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学大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 第一卷 (1949~1978)》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949
颗粒名称: 一、农业学大寨
分类号: D262;F426;F323
页数: 10
页码: 159-168
摘要: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鄯善县提出了“农业学大寨”口号。1968年2月22日,县人民武装部生产办公室转发新疆军区生产办公室《关于开展学习大寨的群众运动的通知》。3月14日,县人民武装部生产办公室召开了全县“农业学大寨”大会。会议通过报告《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毛泽东最新指示为纲,立即掀起一个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号召在全县范围内掀起革命大批判、革命大联合,春耕生产和抗旱抗灾的高潮,并提议把3月份作为宣传、学习活动月。
关键词: 农业学大寨 鄯善县 生产队 先进个人 自治区

内容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鄯善县提出了“农业学大寨”口号。1968年2月22日,县人民武装部生产办公室转发新疆军区生产办公室《关于开展学习大寨的群众运动的通知》。3月14日,县人民武装部生产办公室召开了全县“农业学大寨”大会。会议通过报告《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毛泽东最新指示为纲,立即掀起一个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号召在全县范围内掀起革命大批判、革命大联合,春耕生产和抗旱抗灾的高潮,并提议把3月份作为宣传、学习活动月。各公社组织了“农业学大寨”宣传队,广泛宣传,组织训练了一批辅导员,专门辅导农民学习《全国第二次学习大寨劳动管理经验现场汇报及提纲》等一些材料,使大寨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社队召开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把“农业学大寨”作为讲用会的一个内容,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把“学习大寨”列为一个重要项目。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以大寨人为榜样,在全县掀起了群众性学大寨的高潮。
  1970年11月,为贯彻落实中央西北地区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精神,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公社、大队、生产队推广大寨式种田。各公社填沟造成山坡高产田,大战沙滩扩建良田,改造坎儿井。各行各业支援农业,财贸、工交、物资等有关部门面向农村,深入生产队蹲点、摸底,掌握生产的需求,送货上门。县直单位涌现出一批支援农业生产的先进单位。1972年7月5日,县革命委员会肯定了广大贫下中农学大寨,战胜早春低温、干旱、虫害,完成了粮、棉播种计划,取得了好成绩。但同时指出,夏粮略有减产。为了夺取粮食丰收,号召各族干部、群众动员起来,不失时机地复播多种,加强秋田管理。要贯彻中央“新疆团结是大局”的指示,用这一指示精神指导做好“三夏”工作,要向前看,顾全大局,加强团结,把革命和生产搞好,夺取农业丰收。
  1973年县委恢复后,响应党中央“全党大办农业”、“全党大办粮食”的号召,2月15日,从县机关抽调110名干部下乡支农。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干部除留1人主持日常工作和1名常委抓水利工作外,其余全部亲临第一线组织领导生产,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县、公社两级下派的干部平均每小队有1人,全县6个公社和1个园艺场都有1名县委常委蹲点。县委还积极组织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县银行抽调17名干部到各公社了解情况,投放农贷。经过调查,投放农业贷款30万元,支持公社信用社投放社员生活贷款5万元,及时解决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急需的资金。县供销社抽调了20名业务干部下乡,了解各社队所需农药、化肥和小农具的数量,及时向社队运送化肥750吨、小农具3 000余件。县农机站专门组织了一个小组下社队了解机械设备和配套情况,积极帮助社队解决问题,保证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12月15~26日,县委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10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县委书记作了题为《抓大事、促大干,以大干、促大变,掀起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新高潮》的报告。报告总结了自开展“农业学大寨”以来,县农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平均亩产200千克“上纲要”、250千克“过黄河”、400千克“跨长江”的指标。1973年,全县粮食总产27 099吨,比1972年增产39%,单产达到193.75千克;棉花总产2 296吨皮棉,比1972年增产15%,单产达到42.4千克;葡萄约计总产1万吨(折葡萄干2 000吨),比1972年增产50%;甜瓜总产6 500吨,比1972年增产8%。全县有东风、火箭两个公社和城镇粮棉双上《纲要》(粮食亩产200千克)。据统计,双上《纲要》和单上《纲要》的有6个公社(场),占公社、场总数的75%;有31个大队,占大队总数的60%;有176个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的64.9%。1973年的农业丰收与全县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是分不开的。为了战胜干旱,保证农业增产,各公社、队都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公社、队共投入3 635个劳动力进行坎儿井维修、捞挖、打机电井。为了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全县平整土地3.9万亩,还有不少社队改漫灌为畦灌。县农技推广站下派干部分别到6个公社推广技术,繁育良种,与群众一起搞科学实验。成立了 155个科学实验小组,8 429人参加,种植各种作物的种子田、丰产田、试验田共3.46万亩,对农业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全县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赶昔阳”的口号,并提出今后3年内的奋斗目标(初步设想),即:1974年,粮食生产“上纲要”;1975年“过黄河”;1976年翻一番,每人平均千斤粮。
  1974年4月以来,全县遭到大旱、大河水量、坎儿井水量明显减少,受旱面积达1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7月,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会议总结了上半年抗旱情况,动员全县各族人民继续抗旱夺丰收。8月20 ~24日,自治区在鄯善县召开打井抗旱现场会议,各地(州)、市、县、兵团各师、重点团场主管抗旱打井工作的领导及自治区有关单位的代表共160多人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向大会作了鄯善县抗旱工作汇报。与会人员互相交流了经验,实地参观了鄯善县打井抗旱较好的大队、生产队。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着重解决了公社、队领导班子软、懒、散的问题,领导干部逐步改变了工作作风。县组织了 400人的工作团到各大队蹲点、督促,重点抓红旗、东方红两个公社。工作人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群众深受鼓舞,干劲很大。12月9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887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贯彻自治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鄯善县生产发展。全县有16个大队、77个生产队“上纲要”,1个人民公社(红星人民公社)、10个大队、55个生产队“过黄河”,1个大队、3个生产队“跨长江”。同时,进一步要求要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继续“批林批孔”,加强革命团结,振奋精神,苦干实干,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备耕生产,打好粮食翻身仗。
