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铺伏击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从湘赣苏区到伊犁河谷 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征尘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2878
颗粒名称: 一、明铺伏击战
分类号: K825;K265;D631
页数: 2
页码: 53-54
摘要: 10月11日,七一七团由上、下水北泉出发,进至涞源与蔚县之间的烧东村时,恰值日军100余人,分乘5辆汽车由蔚县南下,在烧东村遭我伏击,交战1小时,敌被全歼,俘日军1名,俘伪军4名,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20余支。
关键词: 大队长 晋察冀军区 晋察冀边区 不动地 轻机枪

内容

10月11日,七一七团由上、下水北泉出发,进至涞源与蔚县之间的烧东村时,恰值日军100余人,分乘5辆汽车由蔚县南下,在烧东村遭我伏击,交战1小时,敌被全歼,俘日军1名,俘伪军4名,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20余支。
  10月15日,活动在晋察冀边区北部之徕源、蔚县一带的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获悉:10月16日将有一支日军运输大队由蔚县出发,运送物资给困守徕源之日军,据此情报,七一七团团长刘转连立即率部赶到蔚(县)徕(源)公路之明铺设伏待敌。
  明铺位于蔚一徕公路中段的一条几公里长的狭长地带,两边山崖陡峭,是设伏歼敌的理想地形,刘转连率部到达后,即带领营连干部实地勘察地形,部署兵力,决定以一、三营主力在东西两侧山上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做好伪装;第四连加紧构筑火力点,封住敌人退路,不得让敌人从来路逃走,严命部队伪装好、隐蔽好,未得到出击信号,任何人不得随意开枪。
  16日拂晓,一、三营按照指定位置隐蔽进入阵地,构筑工事,设置伪装,待机歼敌。时值寒冬,寒风刺骨,战士们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一动不动地潜伏在荒寂的山坡上。渴了,喝口渗牙的冰水,饿了,啃一口冰冷的小米饭,两眼专注地监视着敌人,三营十二连一个被叫做“小钢炮”的小战士,即因冻伤致死,献出了年青的生命。
  16日一天,不见日寇的踪影,战士忍受着寒冷和饥饿,一动不动地潜伏在荒野上,等待着敌人。
  17日拂晓,日军军车30余辆载着数百名士兵和大批军用物资,由蔚县县城开出,向明铺方向疾驰而来。8时许,日军运输车队相继进入我军伏击圈内,这时,3颗信号弹腾空而起,顿时,地雷爆炸,枪炮齐鸣,整个山谷地动山摇,硝烟弥漫。猝不及防的突然袭击,使敌人乱作一团。埋伏在两侧山上的二营五、六连及三营七、八连的战士们在冲锋号的激励下,一跃而起,冲向敌群,躲在汽车上、藏在车辆后的鬼子兵被战士们的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打得晕头转向,鬼哭狼嚎。片刻之后,敌首田原大队长从震惊中惊醒过来,方始整理队伍,拼死顽抗,激战至下午3时,战斗结束,日军田原大队长及以下400余人,全部被歼,共焚毁汽车35辆,俘虏日军翻译官和士兵各1名,缴获炮3门,轻机枪12挺,步枪180余支,手枪4支和全部辎重。为庆贺明铺伏击战的胜利,晋察冀军区《抗敌报》为此专门发了号外和捷报。
  是役,七一七团参谋长左齐负重伤,被截去右臂,成为后来的“独臂将军”。

知识出处

从湘赣苏区到伊犁河谷 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征尘录

《从湘赣苏区到伊犁河谷 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征尘录》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9

这本史书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事实,真实地记录了七十二团半个多世纪以来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是一部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彰往昭来、启迪后人的宝贵历史资料。七十二团的历史是一部浴血奋战的斗争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