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 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824
颗粒名称: 粮 食
分类号: F426;F326;T
页数: 3
页码: 28-30
摘要: 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克拉玛依粮食局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议价粮 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市 粮食局 面粉厂

内容

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克拉玛依粮食局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
  1957年1月,克拉玛依矿区和独山子矿区两个粮食供应管理站成立,下设4个粮店,有职工48人,年销售粮食830万公斤,食油32.5万公斤。1959年,市粮食局正式成立。60年代以后,克拉玛依油田开发规模越来越大,粮油供应网点也随之增加。到1988年末,有粮店37个,职工820人;年销售粮油38540吨,仓储容量达3950万公斤;面粉加工厂两座,年面粉产量27500吨;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72万元;年工业总产值1322万元,实现利润202万元。
  为了深化改革,克拉玛依市粮食局从1988年全面推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取得较好的效益。
  为了使粮食行业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相继发展议价粮油、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经营项目,方便了群众,活跃了市场。1988年末,粮油总经营量达11690万公斤,是1960年的3.57倍。
  粮食系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把“企业大家管,风险大家担,利益大家得”作为企业精神,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他们合理调整营业时间,坚持每天营业11个小时,做到中午不关门,节假日不关门,盘点不关门。
  该局十分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从1982年至1985年,粮食局共举办5期全脱产初中补习班,参加人数115名。还先后举办16期营业员业务培训班、粮油保管员业务培训班、制粉技工培训班等。1980年以来,有123人次被派到外地进行短期业务技术培训。截止1988年底,全局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3人,中专文化程度的49人,合计占职工总数的13.8%。
  【粮食购销】1.粮食购进。克拉玛依市是单一的石油工业城,粮油基本上由外地调入,来源于塔城、伊犁、阿勒泰等地区。大米和小品种粮油由自治区统一安排调入。
  从1957年至1982年,克拉玛依市粮油调运实行调粮制,即在计划确定之后,派调粮员赴发粮单位调运。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容易互相扯皮。1983年后,粮油调运改为“送调制”,由发粮单位按计划发送,其调拨手续,费用负担,责任划分,均按有关规定执行,并在沿途设立粮油运输站,使粮油调运速度加快。1957年,克拉玛依市调粮916万公斤,食油21.5万公斤;1982年调粮2736万公斤,食油140万公斤。实行送调制后,1983年调粮即达4109.5万公斤,食油77.5万公斤。
  克拉玛依市辖两乡,农业规模很小。1985年耕地总面积800公顷,其中粮食耕作面积540公顷,产粮1389吨。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粮食局积极收购。1959年至1985年年平均收购粮食180吨。自1985年4月20日起,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取消粮食定购,实行合同定购,购销同价,合同定购以外的粮食全部放开,由生产者自行处理。1985年共征购粮食89万公斤,比上年多征购粮食29.5万公斤,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行合同定购调动了两乡农民的积极性。20多年来,克拉玛依市两乡的粮食除1960、 1962、1963三年吃返销粮外,各年均自给有余。
  2.粮油供应。从1958年起,克拉玛依市开始实行市镇粮油统销政策,实行以人定量、节约归己的供应办法。1959年,全市制定了 “市镇居民粮食定量供应标准”。1963年10月将人口粮食定量以劳动和年龄情况分为五类,使全市粮食供应管理向定量化、制度化迈出重要一步。1981年,全市又将职工、居民粮食定量分为21个系列,对稳定粮食供应定量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方便群众,活跃市场,克拉玛依市粮食局努力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1979年1月,开始着手经营议价粮油的调入、销售业务。当年销售议价粮20.5万公斤,食油7万公斤。该局经营的议销粮油是由自治区粮油议购议销公司调拨。品种有大米、小米、大豆、绿豆、红豆、花生、黄豆、花生米、芝麻以及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胡麻油、香油等。粮油议价经营坚持薄利多销,增加了销售,扩大了市场供应。1985年,年销售议价粮油234.5万公斤,实现利润23.7万元。
  在保证合理供应,安排好市场的同时,该局坚持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不合理用粮标准,堵塞供应上的漏洞。仅1980年的三查整顿,就压缩不合理销量(日)2万公斤。
  【粮油加工】1962年以前,克拉玛依市没有粮食加工业,居民口粮主要依靠塔城面粉厂加工。1963年,克拉玛依面粉厂建成并投产;1982年,独山子区面粉厂建成并投产。至此,克拉玛依市的粮食加工系统正式形成。到1988年底,年加工能力为27500吨。主要生产品种有标准粉、精粉、挂面、面包、蛋糕,并且生产各种混配合饲料,实现利润202万元。
  克拉玛依面粉厂制粉工艺为机械提升,并采用四皮三心,中路两次打麸,后路刷麸的工艺流程。1979年,粉间工艺改革,将机械输送改为气力输送,同时安装了1台电脑脉冲除尘器。经过一系列的更新改造,面粉厂生产能力大大提高,1985年的生产量是建厂初期的2.85倍。为了进一步提高面粉加工质量,满足居民需求,1987年3月,年产37500吨的等级粉车间破土动工,1989年10月已投入生产。
  1984年,面粉厂变委托加工为价拨加工经营方式,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加强车间、班组经济核算。“六•五”计划期间,面粉厂的净产值由38.55万元增加到84.36万元,增长118.83%,其中销售利润增长124.98%,工业利润由1980年的15.2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95.7万元。
  克拉玛依市的居民食油基本靠新疆塔城、伊犁等地调入。到1988年,年食油调入量已达89.5万公斤。为扭转食油调入的被动局面,1987年,面粉厂在旧油库内,安装了一台10型榨油机,于1988年3月投产,年产能力达400吨。1988年当年生产食油88吨,主要生产葵花籽油和豆油。
  目前,克拉玛依两个面粉厂共有职工1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4人,占职工总数的44%。
  【饲料生产】1983年以前,饲料加工业是克拉玛依市的一个薄弱环节。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克拉玛依市粮食局打破传统的单一品种生产,开始了饲料的加工生产。1983年11月,开始生产混合饲料,1986年又投资7万元,引进1套年产8000吨的饲料加工设备,当年生产饲料5545吨,比1985年增加1129吨,做到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受益。
  为验证鸡用饲料的喂养效果,又投资3.4万元,办起1个笼养500只鸡的小型鸡场。经过试喂,及时调整饲料生产的配方比例,使之合乎科学喂养的要求,深受用户欢迎。1988年,共生产饲料5545吨,比上年增加1129吨,增长25.57%;销售饲料5794吨,比上年增加1845吨,增长46.72%。
  为了使饲料产品质量稳定,面粉厂饲料车间选举产生了质量检查员、安全员、卫生管理员,加强饲料生产的管理。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市》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地:1990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丛书•克拉玛依市》,再现了克拉玛依的古今风貌,歌颂了克拉玛依人艰苦奋斗的英雄业绩。该书运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较全面地介绍了克拉玛依市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并着力突出克拉玛依油城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