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创建民族团结、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0737
颗粒名称: 第十九章 创建民族团结、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
分类号: F426;D633;F832
页数: 4
页码: 246-249
摘要: 1982年,在自治区首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决定从1983年起,把每年的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集中一段时间广泛深入地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不断增强自治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同年,拜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定点挂钩方式为主要途径,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传统的“双拥”活动中,积极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关键词: 先进集体 拜城县 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团结 军民团结

内容

1982年,在自治区首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决定从1983年起,把每年的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集中一段时间广泛深入地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不断增强自治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同年,拜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定点挂钩方式为主要途径,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传统的“双拥”活动中,积极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1986年6月,驻军某部政委钟守军根据自己在新疆工作20多年的体会,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提出《军民一体化共建方案》,由地方政府和部队对双拥工作、共建活动实施统筹规划、科学组织,以形成两个党委组织领导上的整体合力,军民共创“双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军民团结模范)县,把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86年,按照《方案》的规划要求,建立以县委书记李家让为组长、由13名军政主要领导组成的双拥、共建工作领导班子,下设办公室,军地双方派专人联合办公,办公室的任务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提建议、订计划、收集情况、传达信息、检查落实、推广经验,每半月编印一期双拥工作《信息报》。
  部队党委制定“三主动”拥政爱民工作制度(主动向县委请示汇报,主动支援拜城经济建设,主动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教育官兵落实拥政爱民制度。军地领导每月带头落实“三个半天”:半天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半天研究工作、交流思想,半天深入基层指导。“双拥”领导小组对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每两月检查总结一次。军地双方适时联合命名双模范单位。
  “双拥”工作确定“四抓四带”:抓城镇,带乡村;抓机关,带基层;抓连队,带官兵;抓典型,带全盘。
  1986~1990年,县级领导给官兵讲课40余场,部队领导和英模人物给各族人民讲传统、讲形势、作先进事迹报告50余次。军地联合举办由各级领导参加的理论培训班和骨干学习班152期,培训骨干4 000多人(次)。军地双方召开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1 000多场(次),开展文艺演出、“双拥”知识竞赛、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700多场(次),电视、广播、报刊广播和刊登“双拥”内容稿件1 700余篇,出动宣传车200多辆(次)。军地联合录制《边城军民情》等3部专题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部队官兵开展“少抽一包烟,多买一本书”的活动,并制定“拥政爱民守则十二条”,人手一册,经常对照检查。
  1986~1990年,部队官兵为地方20多个场矿援建21个项目,投入劳动力3万多人(次),为地方政府节约开支100多万元,参加重大抢险救灾171次,为各族人民义务献血234次。每逢节假日,部队组织家电维修组、民族团结和普法宣传组、理发组、补鞋组、医疗组和机修组,到农牧区和城镇居民点摆摊设点或登门为各族人民义务服务。
  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军烈属、退伍军人做到“三优先”,即安置优先、入学优先、调动优先。1986~1990年,安排随军家属调动、就业65人,90%的人员照顾安排在条件较好的单位。为部队专门办1所子校,解决驻军官兵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对义务兵家属落实现金优待制度,每户每年优待金不少于300元,优待面达100%。1987~1990年共安置退伍军人210人,达到本人、家属、用人单位三满意。在优抚工作中,特别重视对烈士家属的优待和照顾。1986~1990年军地双方正确处理和解决军地双方新旧矛盾17起。
  双模范县建设基础工作自1984年开始,至1989年初,全县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好人好事达28 600余件,其中部队为地方做好事达9 310余件。全县从城镇到乡村,从厂矿到商店,从机关到学校,争做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好事蔚然成风。至1990年,全县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好人好事达41 000多件,其中部队为地方做好事19 200多件。
