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力工业志(1957〜2002)》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211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电网
分类号: F426;TM621;TV734
页数: 11
页码: 45-55
摘要: 自治州电网建设与.电站建设同步进行。1957年前全州电网是空白,博乐电网建设从1957年第一座1×60千瓦水电站发电开始。建设电站至城区青得里大街2条6千伏线路,向州市政府机关及市民供电。1961年柴油机发电站成立后,博乐城镇6千伏电网扩大延伸,精河县、温泉县及乡镇(场)相继建成一些柴油发电机组和容量较小的小型水电站,用0.4千伏或10千伏电压供电。1980年后,博乐、精河电网形成以35千伏为骨架的电网。
关键词: 博尔塔拉 自治州 农五师 水电站 柴油发电机组

内容

自治州电网建设与.电站建设同步进行。1957年前全州电网是空白,博乐电网建设从1957年第一座1×60千瓦水电站发电开始。建设电站至城区青得里大街2条6千伏线路,向州市政府机关及市民供电。1961年柴油机发电站成立后,博乐城镇6千伏电网扩大延伸,精河县、温泉县及乡镇(场)相继建成一些柴油发电机组和容量较小的小型水电站,用0.4千伏或10千伏电压供电。1980年后,博乐、精河电网形成以35千伏为骨架的电网。1990年以后,随着精河火电厂的发电与新疆主电网联网,博乐电网形成以110千伏为骨架的电网。
  1963年,农五师西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建立边防农场带,农五师机械厂、各团场先后购置柴油发电机组发电,建成以0.4千伏或6千伏小型电网。1967年,农五师红星一级3×630千瓦水电站建成发电后,6千伏电网开始形成。1976年红星二级站2×700千瓦机组发电后,农五师电网出现第一条电站至八十九团的35千伏线路。80年代随着保尔德水电站和阿卡尔水电站建成发电,农五师电网形成以35千伏为骨架的电网。
  1997年,莫合泉变电所一阿卡尔四级电站送电线路升压110千伏运行,农五师电网建成110千伏的骨架电网,覆盖农五师师部机关企业和11个边防团场。
  1997年以前,自治州实行“多家办电”的办法,州和县(市)、乡镇(场)及农五师多家建成以小水电为主的小电网,电网相互连接,隶属不同的行政单位。
  1997年12月,随着自治州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建设的发展,博州电网并入新疆主电网,成立博尔塔拉电业局(公司),为新疆电力局直属电力企业。1998年博尔塔拉电力公司接管了精河县、温泉县及博乐市、乡、镇(场)电网,从此博州电网进入了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结束了自治州电网缺电的历史。1998年开始实施“两改一同价”工作。

知识出处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力工业志(1957〜2002)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力工业志(1957〜2002)》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志书系统全面地记载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博州)电力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讴歌了老一辈电力职工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记载了当代工人脚踏实地的辉煌业绩,鼓舞着后来者奋勇向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