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曲艺的繁荣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乌鲁木齐文史资料 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2819
颗粒名称: 新疆曲艺的繁荣时期
分类号: G635;F426;K825
页数: 5
页码: 105-109
摘要: 刚解放时,乌鲁木齐曲艺艺人很少,更没有组织起来。我刚来时也没个固定地方,先是在小茶馆里说,后来挤不下了,就换到了“大众剧院”(现在的“群众剧院”那一湾儿)。叫剧院,其实是大席棚,夜里演京剧,白天我在那里说书。演京剧的有张项,赵德凤,高小山,程宝庆等人,还有些票友,就是现在乌鲁木齐市京剧团的前身。曲艺艺人里除了前面说的那几个,另外还有一个唱西河大鼓的,叫杨喜祥,原来是拉洋片的。
关键词: 山东快书 乌鲁木齐市 蓬勃发展 文工团 曲艺演员

内容

刚解放时,乌鲁木齐曲艺艺人很少,更没有组织起来。我刚来时也没个固定地方,先是在小茶馆里说,后来挤不下了,就换到了“大众剧院”(现在的“群众剧院”那一湾儿)。叫剧院,其实是大席棚,夜里演京剧,白天我在那里说书。演京剧的有张项,赵德凤,高小山,程宝庆等人,还有些票友,就是现在乌鲁木齐市京剧团的前身。曲艺艺人里除了前面说的那几个,另外还有一个唱西河大鼓的,叫杨喜祥,原来是拉洋片的。
  一九五三年,曲艺正式走上了组织起来的道路,乌鲁木齐市文化馆成立了曲艺组,选我当组长。一九五五年初归文教局领导,改称曲艺社,派我当主任。以后为配合各项社会运动,我写了许多新节目,象《土地还家》等,最多的是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候。有一个街道基层干部,姓王,我们一起写过四个相声,都是宣传公私合营的,其中一个就叫《合营好》。这前后还说了好多新书,象《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等等。
  一九五八年,全国曲艺调演,我被选为新疆代表,前往北京。周总理、董老、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我们。党和人民给了我们极大的荣誉,我也看到了全国曲艺的蓬勃发展,回疆之后,我立即向领导汇报了这些情况,领导十分重视,在上级的支持下,决定把曲艺改为国营,从内地邀请一批演员来疆,成立曲艺社。
  一九五九年是新疆曲艺开始大发展的一年。在大西门开始盖第一个园子,还叫曲艺社,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营曲艺社,我也正式被任命为副主任,负责业务。当时我有两条主张:一是不提门户,不提派别,为什么呢?解放了,带有封建行会色彩的门户制度就很不合适了。因而,这“门户”不能提,一提起来,影响团结。我的辈高,你不是头头还好说,你是个头儿,不团结事儿就不好办。二是主张那些玩朦拐骗的走江湖的人和“挑买卖”的人咱新疆不能留。他们那套,我清楚,现在是新社会了,人与人都是同志关系,只要好好工作,不怕没有饭吃,为什么要坑害别人呢?
  曲艺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暂时的困难,比如,工资呀,住房什么的,都需要我们去克服,为国家多分担一些。五九年转国营的时候进行评级,原来我们都挣“分儿”,我是十分,国营了,就得定文艺级。有人要给我评九级,其实意思我也明白,“水涨船高”嘛,“班头”上去了,别人就好评得高一些。我觉得我不能带这个头,我提出来,拿个十一级也就行了。技术高的可以让他们评得高点嘛,十级,九级都行。为了盖曲艺社(剧场),我把敞亮、宽绰的两大间北房交了,让给被征购房子的人家了。有这么一家,我们给他找了不知多少好房子,人家都不太满意,不是嫌厨房小,就是嫌交通不方便,房子不朝阳……后来他跑到我家来,说:“班主任,你再给我找房,就象你这样的房子,我就满意了。”我老伴儿还是挺支持我的工作的,当时我们就把房子让给了那个人家。我老伴儿在街道上工作,就搬到办公室去住,将就了好些日子。
