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卫生防疫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0165
颗粒名称: 二、卫生防疫工作
分类号: G623;G633;S858
页数: 5
页码: 618-622
摘要: (一)传染病防治 1956年,克拉玛依医务所成立后,即开展了传染病防治工作。1985年后,计划免疫点逐步建立。至1992年,全市有计划免疫点32个,专兼职计划免疫干部46人,分布在克拉玛依市4个区内。该工作开展以来,克拉玛依市的传染病已大幅度减少,7年来未出现小儿麻痹症患者。
关键词: 名学生 防疫站 平方米 中小学生 克拉玛依市

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 1956年,克拉玛依医务所成立后,即开展了传染病防治工作。1985年后,计划免疫点逐步建立。至1992年,全市有计划免疫点32个,专兼职计划免疫干部46人,分布在克拉玛依市4个区内。该工作开展以来,克拉玛依市的传染病已大幅度减少,7年来未出现小儿麻痹症患者。
  1990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了疫情报告制度,法定传染病的统计及分类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并及时上报,给予处理。全年上报疫情19次,接报2日内处理率100%,未发生传染病流行。同年,对全市2 304人进行肝炎分型调查,其中肝炎338例,甲、乙、丙3型均存在,发病率为160.95/10万。1991年,对全市6 269名居民进行肝炎、菌痢漏报率调查,结果两者的漏报率由1988年的20%和32.11%下降到1990年的11.66%和2.25%,对掌握肝炎、菌痢流行规律并作相应防治起到积极作用。这一年,制定了《克拉玛依市(1991~1995年)防治地方病规划》。当年,处理疫情13起,接报2日处理率100%。由于防治得当,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均未流行。1992年,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举办学习班3期,培训人员85人次,全年处理疫情6起,接报2日处理率100%。制定了市局《计划免疫保偿办法(试行)》。通过年底容量比例率抽样考核评审,建卡率100%,4苗覆盖率98%,麻疹、脊灰糖丸、百白破、流脑疫苗3次接种分别为95.2%、94.8%、94.8%,对199名儿童进行了脊灰抗体水平监测。1992年,还对4区、2乡、1牧场进行了包虫病、布鲁氏菌病、氟斑牙、缺碘性疾病调查,结果各病感染率依次为4.14%、0.89%、31.4%、1.75%,查106份碘盐,合格率为64.15%。对查出的患者分别制定了治疗方案,进行了相应治疗。
  (二)职业病防治 克拉玛依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始于1966年。当年8月,克拉玛依职工医院建立工业卫生科,专门从事职业病防治。1967年,独山子医院职业病科成立,有医生6人、检验员2人,主要负责对职业中毒和矽肺的防治工作,并建立了独山子区的工业卫生档案。1974年,克拉玛依职工医院改设职业病科。1987年,局市防疫站成立劳动卫生科,进行放射作业体检200余人,建立放射作业健康档案355份,建档率84%;建立X线探伤室档案4份;作其他有毒有害作业体检137人。设噪声监测点378个,与两医院职业病科共同完成尘肺流动调查任务,作尘肺登记59例,并对部分乡镇企业的劳动卫生进行调查。1988年、1989年,克拉玛依市职业病人中有矽肺病人29人,水泥尘肺病人21人,电焊工尘肺病人5人,铸工尘肺病人3人。1990~1992年,有矽肺病人41人,水泥尘肺病人3年分别为24人、26人、25人,电焊尘肺病人5人,铸工尘肺病人3年分别为4人、3人、2人,煤肺病人1人。到1992年末,职工总医院职业病科有医生5人,护士 4人,检验人员2人,病床15张,共收治职业病患者771人次。同时作过多次专题调查,建立了克拉玛依地区的工业卫生档案。
  (三)结核病防治 1958年11月,克拉玛依矿务局医院建立肺科,有病床14张。1961年,对市区3 826名职工进行防痨检查,查出结核病患者104名,占受检人员的2.7%,及时展开对症治疗。1963年,肺科病床增至40张。1966年,肺科迁往小拐,与疗养所合并,床位有100张。1978年,成立肺结核普查小组,当年普查29 459人,接种卡介苗7 767人。1979年,在采油二厂完成胸透9 521人,结核菌素试验2 513人,卡介苗接种3 550人。1984年,成立结核病防治所,承担全局市职工及家属的结核病调查、预防和治疗工作。1985~1987年,为全市7岁以下儿童接种卡介苗3 576人,接种率为79%。1986年,对全市27个单位、托儿所的19 940人进行了结核病检查,胸透8 799人,查出肺结核患者44名,肺癌患者4名,并及时予以治疗;为8 088人补种卡介苗。1987年,对1 466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结核病调查和防治,对8 200名中、小学生,712名婴幼儿进行卡介苗接种和补种。1992年,结核病防治所由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迁到市局卫生防疫站,人员编制11人。
  (四)学校卫生工作 克拉玛依市中小学的第一个校医是1980年调人第一中学的桑崇锷(女)。1984年,全市有组织有系统地抓学校卫生工作。当时,市防疫站设专职医务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防疫站内设学校卫生组。1987年,防疫站成立学校卫生科,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到1992年底,克拉玛依市有各类学校58所,在校学生33 027人,有保健医生40人。各学校配备有身高坐高计、体重秤、量尺、握力计、背力计、血压计、视力箱、屈光排镜、电子计算器、活动紫外线车、肺活量计等常规体检医疗设施。
