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历史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289
颗粒名称: 四、历史遗址
分类号: F592;F426;F127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著名的乃仁克尔乡“金丝特”距325国道仅41公里,这里是“中国核试爆指挥中心”旧址。上世纪六十年代,和硕县那音克乡曾经是中国核试验研究的中心场所之一和部队基地的指挥中心。至今还留存的一座座黑褐色的二层楼房里,曾经居住过张爱萍、张蕴钰、常勇等将帅以及程开甲、邓稼先、于敏等8位院士和29位将军。他们为中国核试爆成功做出过卓越贡献。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指挥中心 核试验 和硕县 喇嘛庙

内容

1.红色旅游基地
  著名的乃仁克尔乡“金丝特”距325国道仅41公里,这里是“中国核试爆指挥中心”旧址。上世纪六十年代,和硕县那音克乡曾经是中国核试验研究的中心场所之一和部队基地的指挥中心。至今还留存的一座座黑褐色的二层楼房里,曾经居住过张爱萍、张蕴钰、常勇等将帅以及程开甲、邓稼先、于敏等8位院士和29位将军。他们为中国核试爆成功做出过卓越贡献。
  随着国家战略调整,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当年在中国核试验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的军事设施停止了使用,但遗留下了较多的军事遗迹,许多重要的场馆仍较好地保存了主体风貌,如长达三百米的人工防空隧道,将军楼遗址等。这里留下的砖房在当时曾是设施完备、条件最好的建筑物,一般楼房都有三层,它们已经存在了四、五十年,作为历史的印记,墙上依稀可见一些豪情万丈的革命标语,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
  作为中国当时最高级别的军事禁区,和硕县那音克乡一直对外保密,鲜有人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996年中国宣布停止核试验以后,这里才开始逐渐对外界开放。五十多年来,为了国防建设需要,那音克乡曾经历了七次搬迁,每次搬迁都影响到农牧业以及牧民的生活,最后一次搬迁以后,那音克乡才有所积累和发展,因此,它比一般乡镇发展晚了十几年到几十年。2006年,这里被确立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百个红色旅游点之一,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红色旅游项目并立项。
  2.生钦庙
  生钦庙是位于金丝特避署山庄旁的一处迷人的旅游景点。生钦庙,本地人又称艾不都外庙。该庙建于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重建于乃仁克尔乡境内,有230年的悠久历史。庙内有供人朝拜的佛像及大量的经文书,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历史上较长的喇嘛庙之一。艾不都外佛是和硕特人在伏尔加河居住时用70匹马交换来的,东归时驮在白骆驼背上带回了祖国。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浓浓的和硕特蒙古族人文风情,聆听喇嘛庙内传出的悠扬的钟声,欣赏到蒙古族的长调和江格尔传唱。该庙四周有深凹幽静的龙洞、蛇洞.蛙洞耐人寻味,均为西北地区独一无二的景色,而即将揭秘、重见天日的古墓群,更加令人关注。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12

此辑中,遴选了巴州八县一市中或已声名显赫,或即将“显赫”的村镇24座。行文中,各作者就其村其镇的地理特点、行政特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五个方面择善而述,缀以成文,并以图为佐,读之可遍揽24座村镇古往今来之风云际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