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新的被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2687
颗粒名称: 杨增新的被刺
分类号: I267;G634;I247
页数: 4
页码: 33-36
摘要: 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这一天,是给杨增新、樊耀南和金树仁分别带来死亡与快乐的日子。那一天,新疆省城迪化的北梁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显着特别热闹,因为要迎接杨增新和各“厅道”来学校行毕业典礼。
关键词: 金树仁 新疆人民 杨增新 毕业典礼 法政专门学校

内容

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这一天,是给杨增新、樊耀南和金树仁分别带来死亡与快乐的日子。那一天,新疆省城迪化的北梁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显着特别热闹,因为要迎接杨增新和各“厅道”来学校行毕业典礼。
  迪化城里的各厅道委员以及其他的文武官员们,陆续的带着随从来到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后来杨增新也带着卫队来到。苏联领事也被邀参加。金树仁因借口政务厅有要事处理,先行回去。
  在行毕业典礼以前,这个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教务主任张纯熙,恭而敬之的来侍候这些大官们,对杨增新格外的恭敬。听说樊耀南原初计划在全体照像时来刺杀杨增新,因为杜旅长见前后左右杂人甚多,问张是什么人,张以学生对,因此感到种种不便,遂改在典礼后吃饭时动手。
  樊耀南、张纯熙在未动手以前,很客气的把杨增新的卫队另放在一间屋里招待起来。在吃饭以前,樊借口天热,坚请解去武器,吃饭方便,使这些有保卫责任的人员乐而忘忧的在痛饮一场。那知当他们迷恋于酒肉的时候,他们的主人却做了别人的枪下之鬼。
  毕业典礼之后,学校就请杨等吃饭,杨增新很高兴的看完这批毕业生,带着欣慰的心情,来享受学校给他们特备的饭菜。一九三二年我回到新疆,曾参加过俄文法政学校典礼的建设厅长阎毓善告诉我:那天酒席好象是三桌,设在教室内,汉文教员陪杨增新、杜旅长、阎厅长、李议长等;苏联领事夫妇等为另一桌,由樊耀南和张纯熙陪。菜上了两道,杨增新因要往陆军学校,催着上菜,菜迟迟不来,杨增新正同人猜拳,忽然张纯熙走来拿着酒瓶猛的向桌上一放,大家都很惊讶,以为杨增新在此,张如此放肆,后来樊问张都准备好了没有,张说准备好了,樊耀南向苏联领事碰杯做暗号,上菜的人,就掏出手枪,向杨连发,被击中一枪,杨从座上起来,怒目厉声,问干什么,又被击中七枪倒下去。同席的人均惊慌向门外跑,苏联领事夫妇跑出藏在厕所里,杜旅长当场被打死,阎毓善中了一枪倒地,他装死,卧在杨增新的旁边。阎看见樊耀南临走时又对杨增新的胸口打了两枪,杨遂气绝。阎一翻身向内,腿上又中一枪,遂不敢动。后来见有人来,在杨增新身上搜寻重要钥匙。阎看没有人时,跑到学生宿舍里去躲避。这时学校里边枪声还不止。不久,杜旅长的部下来了,声称学生革命,将要扫平学校,经过阎毓善再三拦阻才没有动手。这时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乱成一团,大街上也乱成一片。迪化的四城门都紧闭了,把全城的人带入慌恐中。这个高高在上,骑在新疆人民头上,统治了新疆十七年的“塞外皇帝”就这样的结束了他的一生。
  当时,樊耀南、张纯熙等率领党徒十多人,跑到“将军衙门”直入三堂,要传金树仁来,可是那个托故有事的金树仁,率领着他的同乡张培元们的部队包围了“将军衙门”。樊耀南见自己的人不多,知道大事已去,遂开枪抵抗,结果子弹打完了,遂被金树仁们捉住。共计从发难到被擒约计四小时左右。樊耀南被捉以后,经张培元的人们拷打后不承认,并向金树仁等谩骂,遂被割下舌头,继之以拔发、挖眼,又绑在马上把他拉死。张纯熙等也同时做了刀下之鬼。有些人说,杨增新过去贯于在宴会酒席上杀人,现在竟被樊耀南们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了。
  杨增新的死,使新疆一批有赖于他将来派县长的人感到失望,也给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学生一个打击,使得他们在将来的出路上不如杨增新在世时那么如意。同时也给杨增新的亲信和亲戚或同乡们产生了失去靠山的悲哀。
  杨增新死后,这个清朝末代“封疆大吏”的遗留下的封建浓厚意识仍然在新疆的官场中起重要作用。我在一九三二年回到新疆,当时的省府委员,厅长和县长科长们,坐着骡子驾的轿车前后顶马护卫着,拿着大红片子来见我,我也受到了他们开中门的迎接。请客的时间是下午六时,到晚九、十点钟人才到齐吃饭。在等客时间,先来的人是抽鸦片烟,不会抽的躺在鸦片烟盘子旁边喝茶闲谈。吃饭定座时一个揖,让坐时一个揖,让酒时又一个揖。上菜时不住的在让,让时甚至把彼此交插的筷子丢落,热菜变冷。在新疆的官场中彼此见面时,“大人”,“老爷”的称呼不绝于耳。有一天邮局的局长丹麦人客气克笑着对我说,将来你们新疆人都要同孔子平起平坐了,如果杨增新再多活几年。他的意思,好象新疆人将来都变成中国古代人一样。
  杨增新死的消息,传到当时的国民党南京反动政府,却引起了一阵骚动。有人在喊叫马福祥去新疆,因为他是甘肃回族,了解新疆。有人在喊叫白崇禧去顶好,因为他是伊斯兰教徒又是军事家,到边疆最合式。又有人在喊冯玉祥去比较最合式,他在西北久了,了解西北。那时候凡是关心西北的人,都表示表示自己的意见,也有人想借此到新疆去博得一官半职,满载而归。为了自己的家乡,当时我在北京《晨报》和天津《大公报》上也发表了文章,表示我个人的意见,希望家乡不再“闭关自守”,而一天天的好起来。可是,最后新疆人民所见到的还是一个不如杨增新的而软弱无能给新疆人民带来更大灾难的金树仁。

知识出处

新疆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新疆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79

本书是一部资料集。收录了新疆从清末到解放各个时期,各个方面,举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工商、民族、宗教、历史人物和社会风尚等史料。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和人物等情况,本书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