  1.近视监测与防治 针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坚持进行监测防治。1988年进行近视防治3 618人,1989年3 258人,1991年680人,1992年202人。
  2.沙眼调查 1986年,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沙眼患病率调查,共查2 118名学生,沙眼患病率为25.0%,及时进行了防治。
  3.牙病防治 从1989年开始,克拉玛依市每年9月20日开展“全国爱牙日”活动,以中小学生为重点,广泛进行爱牙护牙等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当年,对小拐乡238名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进行氟斑牙患病率调查,患病率为58.5%,为有关部门提供了改水决策依据。1990年,开展全市中小学生常见口腔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抽查5 962名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7.0%,四环素牙患病率为10.0%,汉族学生乳牙龋齿率为88.2%,恒牙龋齿率为43.4%。1990年,进行全市口腔卫生习惯调查。1991年进行口腔卫生状况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抽查2 220名学生,用牙菌斑指数法调查学生口腔卫生状况。为加强学生牙病防治,1990年引进氟离子透析防龋新技术,并为260名学生进行透析防龋。1991年,为市区6所中小学的884名学生进行透析防龋治疗,均获满意疗效。
  4.学生生长发育监测 1986年开始,在全市维吾尔族、汉族小学生中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内容有形态、机能等10余项指标,受检学生25 074人次。
  5.扁平足、表带皮炎患病调查 1986年,对3 196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扁平足患病率调查,患病率为25.6%。1988年,对1 211名学生进行表带皮炎患病率调查,患病率为11.1%。
  6.学校卫生监督 1989年,抽查各校学生课桌椅,其中280套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责成有关学校立即更换。
  1992年,抽查市内售出眼镜36批计360副,不合格率为58.3%,劣质品率为41.7%,都作了相应处理。
  1988年克拉玛依市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五)食品卫生工作 1982年《食品卫生法》颁布后,在组织宣传、学习的基础上,对全市各类食堂食品卫生检查308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要求及早采取整改措施。1987年,对全市各食堂的食品卫生检查121次。此后各年度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体检,组织多种形式的《食品卫生法》知识培训和竞赛。个体食品经营使用餐具由市防疫站的消毒站统一清洗消毒,建立并完成了各类食品卫生档案及国营、集体、个体的食品、副食品加工生产行业分类档案,聘任食品卫生监督员(基层单位有99名),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及时进行行政处罚。食品卫生监督员实行分片负责、现场监督。1992年,对全市2 274户生产经营单位检查3 937户次,监督覆盖率为95%;处理群众举报48起,违法69户,罚款10 700元;对151家夜市重点突击巡回检查监督,计135次。与此同时,加强夏季冷饮食品管理,制定了《克拉玛依市关于加强对夏季清凉饮料卫生管理的暂行规定》,检查13家生产厂。1992年,办各类学习班5期,培训人员达6 025人次。每季召开例会,配合宣传检查,举办电视讲座,增加了市民的食品卫生知识,提高对食品饮料的识别、鉴别、监督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大大降低了全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六)克拉玛依市卫生防疫站简介 1958年9月,克拉玛依市卫生防疫站(简称市防疫站)成立,编制8人,固定资产1.5万元。站址在天山路与友谊路交叉处西南侧,占地300平方米,主要进行传染病监测及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及食品卫生检验等工作。到1984年防疫站有职工36人(局属16人,市属20人)。10月,防疫站从市人委保健站搬迁到占地500平方米、使用面积1 074平方米的新办公楼,为科级单位,有固定资产41.5万元。1986年5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卫生防疫站成立,与市防疫站合署办公,设8个科室。行使局防疫站和市防疫站两种职能,担负局市的卫生防疫,传染病、职业病、结核病的监测、防治,以及妇幼保健,对基层防疫人员的培训、指导等工作。1991年10月,市局防疫站移至古田路19号,办公楼建筑面积1 698.6平方米,占地面积6 313.5平方米。1992年末,市局防疫站有职工100人,有8个科室,主要设备17台,固定资产148万元。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克拉玛依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8

《克拉玛依市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朴的语言风格,真实地记述了我市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变迁,记述了各族人民为建设克拉玛依市创造的辉煌业绩和作出的不懈努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