  1975年2月21日,县委组织支农工作队赴农业第一线。工作队脚踏实地抓生产,注意搞好社、队领导班子的团结工作,克服派性,增强党性,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把群众的热情引导到搞好生产上来。1975年11月10日,县委“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6个公社、园艺场、良种场、城镇、县级机关、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同志,有大队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妇女、共青团组织和知识青年代表共1 070人。会议传达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县委进行开门整风。县委委员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我批评,一致认为,应增强党性,克服派性,加强党的领导,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搞好安定团结,把鄯善的工农业生产搞上去。提出了全县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大干苦干拼命干,三年建成大寨县,到1980年实现“四化”(水利化、电气化、园田化、机械化)。12日,县委召开万人誓师大会,有21个单位代表向大会报了喜,决心要以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精神为早日建成大寨县而奋斗。全县掀起秋收、秋翻、打场入仓、积肥运肥、平整土地的高潮。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县委领导坚持中央指示精神,“抓革命,促生产”,组织干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动员全县人民战天斗地,改变落后面貌。注重农牧业科技,大力提倡科学种田,建立起四级农业科学技术网点,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在农业学大寨的过程中,未能摆脱“左”的影响,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死板教条。把“农业学大寨”和“批林批孔”结合起来,把正常的农业生产当做政治运动,出现了一些错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之后,鄯善县已归吐鲁番地区,根据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吐鲁番地区革命委员会确定了鄯善县为地区开展普及大寨县运动重点试点县,并决定自治区、地区抽调的干部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组成工作团指导鄯善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
  为了把“农业学大寨”这项运动做好做扎实,争取早日建成大寨县,1977年1月10日,鄯善县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历时7天。各公社、大队、生产队、国营农场、企业事业部门负责人、县直机关领导、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及知识青年1 4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学习了毛泽东主席著作《论十大关系》,揭发批判了“四人帮”反革命阴谋;讨论了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问题,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安排了今后“农业学大寨”的任务。会议要求必须做好几项主要工作:第一,立即掀起一个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高潮,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通过各种形式以最快速度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干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二,迅速掀起揭发批判“四人帮”的高潮,并把它贯穿于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全过程;第三,各级领导要进行一次整风,解决好路线、干劲、作风、团结等问题,使干部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为普及大寨作出贡献;第四,掀起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各行各业都要做好工作支援农业。
  在“农业学大寨”中,全县主要进行了农田和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种田,使全县的生产条件有所改变。大造农家肥,大抓腐殖酸肥料的制造和施用,抓秸秆还田,搞好土地深翻,提高土地地力。仅1977年,全县就组织近300个常年专业积肥组,成员2 000多人,大造农家肥,以提高土地肥力。为了完成任务,把积肥任务落实到户,限期完成,实行奖惩制度。经过实施农家肥,全县小麦单产128千克,比1976年增长了15.31%。以治水改土、防风治沙为中心,进行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境内河流得到初步治理,水库渠井结合,渠系配套,排灌通畅。1977年,全县新打机井85眼,配套78眼,维修坎儿井354条,延伸36条;7月1日,开始动工修建柯柯亚水库;9月,动工修建红旗公社(连木沁)防渗引水干渠33千米,以解决全县农田用水紧张的局面。改革旧的耕作制度,积极推广间作套种。建立了四级农科网,大搞农业高额丰产运动,积极抓好丰产田生产。在此期间,各级农科组织以提纯复壮繁育良种为中心,为大田提供良种,为生产探索高产途径。1977年,东方红公社农科站有100亩地春麦单产达到了 320千克,火箭公社三大队三、四小队的22.5亩春麦单产达到418.5千克。这些措施对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加快建成大寨县,掀起“农业学大寨”新高潮,全县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即赛学习、赛干劲、赛团结、赛风格、赛贡献。队与队、组与组、个人与个人展开比赛,从中树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标兵。通过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涌现出了一大批好人好事和一大批先进个人及先进单位,从而调动广大社员“农业学大寨”的积极性。
  1978年1月15日,县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历时8天。公社、队干部代表、1977年“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各单位的负责人共1 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任务是学习毛泽东主席有关“农业学大寨”和农业机械化方面指示,学习党中央关于解决新疆问题的指示,联系新疆实际揭发批判“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会议总结交流了1977年“农业学大寨”的经验,讨论落实了 1978年的任务。大会表彰了先进集体县直单位、公社(场)9个、大队35个、生产队128个,先进个人359名。为了早日建成大寨县,3月10日,县委又根据1977年11月全国普及大寨县工作座谈会精神,颁发了《贯彻落实大寨县六条标准和具体要求(草案)》。其主要内容是今后三年加速发展县农业的要求,对农田基本建设、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达到的指标、干部参加劳动等作了具体规定。由于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所定指标过高,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并没实现。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 第一卷 (1949~1978)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 第一卷 (1949~1978)》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7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第一卷)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历届鄯善县委领导班子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历经的风雨历程,全面反映了鄯善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1950年至1978年发展变迁的全貌,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