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事业日臻完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1660
颗粒名称: 邮电事业日臻完善
分类号: F426;F127;U483
页数: 2
页码: 140-141
摘要: 据一九四九年的统计,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总共只有四个简陋的邮政局和十一个邮政营业所、八个电信营业所;长途电话线路仅有七百四十七公里,而且是单铁线;无线电台只有两处,每处只有一部收发报机;只有伊宁和塔城两个城镇设有市内电话,装机总共才一百三十门。那时从伊宁寄往乌鲁木齐的邮件十天才能到达,到塔城县要十七天,到阿勒泰县要二十八天,如要寄往边远地区或从边远地区寄往上述城市那时间就更长了。
关键词: 邮电事业 阿勒泰 邮电局 自治州 伊宁市

内容

据一九四九年的统计,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总共只有四个简陋的邮政局和十一个邮政营业所、八个电信营业所;长途电话线路仅有七百四十七公里,而且是单铁线;无线电台只有两处,每处只有一部收发报机;只有伊宁和塔城两个城镇设有市内电话,装机总共才一百三十门。那时从伊宁寄往乌鲁木齐的邮件十天才能到达,到塔城县要十七天,到阿勒泰县要二十八天,如要寄往边远地区或从边远地区寄往上述城市那时间就更长了。
  现在全州二十四个县市都设立了邮电局,其中伊宁市、奎屯市、塔城镇和阿勒泰镇均修建了邮电综合大楼,成为自治州邮电通讯的枢纽。全州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公社、国营农牧场(团)、生产大队、生产队设立了邮电局(所)或邮电代办所。全州邮路总长度已达二万二千三百多公里,其中汽车、摩托车等机动工具邮路占百分之四十以上。自治州境内已形成以伊宁市、奎屯市和各行署所在地为中心的电信网路,共有长途电话和电报线路一百九十九条,市内电话已达六千门。五十年代初,自治州各地就开办了哈、维文和拉丁文的电报业务,大大方便了各少数民族的通讯需要。
  现在,全州所有的国营农牧场和人民公社均已通邮,所有的公社和大部分大队、生产队均已通电话,邮件和报刊的投递频次都在三天以,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称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抬州的邮电通讯逐步采用了各种新设备、新技术,改善了通讯手段,提高了通讯能力。现在,由伊宁市至乌鲁木齐的邮件一般三、四天即可到达,传递速度比解放初提高了一倍以上。由伊宁市至阿勒泰的传递速度则提高了五、六倍以上。电信线路开始从明线向电缆发展,从架空逐步转入地下,长途电信从实线转到多路载波。自治州各地区之间都装有三路以上载波机,拥有三条以上的电路。各县和部分县以下单位也有了载波设备,州地召开的电话会议可以直通到公社。电报由原来的入工收发发展到普遍使用有限载波电报机、电传机、自动发报机,有的已使用传真电报。市内电话也在不断更新。伊宁市的自动电话已有两千五百多门,占全市电话的百分之四十以上。由于通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通讯手段的逐步现代化,加速了全程信息的传递,加强了自治州和祖国各地的紧密联系,也促进了自治州邮电事业的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八〇年全州完成邮电业务总量达四百二十一万元,邮电业务收入五百一十三万元,为一九五〇年的六十七倍。
  报刊发行是人民邮电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自治州各邮电局发行的报刊达到二千三百多种,比解放初期增长了四十五倍,并增设了报刊零售亭,积极开展了报刊零售业务。报刊发行量比一九五五年增长近三十倍,使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以及各种文化知识、科学信息很快地传到了祖国西陲和各族广大读者见面。近年来,各邮电局还开展了集邮服务活动,受到了集邮爱好者的欢迎。
  随着自治州邮电事业的发展,一支由哈萨克等民族组成的邮电职工队伍成长壮大起来。长期以来,他们在“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方针指引下,为自治州邮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可喜的成绩,现在正积极响应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为开发建设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吏好地给各族人民造福而辛勤工作着。一个现代化的邮电事业的美好前景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知识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8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域内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