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谱新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3159
颗粒名称: 教育改革谱新篇
分类号: G633;G623;G719
页数: 8
页码: 92-99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州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在提高各民族素质、促进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库尔勒市 民汉合校 新课程 小学与初中 自治区

内容

刘英才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州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在提高各民族素质、促进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础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1976年,全州有中小学与幼儿园486所,其中幼儿园61所、小学311所、中学114所。有中小幼在校生10.46万人,其中幼儿园1540人、小学6.83万人、中学3.48万人。有中小幼教师6926人,其中幼儿园74人、小学4975人、中学1877人。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集中办学与民汉合校,目前全州有中小学及幼儿园438所(比1976年减少了48所),在校生共计193055人(其中民语77139人),是1976年的1.85倍。中小学及幼儿园有教职工18354人,有专任教师16133人(是1976年的2.33倍),其中民语教师8595人。全州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5%、98%和99.5%。全州初中教师本科学历与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者已分别达到51%与73%。高中阶段教育迅速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达88.3%。目前,全州各县市都建成了初具规模、民汉合校的完全中学或普通高中。州特教学校于1999年开始招生,共4个班50人,特殊教育在南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与2008年,巴州二中、库尔勒市四中、和静高级中学先后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改革开放初期,中小学教师大中专毕业后直接任教,几乎没有多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由从1995年开始,每五年为一个继续教育周期,实行在岗教师全员培训,目前,我州第三个五年管理周期(2004—2008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已基本结束,本周期共培训小学与初中教师7033人,高中教师2003人,“双语”教师1438人,校长上岗培训及提高培训共计300人。参加学历进修并取得本专科学历证书的共计1800余人。
  二、民汉合校与“双语”教学
  1999年,我州启动了大规模的民汉合校工作。几年来,将114所单一民族中小学校合并为56所民汉合校。截止目前,全州共有民汉合校148所,在校中小学生104190人,占全州中小学生总数的54.04%,民汉合校学校占全州中小学总数的49.12%。
  1995年,库尔勒市八小、五小、七小率先开展“双语”教学实验。目前,全州中小幼“双语”学生23712人,占民族学生总数的39%,其中,学前“双语”人数6455人,占民族学前学生总数7143人的90.37%;小学“双语”人数11228人,占民族小学生总数30800人的36.45%,初中“双语”人数3881人,占民族初中学生总数16027人的24.22%;高中“双语”人数2148人,占民族高中学生总数6856人的31.33%。全州初步形成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较为全面的“双语”教学体系。2004年9月与2007年9月,库尔勒市开始招收区内初中班与区内高中班,现有学生639人。双语教学的实施与区内初中班、区内高中班的开设,提高了民族学生素质,加快了“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的步伐。
  三、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全员培训
  2002年秋季,库尔勒市被列为自治区首批课改实验区,库尔勒市小学与初中的起始年级率先进入新课程。2003年,全州汉文小学与初中的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随后,全州民文小学与初中的起始年级也进入了新课程。
  2002与2003年,选派库尔勒市教研员、中小学骨干教师、州师范学校教师198名赴乌鲁木齐以及北京、南京、西安、兰州等地参加新课程国家级与自治区级培训。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三次参加在上海举办“基础新课程改革研修班”,在上海共培训县市局长、教研室主任、督导室主任、校长、教务主任112名。参加巴州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的计310人,这是我州小学与初中新课程实验与师资培训的重要指导队伍。
  我州小学与初中新课程师资全员培训工作,以“送教上门,服务基层,统筹协调,分级管理,精心准备,保证质量”为指导方针,不将继续教育培训点设在各县县城所在地,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县教育局欢迎。2002年暑假,举办新课程培训班,培训库尔勒市汉文小学与初中教师1524人。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全州共培训小学与初中教师13665人,其中汉文6242人,维文6133人,蒙文1290人。使教师们熟悉了新的课改理念。同时,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新教材新教法”,而且也要“老教材新理念”。保证了全州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为了搞好高中课程改革,2007年以来,先后派出100余名高中教师与教育管理干部赴乌鲁木齐与内地培训学习。2007年至2008年暑假,根据国家教育部与自治区教育厅的部署,对全州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全员培训。参加培训的各科高中教师共计2003人,其中维文424人,为2008年秋季全疆统一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未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灌输式”是新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目前,各县市中小学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广泛开展中青年教师新课改观摩课、展示课活动,注重地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中得到有机地体现。
  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
  1976年,全州只有3所中职校(州师范、州农校、州卫校),在校生仅1350人,教师97人。
  1982年,巴州电大成立并招收中文大专班学生72名,揭开了自治州远程高等教育的序幕。1984年,巴州师范招收化学大专班学生44名,聘请内蒙师大教授前来授课。自1984年以来,近20年的时间,自治州各中专学校走了一条和外地高校联合办学的道路。至2002年2月19日,我州高等院校筹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职业技术学院”,填补了我州普通高等院校的空白。
  目前,全州有大专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9所。全州有在校大专生与高职生2982人(是1982年的41倍),有在校中职生11039人(是1976年的8.18倍),中职与普高在校生比例为3.2∶6.8,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大中专学校共有教职工1063人,其中专任教师769人,专任教师中有本科学历者624人,学历合格率为81%。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巴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成人教育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州成人教育出现了大中专院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办学、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局面。全州职工普遍参加了岗位培训,农牧民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
