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385
颗粒名称: 一、基本情况
分类号: G634;F426;I267
页数: 2
页码: 178-179
摘要: (一)“且末”地名考证
关键词: 车尔臣河流域 部落名称 且末县 甘肃河西走廊 平均气温

内容

(一)“且末”地名考证
  “且末”地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记为“且末国”。后来的《三国志》则写作且末,隋代为且末郡,唐朝为播仙镇,元代称阇里辉,明代叫扯力昌。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称“卡墙”,1914年改为且末县。
  《大唐西域记》中有关且末的记载,该书称前者为“折摩驮那故国”。“折摩驮那”据悉是CALMADANA的原音译名,且末就是这个音名的缩写。
  折摩驮那的含义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为部落名称。据史书载,尧舜时期,江淮、荆州一带的三苗部落,被尧击败迁到甘肃河西走廊与敦煌三危山一带,与当地的民族融合成为羌人的祖先。其中折摩驮那等部落受其他部落的侵扰被迫西迁,定居车尔臣河流域,折摩驮那故国因而得名。个别部落迁至喀拉米然河流域,因而且末有阿羌等地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折摩驮那是部落首领的名称,车尔臣为部落名称。
  且末的先民来自于华夏文明的上古时代,这应该是可以成立的。“车尔臣、车尔臣”,这是多么朗朗上口的一个诗一样的名字,它隐约透露着一分秀色江南,折射出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
  (二)地形地貌
  且末镇是且末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6平方公里。位于东经85°32′19″~85°33′39″,北纬38°10′29″~40°14′24″。地处车尔臣河西岸,南邻琼库勒乡,西接托格拉克勒克乡,北连巴格艾日克乡,东与阿热勒乡相望。北距库尔勒市区600公里,距省会乌鲁木齐市1270公里。
  (三)气候气象
  且末镇气候属暖温带极端干旱大陆气候,其特点是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0.1℃,全年以1月最冷,平均气温-8.7℃,以7月最热,平均气温24.8℃;极端最低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41.5℃。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5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07.7小时,盛行东北风,年沙尘暴天气20.5天,浮尘天气193.7天。年平均降水量18.6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5毫米,年最小降水量2毫米。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12

此辑中,遴选了巴州八县一市中或已声名显赫,或即将“显赫”的村镇24座。行文中,各作者就其村其镇的地理特点、行政特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择善而述,缀以成文,并以图为佐,读之可遍揽24座村镇古往今来之风云际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