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思潮激动中的杨增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2686
颗粒名称: 在时代思潮激动中的杨增新
分类号: G647;I267;G649
页数: 3
页码: 31-33
摘要: 杨增新在时代的巨轮下,迎接到从关内来新疆的外交署长樊耀南。在前进的浪潮激荡中,他设立了中学,接着开办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从此以后,杨增新不只用心思治理新疆人民,而且用心思与新的种种做斗争。
关键词: 新疆人民 毕业生 杨增新 新疆省政府 法政专门学校

内容

杨增新在时代的巨轮下,迎接到从关内来新疆的外交署长樊耀南。在前进的浪潮激荡中,他设立了中学,接着开办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从此以后,杨增新不只用心思治理新疆人民,而且用心思与新的种种做斗争。
  在新疆的“官场”中,樊耀南被称为“精明干练”的人物。他不只在外交方面有他独立的主张,而且在其它行政方面也有与杨增新不同的看法。他来到新疆象平静的水面上投了一块石头似的起了一个浪圈。樊耀南与杨增新之间,无形中起了斗争。
  在新疆的湖南、湖北两省人,逐渐的倾向于樊耀南一边;一切趋炎附势的人,也都愿意接近当时所谓的“中央”派来的干员。樊耀南向各处伸出手来,伸向政界、商界、军界、青年学生以及各族的上层分子和宗教领袖。
  对付樊耀南,杨增新不能在新疆人民面前示弱,他却以人民的力量来攻击这个关内派来的外交署长。他用他部属的力量来钳制,违反或拒抗这个外交署长的某些意旨。他又接二连三的向当时所谓“中央”表示意见,或叫他的驻京办事处代表想办法活动更调。
  杨增新在新疆办了个师范学校,为他造就师资。因为他感到新疆小学毕业生无出路,不得不接受教育部的命令来开办中学。他又感到由关内调来的俄文专修馆(后改为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生,虽然稍能胜任中下级官吏和新疆接近苏联沿边的中国领事馆的领事等外交人员,可是早晚要离开新疆,不能很好的安心做事,不如自己培养一批学生,能够死心塌地的听自己指挥为自己利用。于是他就在中学第一班毕业的基础上,再招同等程度的青年办一个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四五年就可以“结果”。赶到第二班学生毕业时,真是桃李满全疆而足以自豪了。所以他觉得他聪明的玩弄了这个进步的时代,把进步思想的洪流放在一个合乎他的理想的水渠里让它流去。
  张纯熙这个湖北籍的北京俄文专修馆毕业生暗地里借着樊耀南的关系从内地来到新疆,派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去当教务主任。这是樊耀南与杨增新的斗争中他感到很满意的一着棋。但是杨增新并未料到新来的这个年青人就是他的政敌为他布置下的一颗定时炸弹。
  在一九一九年以后,杨增新可能觉得几年来统治新疆,在各方面都安静下来,各族人民也都相安无事,而且西北边的阿勒泰也划归新疆,退到新疆的白俄也都各安生业。这个闭关自守的世外桃源新疆,也许并不因为关内外两地人民的往来而有问题。可是他没有想到,他的政敌樊耀南在另一方面暗地做了准备工作,使他在思想上没有留意到这一手。
  樊耀南、张纯熙想治死杨增新的阴谋计划并不是一两天的事,他们的密谋是在外交署后花园里商量好的,又经过很长时期的周密布置的。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里,上上下下差不多都是杨增新派的人,想在这里来下手干,找不到一个机会,不要说杨增新不到学校来,就是来了也很难下手。杨增新把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看成自己培养人材的地方,虽然平时不轻易去,但在毕业时,自己培养的这一批人才总得亲自见面叮嘱一番。
  据说樊耀南在未刺杀杨增新之前,已经计划好了将来的新疆省政府委员和厅长的名单,并与他的同谋者交换了意见。樊耀南料到刺杀杨增新一定成功,却没有料到他自己失败而惨死,让别人来安享胜利的果实。
  樊耀南过去在新疆服官,后来到北京供职。一九一七年新疆阿克苏道出缺,内务部长张国淦荐他去新疆,总理段祺瑞不愿意,经疏通后,才派到新疆来,但是杨增新拒而不见。樊耀南日日往见,经过一月多,才派了一个差事。后来杨增新以樊有相当的才知,且留学日本,有意难他,遂荐他为迪化道兼交涉署长和军务厅长。可是樊耀南并不因为职务多而感到繁难,他均处理裕如。杨增新虽表面上器重,实则暗中监视。樊在新担任职务虽多,却不如意,屡次要回关内去,杨增新不肯。民国十七年易帜,杨增新所荐举的委员和厅长中也没有樊耀南,樊因之深感不满,而杨增新并不以委员制放弃独裁,樊因此感到自危,于是决定发难。他找到一个放出的囚犯,问能否担任刺杨的大计,该犯毅然自认,并应允还约些死党来干。

知识出处

新疆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新疆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79

本书是一部资料集。收录了新疆从清末到解放各个时期,各个方面,举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工商、民族、宗教、历史人物和社会风尚等史料。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和人物等情况,本书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