  五、“两基”工作与德育评估
  1985年5月—1991年5月,八县一市完成了州级“两教”验收工作,1994年经自治区验收合格。
  1996年10月,库尔勒市与轮台县在全州率先通过了“两基”验收。在南疆实现了零的突破。
  至2004年11月,全州各县市全部通过了“两基”评估验收,县市完成率与全州人口覆盖率均为100%。目前,小学入学率为99.52%,初中入学率为98.18%,小学城乡平均辍学率控制在1.5%以下,初中城乡平均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青壮年非文盲率在95%以上,复盲率控制在5%以下,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面在90%以上。
  2005年,我州正式启动了中小学校德育评估工作。截止目前,全州共有6所学校通过了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的评估验收,7所学校通过了自治区级德育达标校验收,9所学校通过了自治州级德育达标校的评估验收。德育评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六、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是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2000年,我州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区”,目前,全州各学校共有微机13492台,全州中小学生,机比已达12∶1,达到了凡是有电的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近年来,共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项目远程教育设备模式一483套,模式二276套,模式三109套,使我州城镇中小学模式三覆盖率达98.6%,乡中学覆盖率达83%,模式二覆盖乡村小学达96%。远程教育,打开了学校的围墙,师生面对的不再是农牧区的田园山水,呈现在面前的是缤纷的五彩世界。师生与外界增强了沟通和交流,新的信息,新的观念,如春风吹皱了平静的湖水。
  远程教育,在为农牧区中小学师生提供了公平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机会,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现实。让农牧区学生和全国各地名师零距离接触,使巴州边远的农牧区享受发达地区高质量的教育,和城市的孩子有同等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七、自考、高考与会考
  巴州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始于1985年,当年有近1300人参加了10个专业的考试。到2002年已达8300余人的考试规模。2008年自学考试的考生为2401人;双语教育本专科考生90人;教师技术水平考试2008年首次开考,共有144名考生参加。目前,全州自学考试开考97个本专科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10月,全州累计已有252500余人参加了自学考试,其中汉语言考生169246人,维语言82200人,蒙语言1054人。共有7000余人取得中专、大专、本科的毕业文凭,其中汉语言毕业生4100人,维语言2800人,蒙语言100人。
  1977年恢复高考时,巴州参加高考的考生只有1100余人,当时高考从报名到录取,各个环节工作全部是由手工完成。到2008年,全州参加高考的人数已达14000余人,从报名信息采集到考场编排、志愿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上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我州八县一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实现了网上报名、编排考场、打印准考证,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今天,巴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已形成制度化,各项招生考试的组织管理更加规范,考风考纪有了很大的提高,“诚信考试”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类考试的违纪率逐年下降。
  1991年秋季,全州普通高中开始实施毕业会考制度,从当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民汉同步,先后组织安排4468人参加了高中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语文、数学、政治、外语(汉)、汉语(民)等9门文化课考试及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程的实验考察。2008年,考生人数达26524人。随着2008年高中课改的启动,以后的高中毕业会考也将转化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这是高中毕业考试制度的一项重要变革。
  八、编写地方教材与教师用书
  1998年10月至12月,为了落实自治区教委关于江总书记考察新疆重要讲话“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指示,我州编写了全疆第一套地方教材《江总书记考察新疆重要讲话学习导读》(汉、维、蒙三种文字共8本,计70万字)。及时将《学习导读》发行到各县市、各学校,做到了“开学书到,人手一册”。1999年2月,赴八县一市送教上门,举办巡回讲座,培训教师2500余人。通过教师培训与中小学课堂教学,广大师生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与非法宗教活动等重大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思想上建立起了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固长城。
  “三进”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教委党组书记张贵亭同志的表扬和肯定。1999年2月27日,《新疆教育报》以《巴州认真抓好“三进”工作》为题,介绍我州“三进”工作的经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将巴州“三进”工作在显要位置写进王作总结。。国家教育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一书也充分给予肯定(见该书第271页)。
  为了搞好教师基本功培训工作,1998年至2001年,州教育局教研室与自治区教科所合作编写了《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辅导教材——教学基本功》从书,计有《普通话测试指要》、《书法与简笔画》、《说课板书学法教法》、《教育科研方法》(汉文、维文、蒙文各一本),10本教材共约300万字。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面向全疆发行。这是全疆指导教师基本功培训的内容较全、语种较多的第一套辅导教材。辅导教材是自治区及巴州“八五”期间的重要科研成果,表明我州在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方面,居全疆领先水平。

知识出处

巴州文史

《巴州文史》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

出版地:2008

故事从30年前走来,每一篇文章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展示巴州的昨天和今天,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迁史,必将走向更远的远方。我们30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我们寄希望通过展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巴州各条战线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教训,给人们启迪和教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