反映50年来为自治州各项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领导干部、革命烈士、模范党员以及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的事迹,对我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鼓舞和提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