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拜城盆地粮食、油料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0920
颗粒名称: 二、拜城盆地粮食、油料区
分类号: F326;D625;F323
页数: 3
页码: 332-334
摘要: 本区包括拜城镇和察尔齐、大宛其、大桥、温巴什、米吉克、布隆、康其、亚吐尔、托克逊、赛里木、克孜尔等11个乡(场),共162个大队,其中包括11个种子队和7个牧场。
关键词: 无霜期 盐渍化 拜城县 种子队 土壤肥力

内容

本区包括拜城镇和察尔齐、大宛其、大桥、温巴什、米吉克、布隆、康其、亚吐尔、托克逊、赛里木、克孜尔等11个乡(场),共162个大队,其中包括11个种子队和7个牧场。
  四周环山,盆地分别向西北、向东南倾斜,年平均气温7℃左右,日照时数2 780小时,无霜期平均155天,积温3 041.7℃~3 566.8℃,适于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油料作物生长。
  (一)盆地西部小麦、玉米、油料区 位于拜城盆地西部木扎提河两岸,包括察尔齐,大宛其两个农场,共38个大队(连),2个牧场,2个种子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 300~1 700米,气温较盆地中部低,无霜期短145~150天,初霜早7~15天,冬季积雪较厚,冬麦越冬条件好。区内风大,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力较低,盐渍化现象较轻,靠木扎提河灌溉。以粮食生产为主,作物单产低。劳力紧张,耕作管理粗放,施肥水平低,病虫害重。荒地、休闲地约占耕地面积33.9%。
  (二)盆地中西部小麦、水稻、玉米、油料区 位于拜城盆地中部偏西,包括大桥、米吉克2个乡,25个大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水源丰富,除木扎提河、喀普斯浪河水外,尚可引用部分山洪、泉水灌溉。土壤条件较差,河滩—下滩地较多,特别是米吉克公社北部土层薄而板结,南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局部地区有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种植单产低,油料以胡麻为主,水稻种植为全县最多的一个区。
  (三)盆地南部玉米、小麦、水稻、油料区 位于拜城盆地南部,包括温巴什乡13个大队,1个种子队和牧场,属木扎提河南岸冲积平原,地势自南向北倾斜,而且西高东低,耕地呈东西长条排列,中间宽、两头窄,耕地内同一阶地地势平坦,宜于机耕。地下水3~5米深,在冲积平原阶地坎坡上,有泉水可供灌溉。土壤盐碱面积不大,多在东部;土壤肥力较好,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油料等作物。以粮食生产为主,其中水稻、玉米比重较大。单产水平不高,但面积大,总产多,1980年是县内超千万斤的乡之一。
  (四)、盆地中部小麦、玉米、油菜、园艺区 位于拜城盆地中部,包括拜城镇和赛里木、托克逊、亚吐尔、康其、布隆5个乡。地势北高南低,水源丰富,河滩地带地下水位高,土壤深厚,排水性良好,盐渍化现象轻,土壤肥力较高,为拜城盆地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7.1℃,无霜期平均155天,适于粮油作物生长。冬季严寒,积雪不稳,冬麦越冬条件较差。粮油生产居盆地之首。油料作物耕作栽培技术高,康其乡为拜城县的“油菜之乡”,具有传统的精耕细作栽培技术。
  (五)盆地东部粮食、油料区 位于拜城盆地东部,包括克孜尔乡的11个大队。为拜城盆地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无霜期186天,夏季气温较高,7月平均气温24.1℃,1月平均气温—15.9℃,积雪不稳,主要靠克孜尔河水及泉水灌溉,地下水位南部1米左右,局部有沼泽化或盐渍化;西部荒滩地下水位0.5~1.5米。以粮食作物为主,油料较少,复播条件好,可复播水稻和绿肥。水利设施差。
  附:《拜城县农业区划》
  1981年7月,县委和人民政府抽调69名科技管理人员,组成11个调查组,就拜城县的农、林、牧、水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广泛而科学的考察。1984年将考察结果汇编为《拜城县农业区划》并出版。
  全书分“拜城县综合农业区划”、“拜城县种植业区划”、“拜城县水利资源与水利区划”、“拜城县农业气候志”、“拜城县林业区划”、“拜城县农牧业机械化综合区划”、“拜城县农业经济调查”、“拜城县畜牧业发展意见”8个部分。共40万字,插图9幅。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拜城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截至2000年,从建置与区划、自然环境、人口与民族等方面记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