  1984年以后,先后成立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和民族团结领导小组于1987年并入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军民一体化共建领导小组,先后制定《拜城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五年规划》、《拜城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和军民团结双模范县的规划、步骤和措施》、《拜城县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公约》。全县缔结民族团结友谊对子28 684人,建立联谊学校80所,军民共建点51个。县委、县政府先后举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习读书班46期,有21 300多人直接受到教育。1984~1988年底,共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32次,召开军民共建和军民团结先进表彰大会3次,表彰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86个、先进个人573人,表彰军民共建文明单位37个、积极分子108个。
  1989年5月6日,中共阿克苏地委、阿克苏行署命名拜城县委“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和军民团结模范县”。
  1990年拜城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拥军优属先进集体称号。1991年8月,拜城县建成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县”,同年又被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驻军部队被新疆军区评为“拥政爱民先进集体”。
  至1993年,全县共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45个,占单位总数的71.4%;建成军民共建文明单位51个,其中模范单位19个。全县军民共建文明模范单位为:广播电视局、一中、医院、粮食局、人行、工行、建行、百货公司、供销社、食品公司、二中、二小、一小、人武部等14个。
  1993~2000年,全县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3名,退伍军人75名(其中农村籍退伍军人27名),接收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18名,连续5年百分之百地完成安置任务。至2000年,在拜城县退伍军人中有60%以上的人入党,95%以上的人入团,99%的入员受到部队的表彰和奖励。全县应征青年报名参军踊跃,报名参军数与征集比例连年递增,连续五年无退兵,受到分区和军区的表彰。
  1994~2000年拜城县共投入90多万元,新建和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学习、文化活动场所180多个,投资50多万元(其中部队资助5万元)改建县电视录转台,增加电视频道,扩大收视时间和范围。大力倡导军民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遵守《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公约。军地共举办双拥骨干学习班52期,召开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80余场次;编排双拥文艺节目32台次;举办双拥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摄影展览等40多场次,电视、广播、报刊,播出刊登双拥稿件100多篇。县党政领导以身作则,坚持每年定期过3~5天军事日。
  1991~2000年拜城县为支持驻军部队建设,共投入700多万元解决部队在训练、战备、勤务以及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具体困难,另投入专项资金为驻军部队购买图书5 000余册,组合音响17套,彩电28台,微机18台及文化体育器材和高档VCD、洗衣机、电冰箱等;投入45万元为部队架设一条7千米长的“拥军”电视光缆线。
  1996年驻拜部队参加南疆光缆工程建设,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人员,到几百千米外的施工现场看望和慰问驻军官兵;同年中秋节,正赶上驻军部队外出驻训,县水利局、财险公司、农业银行等十几个单位的领导自发组成慰问组,带着瓜果和月饼到一百多千米以外的戈壁滩,深入驻训地慰问共建连队官兵,共度中秋佳节。1999年驻军部队迎国庆50周年军事演习时,县党政又专门派出慰问组前往400千米外的营地,慰问参演官兵;当演习归来时,组织群众走上街头夹道欢迎,县党政领导亲自驱车几十千米迎接。驻军进入城区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各族群众载歌载舞,为子弟兵献上了朵朵鲜花,呈现一片欢腾的气氛。
  1994~2000年驻拜部队支援和完成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和公益事业项目12项,出动人数6万余人次,动用车辆400余辆次,挖土石方1.5万立方米,平整道路20多千米,整修林带18千米,植树6万余株,种植草皮8万多平方米,为地方政府节约资金300余万元。抢险救灾10余次,抢修渠道、防洪坝5 000余米,抢救遇险群众100余人,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免遭经济损失上百万元。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县人武部官兵,三年来一直帮扶布隆乡八村13名贫困户,使他们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1999年驻军与拜城镇铁提尔村结对子,使该村19户贫困户基本脱贫。组织官兵走向街头,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至2000年,共为驻地群众义务修理电器1 700多台(件),治病1 200人次,理发1 500多人次,修自行车530辆,清理垃圾1 000多立方米,助残募捐5 000余元。向“希望工程”捐款3万余元,帮助失学学生上学32人,走访帮助困难家庭183家,办好事2 500多件。
  2000年评选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30个,拥政爱民先进集体15个,双拥先进个人50名,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先进集体45个,先进个人106名。县广播电视局被自治区评为“双拥先进单位”,县粮食局、人武部、驻军某部队炮三连等六个单位被地区评为“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县长艾买提•玉素甫等4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拜城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截至2000年,从建置与区划、自然环境、人口与民族等方面记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