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生态才能讲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187
颗粒名称: 讲生态才能讲发展
分类号: F326;F426;F323
页数: 2
页码: 156-157
摘要: 其实在距离且末县东北300多公里,就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楼兰。这里已经成为废墟,在其西北300多公里,也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古城叫尼雅,现在尼雅已经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埋没了。和楼兰、尼雅同为西域36国的小宛和且末国就是现在目前的且末县。
关键词: 防护林体系 治沙造林 且末县 且末绿洲 造林面积

内容

其实在距离且末县东北300多公里,就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楼兰。这里已经成为废墟,在其西北300多公里,也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古城叫尼雅,现在尼雅已经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埋没了。和楼兰、尼雅同为西域36国的小宛和且末国就是现在目前的且末县。
  现在的且末县,有一个乡叫托格拉克勒克乡。这个乡的名字维吾尔族语意为“一片胡杨林”的意思。当然,仅一片胡杨林是不足以让且末县不被沙漠吞没,但在这里造林的意识,和不砍伐林带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且末没有消失的原因吧。
  事实上,在解放后,特别是在近30年,自1978年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且末县在农区内部,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防护林体系。在1978年至1985年一期工程建设中,全县共计完成造林面积1.68万亩,相当于1978年以前造林保存面积的2.4倍。在1986年至1995年二期工程建设中,全县共计完成造林面积5.02万亩。在1996年至2000年的三期工程建设中,全县共计完成造林面积6.57万亩,2007年春季完成防护林造林面积3063亩。
  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期间,1986年,且末县实现了农田林网化,1991年,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受到国家林业部表彰;1995年,该县英吾斯塘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2003年,被列为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绿化先进集体。
  正是由于农村的绿化做好了,且末这个经济环境相对孤立的区域,农业连年丰收,解决了这个曾经是自治区级贫困县人民的温饱问题。农村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城市面临沙漠的包围怎么办,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县在县城东、西、南三个方向,建设了农业生态园。
  河东治沙造林工程是为了阻挡与县城仅有一河之隔的沙漠,这个沙漠离县城不足1公里。1998年以来,河东治沙造林工程已累计完成工程化治沙造林面积1万亩。
  河西生态防护林工程距县城15公里,原为光秃秃的戈壁和沙漠,每年干热风给且末生产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该工程于2001年开始建设,已完成5000亩造林面积。
  这两项重点防风治沙工程都是位于风沙前沿地带,它们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且末绿洲抵御大风沙的能力。
  搞生态不光是投入,“讲生态也就是讲发展”。近年,且末绿洲通过引进赞皇大枣、灰枣、冬枣等优良红枣品种,采用建园式种植方式和实行枣粮、枣棉、枣瓜、枣草等间作套种模式,到目前,全县累计栽植红枣6.1万亩。红枣已逐渐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08

故事从30年前走来,每一篇文章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展示巴州的昨天和今天,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迁史,必将走向更远的远方。我们30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我们寄希望通过展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巴州各条战线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教训,给人们启迪和教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