  一九五九年是乌鲁木齐市曲艺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以前,全市没几位曲艺演员,一九五四年末,先来了几个,头一个是李桂琴,唱西河的,后来有李国俊,李庆元,他们是说《呼家将》、《杨家将》、《隋唐》评书的。一九五八年来了郝秀兰,也是唱西河的,她是我们从天津借来的,订的合同是一年,新疆观众非常欢迎她,结果呆了一年另九个月。那个时候怕跟人家天津失信,要不是这样,也就把她给留下了,她也不大愿意走,不过咱们也是第一次跟天津打交道,怕失了信把门给堵死了。除我之外,相声最早是五八年来的郑小山,他唱快板,也说相声。一九五九年“五一”劳动节曲艺社改国营了,来的人就多了。上半年来了相声演员高笑临,潘庆武,孙士达。后来的有陈砚青、陈天喜母女二人,她们是河南人,唱河南坠子;唱琴书的有赵九恩等三人,他们原来是广播电台的。赵九恩在兰州全军曲艺训练班学过,一九五九年以前,电台有一个说唱组织,我们团的王子文,原来就是电台的,是那儿招的学生。
  一九六〇年以后,曲艺社发展到了二十九个人。一九六一年相声演员又来了两批,先是任文利、顾海全、孙俊华,后来又来了连笑昆、全常保、关立铨、李存民、郭海泉五位。另外,还有赵连生,戴宝康,刘孝先等人。
  一九六二年,来了何氏姐妹(何玉茹、何小荣,唱单弦,兼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是郭岚和刘爱华。刘爱华是五六年来疆的,唱木板大鼓《呼杨合兵》,原来单干,后来才参加曲艺社,改说山东快书。这一年,曲艺社的剧场盖好了,人也差不多齐了。
  这些年来,我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如苏永德(原市民委主任,回族)、武振勋(市政协副主席、回族)、马最良(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之弟,著名京剧演员)、雷茂奎(新疆大学副教授)等人,都给了我许多帮助,使我开阔了眼界,增加了不少历史、文学知识,提高了艺术水平。
  新疆曲艺的繁荣发展还有军区,兵团两部分人的努力。他们跟我们一起算是新疆汉语曲艺中的三支。兵团最早的曲艺演员是高德明,以后又增加了王长林、王晓松和张玉妹、辛宝珊等人,他们一来就住在石河子。军区文工团的曲艺演员是从郑策开始,他是新疆最早的山东快书演员,兼演相声,能编能导,是艺坛有才华的多面手。
  这一阶段,军区文工团、兵团和铁路局文工团等单位的曲艺表演艺术也发展得很快。一九五九年兵团文工团就排过《骆骆祥子》,我还去当过一个时期的艺术顾问。一九六〇年军区文工团排了个戏,里面有唱卖包子、豌豆黄、硬面饽饽、青菜、金鱼和磨剪子等等的货声,把我请去给做过示范表演。六一年铁路局文工团举办了故事讲习班,邀我去培训了四十多个故事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疆曲艺遭到了空前摧残。曲艺社给砍了,人员五零七散,房子也给扒了,我也被派到秦剧团烧茶炉。粉碎“四人帮”以后,新疆曲艺又恢复了生机,曲艺社重新组建起来了,改名曲艺团,也给我落实了政策,当了副团长和市政协委员,并参加了市曲协的工作。
  乌鲁木齐市曲艺团现在是新疆唯一的专业曲艺团体,现有管理人员、演员、学员共三十六人。曲艺形式有相声、山东快书、快板、单弦、西河大鼓、评弹等。经常在市区、郊区、工业矿,学校,、机关、部队及农场、公社进行演出活动,也到其他各县演出。
  我虽已年近古稀,但觉得从来也没有现在这样精力充沛,有许多做也做不完的事。我愿在十二大精神的鼓舞下,奋发努力,使有生之年能为人民增添一点新的光辉。
  (殷文硕整理)

知识出处

乌鲁木齐文史资料 第九辑

《乌鲁木齐文史资料 第九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出版地:1985

本书是一部资料集。收录了乌鲁木齐各个领域代表人物回忆的文章等,以便了解乌鲁木齐的历史发展。章节包含:文史资料选辑、人物传记、地方风土。本书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