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卫生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0164
颗粒名称: 一、爱国卫生运动
分类号: F426;D624;D92
页数: 2
页码: 617-618
摘要: (一)机构沿革 1958年,克拉玛依市的爱国卫生工作由局市下属的各医院和卫生所组织,开展除害去病工作。1972年5月,成立临时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指挥部,办公地点设在市革委会政工组。1973年,成立局市爱卫会临时领导小组,设正副组长5人。1975年5月,成立局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卫会),主任是瓦力斯江·吐尔地(维吾尔族),有副主任及委员12人,下设办公室,地点在石油局卫生处,有专职人员2名。
关键词: 爱国卫生工作 爱国卫生运动 克拉玛依市 爱卫会 自治区

内容

(一)机构沿革 1958年,克拉玛依市的爱国卫生工作由局市下属的各医院和卫生所组织,开展除害去病工作。1972年5月,成立临时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指挥部,办公地点设在市革委会政工组。1973年,成立局市爱卫会临时领导小组,设正副组长5人。1975年5月,成立局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卫会),主任是瓦力斯江·吐尔地(维吾尔族),有副主任及委员12人,下设办公室,地点在石油局卫生处,有专职人员2名。7月,爱卫会进行了充实加强,有主任及委员31人。1977年5月,增补卫生系统3人为局市爱卫会副主任,10人为委员,卫生局副局长兼爱卫会办公室主任。1984年8月,局市爱卫会主任由市长韩继武兼任。1986年5月又作调整,马哈木提•司马义任主任委员,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
  (二)管理制度 1973年7月,局市制定了《关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976年4月,在全局市实行了摇铃收垃圾制度。1977年5月始,局市实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托幼卫生、学校卫生”4面优胜红旗竞赛制度。1978年5月,颁发《克拉玛依市城市卫生管理通告》。1985年4月,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克拉玛依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2月,局市制定“各行业卫生标准”。5月,全局市执行《卫生分级升降挂牌管理制度》。从1989年起,每年4月为局市“爱国卫生月”,7月为“灭蚊蝇月”。1990年,市政府制定了《创建卫生城市规划》。
  (三)主要工作 1958年建市以来,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对爱国卫生运动常规工作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局市爱卫会每年坚持开展突击性的爱国卫生活动,并辅以防病、除四害、清理害虫孳生地等工作。
  坚持及时清理垃圾,综合治理环境。市区33个新村设有垃圾池51个,每天有专人收垃圾1~2次,日收垃圾约100吨,收集率100%。到1992年末,全市有专业垃圾工1 129名。同时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注重治理市区内外的卫生死角,落实“门前三包”工作。爱卫会统管105个单位,对市区8条主要街道的保洁工作定人定责,制定并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如《门前三包实施细则》等。
  灭鼠除害,治理生存环境。1983年以来,每年坚持在市区、外探区进行飞机喷药灭蚊蝇工作,遏制了蚊蝇孽生,控制了苍蝇密度。从1990年5月开始,开展了全市性的灭鼠工作。1992年末,鼠密度从原来的36.52%下降到0. 8%,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无鼠害城市标准。为保持和巩固灭鼠成果,克拉玛依市把每年3月定为全市“灭鼠月”。
  严格公厕管理,实行公厕水厕化。1985年,克拉玛依区有公厕71座,水厕率达80%。爱卫会制定了旱厕水厕管理标准,有专人打扫、管理,保证了制度的落实。
  此外,克拉玛依市注重加强医院、防疫、城建等窗口行业的管理,配合公共场所卫生、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夜市卫生管理等项工作,严格执法,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评比,使全市的爱国卫生工作始终走在自治区前列。1990年,克拉玛依市被评为自治区“卫生城市”;1991年,被评为自治区“最佳卫生城市”。1992年,被评为自治区“灭鼠先进城市”;同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克拉玛依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8

《克拉玛依市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朴的语言风格,真实地记述了我市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变迁,记述了各族人民为建设克拉玛依市创造的辉煌业绩和作出的不懈努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