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队伍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019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队伍建设
分类号: F426;G807;G633
页数: 2
页码: 632-633
摘要: 市体委注重把体育队伍建设、竞技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乡镇村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市体委在市教委的协助下与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密切联系,与各校体育教师互相交流配合,从各学校及幼儿园中发现体育人才,从乡镇村、农牧团场体育比赛活动中发现培养体育苗子,选拔身体素质较好、能吃苦耐劳、愿为体育事业拼搏且具有一定功底实力的体育人才,经过体委业余体校重点培养、集中训练,以不断充实竞技人才,壮大体育队伍,推动克拉玛依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竞技人才 克拉玛依市 市体委 体育人才 中小学体育

内容

市体委注重把体育队伍建设、竞技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乡镇村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市体委在市教委的协助下与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密切联系,与各校体育教师互相交流配合,从各学校及幼儿园中发现体育人才,从乡镇村、农牧团场体育比赛活动中发现培养体育苗子,选拔身体素质较好、能吃苦耐劳、愿为体育事业拼搏且具有一定功底实力的体育人才,经过体委业余体校重点培养、集中训练,以不断充实竞技人才,壮大体育队伍,推动克拉玛依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克拉玛依市业余体校建立于1971年,在克拉玛依市体育队伍的建设和骨干竞技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1971~1990年,体校一直采取对中小学体育苗子进行业余训练的方式培养体育人才。具体做法是,不耽误学生上课学习,每天下午放学后(或从课外活动始)来体校训练两小时,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射击、滑冰、航模等8个项目,对学员进行体育理论、比赛规则、体能素质、竞技水平等方面的传授与训练,对尖子运动员则利用寒暑假进行“三集中”(吃、住、训练),使之尽快提高水平。1990年以后,针对克拉玛依人口较少,运动员选材面窄的实际,在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逐步从外地、附近农牧团场引进一批素质较高的人才,成立了重点运动队,充实了摔跤队、射击队、田径队,实行“三集中”训练,并进行一定的文化课补习。引进体育人才后,克拉玛依市竞技体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1992年自治区第三届青运会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还代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参加了全国的体育大赛,在第七届全运会上取得了优秀成绩,总公司王涛总经理为他们开了庆功会,自治区及市局领导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
  市体委在抓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时,坚持首先从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提高抓起。通过逐年的实践培养训练和外出学习比赛,使他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裁判训练水平不断提高。1992年底,全市有各级裁判员352名(其中国际级1人、国家级3人、一级33人、二级204人、三级111人),教练员10名(中级6人、助理级4人),运动员187名(健将级1人、国家一级26人、国家二级57人、国家三级103人)。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克拉玛依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8

《克拉玛依市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朴的语言风格,真实地记述了我市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变迁,记述了各族人民为建设克拉玛依市创造的辉煌业绩和作出的不懈努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