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互助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 第一卷 (1949~1978)》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897
颗粒名称: 一、生产互助组
分类号: F323;F426;F326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在宣传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期,鄯善县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关键词: 鄯善县 互助合作 常年互助组 农业生产 互助组

内容

在宣传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期,鄯善县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鄯善县减租反霸运动接近尾声时,根据本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困难、生产资料缺乏、生活困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状况,1951年10月,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要求减租反霸工作队发动群众组织变工组,农具、耕畜、劳力互借、互帮。全县迅速组织起755个变工组,入组农户3 289户,占总农户的32.2%。这是鄯善县农业生产走向合作化的开始。1952年5月,县委遵照全面整顿、重点提高、个别发展的互助合作方针和自愿两利、等价交换的原则,改变工组为互助组。此前,在辟展区马场乡进行试点,该互助组凭互助变工救济贫困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接受农业生产技术,吸收先进棉花品种种植,改良土壤,促进棉田管理,获得丰收,取得良好效果,起到了带头作用。经过总结推广,当年,改变工组为互助组,全县发展建设起常年互助组227个,入组农户2 038户。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使贫困农户得到互补,使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增强了克服困难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和走向一定规模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953年2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县委、县人民政府进一步推广互助合作,坚持积极引导。到年底,除地主、富农外,加入互助组的农民达四分之三。之后,互助组的数量有所波动,到1954年年底,全县常年互助组降到84个,参加农户650户。主要原因是对互助组的指导和帮助不够,一些互助组未能贯彻互利原则,民主制度也不健全,结果造成一些互助组解散。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 第一卷 (1949~1978)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 第一卷 (1949~1978)》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7

《中国共产党鄯善县地方史》(第一卷)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历届鄯善县委领导班子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历经的风雨历程,全面反映了鄯善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1950年至1978年发展变迁的全貌,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