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雨露中成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乌鲁木齐文史资料 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2779
颗粒名称: 在阳光雨露中成长
分类号: C55;D61;D261
页数: 5
页码: 34-38
摘要: 阿巴索夫是一棵好苗子,他需要阳光雨露,需要园丁的精心培育。阿巴索夫完全是在我们党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关键词: 教务长 同学们 新疆学院 林基路 巴索夫

内容

阿巴索夫是一棵好苗子,他需要阳光雨露,需要园丁的精心培育。阿巴索夫完全是在我们党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当时,省一中的校长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的俞秀松同志(化名王寿成),他担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简称反帝会)总会秘书长,兼新疆学院院长、省一中校长。他亲自给省一中和新疆学院的学生讲《中国革命史》、《革命人生观》等课。他教育青年,要把革命、求学、建立革命家庭视为人生三大快乐,教育青年树立革命乐观主义思想。他利用讲“六大政策”(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没)的机会,对同学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启发同学们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
  阿巴索夫在俞秀松同志的教导下,初步树立了革命人生观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并于一九三六年冬天加入了反帝会,被编入反帝会小组,过着严格的组织生活,他成了一名青年反帝战士。
  一九三八年,俞秀松同志遭王明诬陷,被盛世才押送苏联后,李云扬同志(化名李志梁)担任了省一中校长。李云扬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员,是由我党从延安派来新疆工作的干部。李校长在省一中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唱革命歌曲和抗战歌曲活动。他通过革命歌咏活动对青年学生进行革命思想教育,使同学们的思想、生活大为活跃,精神面貌大为改观。革命歌曲的内容深深地铭刻在阿巴索夫的脑海里。阿巴索夫不但自己学歌,而且在班里、组里给别人教唱歌曲,成了一名歌咏活动的积极分子。他最爱唱的歌是李云扬校长亲自教唱的《青年战歌》:
  在学校、工厂和乡村,要把新的歌声传普遍。
  起来吧,全世界的青年们!掀起世界大革命。
  我们是勇敢并且善战的青年前卫队,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儿女。
  一九三八年,阿巴索夫初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新疆学院附设高中民族班。这时,新疆学院教务长是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无产阶级教育家林基路(原名林为梁)。林基路同志是我党从延安派来新疆工作的优秀党员之一。林教务长以“团结、紧张、质朴、活泼”八个大字为新疆学院的校训,他决心要把新疆学院办成延安“抗大”式的学校,成为抗战教育的模范学校。林教务长亲自编写剧本,开展抗战戏剧活动。亲自主持“抗战建国日”(每星期三),讲解抗战形势和中国革命形势。他亲自编写讲义,讲授新哲学、新政治学、新经济学、新工作作风、组织与领导等课程。他和新疆学院秘书祁天民(原名祁延沛,中共党员)、军训教官杨梅生(中共党员、长征老红军干部)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把新疆学院办得生机勃勃。
  阿巴索夫得到这样好的老师的培育,就象禾苗得到阳光雨露一样,既满意又高兴。他努力学习功课,深刻钻研革命道理,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理论书籍。有时为了弄通某个问题,他常跑去向林教务长当面求教。林教务长每次都耐心地给他讲解,并向他了解民族班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
  阿巴索夫为了能直接阅读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论持久战》和《论新阶段》,他努力学习汉文汉语。为了能迅速学会汉文汉语,他同汉族同学住在一起,和汉族优秀同学乔国仁、张志远、陈锡华、罗志等经常在一起互教互学。他给汉族同学教维文维语,汉族同学给他教汉文汉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在林基路老师的教导下,在汉族同学的相互帮助下,加以阿巴索夫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的知识迅速增长,思想面貌迅速改观,他日新月异地成长起来了。阿巴索夫幸福地唱着林基路教务长亲自作词、音乐家陈谷音(中共党员)作曲的《新疆学院院歌》:
  巍峨天山,环绕着戈壁无边。
  在这大自然之间,陶冶着新社会的青年。
  民族的命运担在双肩,努力莫迟延。
  团结、紧张、质朴、活泼,
  争取做抗战教育的模范,
  锻炼建设新疆的骨干。
  时代的青年,勇敢向前,
  勇敢向前,胜利就在前面。
  如果说这时的新疆学院是一所鲜花盛开的花园,那么林教务长就是这所花园的园丁。林教务长的辛勤劳动获得青年学生的爱戴,却遭到盛世才的嫉恨。一九三九年,盛世才把林基路、李云扬、祁天民等老师分别调去南疆和哈密,这对阿巴索夫和同学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阿巴索夫和同学们噙着眼泪送走了林基路等老师,并给他们赠送了凝聚着师生情谊的金质纪念章。
  林基路教务长调走后,继任的教务长是郭春则同志(化名郭慎先,中共党员),院长是著名社会政治活动家杜重远。杜院长是奉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来新疆工作的,他很热心办教育,他决心要把新疆学院办成培养进步青年的大学。他为解决精神食粮的贫乏,亲自去关内买来三大卡车革命进步理论书籍。他为解决师资困难,从关内请来了著名文学家茅盾、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张仲实、革命历史小说《新生代》的作者齐同(即高滔)、农学博士涂治,硕士周云苕、工程学者江浩等人来新疆学院任教。他又请来了进步电影工作者赵丹、王为一、徐韬、朱今明,给新疆学院学生导演话剧,并与学生同台演出抗战话剧《战斗》,还请来著名社会科学家沈志远来新疆讲学,聘请在反帝会工作的中共党人于村、刘伯珩(白大方)等人给新疆学院学生任教。茅盾亲自编写讲义,讲授《中国通史》、《文艺思潮》等课。张仲实讲授政治经济学、世界政治与经济等课。齐同讲授鲁迅杂文与中国文学等课。茅盾并协助创办新疆学院院刊《新芒》。阿巴索夫在他们的教导和影响下,茁壮地成长着。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新疆学院全体师生成立了“新疆学院暑期赴伊工作团”。杜重远院长亲自担任团长,张仲实老师担任副团长。暑期工作团利用暑假期间到伊犁专区各县去宣传抗战,并作社会调查。在暑期工作团期间,阿巴索夫一路上书写墙报、书写大字标语、作口头讲演、参加演剧活动,并着手把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论持久战》翻译成维文。

知识出处

乌鲁木齐文史资料 第九辑

《乌鲁木齐文史资料 第九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出版地:1985

本书是一部资料集。收录了乌鲁木齐各个领域代表人物回忆的文章等,以便了解乌鲁木齐的历史发展。章节包含:文史资料选辑、人物传记、地方风土。本书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