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经济大跨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183
颗粒名称: 和硕经济大跨越
分类号: F426;F127;F326
页数: 2
页码: 147-148
摘要: 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30年来,和硕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谋发展,改革开放添活力,创新实干,励精图治,和谐奋进,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伟大跨越。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年均增长 改革开放 和硕县 增加值

内容

段拥军
  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30年来,和硕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谋发展,改革开放添活力,创新实干,励精图治,和谐奋进,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伟大跨越。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10.63亿元,是1978年的51倍,年均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5万元,是1978年的62倍,年均增长15.3%;第二产业增加值1.96万元,是1978年的45倍,年均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2.72万元,是1978年的41倍,年均增长13.7%。全县人均创造生产总值15721元,是1978年的37倍,年均增长13.3%。标志和硕县实现了从一般温饱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649万元,是1978年的57倍,年均增长15%。全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4.4%,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54.2%,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年未储蓄存款余额50549万元,是1978年的616倍,年均增长24.8%;这意味着经济实力和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正在快速提升,也标志着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增强。
  农业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向经济作物倾斜。粮经草作物比例由1978年的77.4∶22.2∶0.4调整为2007年的18∶92.7∶2.12,经济作物比例已占重要地位。工业结构在总量扩大,规模扩张中逐步优化,多元发展渐成格局。全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基础工业,制造产业得到空前发展,为全县经济腾飞做出重大贡献。目前,制造产业比重占83%,比1978年提高32.1个百分点,全县形成了以食品、医药、矿产开发三大支柱为体系,带动和硕县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亿元,是1978年的202倍,年均增长20.1%;改革开放30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占和硕县解放以来投资总量的99.7%。特别是2003年以来,和硕县围绕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积极向上争项目,向外引项目,向内上项目,扎实地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速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占和硕县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总量的57.8%,年均投入近1.3亿元,年均增长25.2%。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08

故事从30年前走来,每一篇文章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展示巴州的昨天和今天,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迁史,必将走向更远的远方。我们30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我们寄希望通过展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巴州各条战线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教训,给人们启迪和教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