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体制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96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管理体制沿革
分类号: F426;F832;F127
页数: 1
页码: 326-326
摘要: 1959年8月,克拉玛依市计划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始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要求,统一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主要物资,实行计划分配和调拨;对基本建设的投资项目,依据上级下达的指标审批。当时,由于计划指标过高,国民经济计划体制被冲乱。工业方面,大办钢铁;农业方面,强调“一大二公”,取消按劳分配,取消自留地和家庭农副业;财贸方面,大购大销。
关键词: 经济计划 克拉玛依市 革命委员会 委员会 计划委员会

内容

1959年8月,克拉玛依市计划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始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要求,统一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主要物资,实行计划分配和调拨;对基本建设的投资项目,依据上级下达的指标审批。当时,由于计划指标过高,国民经济计划体制被冲乱。工业方面,大办钢铁;农业方面,强调“一大二公”,取消按劳分配,取消自留地和家庭农副业;财贸方面,大购大销。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生产下降,1959~1961年,经济陷入困难时期。
  1963年12月,市计划委员会改为市财经计划委员会,由下设的计划统计科全面管理克拉玛依市的计划工作。1967年4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计划管理工作陷于瘫痪,计划管理机构名存实亡,由军事管制委员会主持工作。1969年4月,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计划统计机构并入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1973年10月,重新设立市计划委员会,统管计划工作。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以高度集中和行政手段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执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计划体制。扩大基层和企业的自主权,下放部分管理权限,减少行政干预,运用计划指导、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管理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86年1月,计划委员会与经济委员会合并,成立市经济计划委员会,继续行使计划管理职能。1992年,市经济计划委员会内设综合科、计划科、工交科、基建科、信息中心、经济协作办公室、基本建设定额站,有干部职工30人。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克拉玛依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8

《克拉玛依市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朴的语言风格,真实地记述了我市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变迁,记述了各族人民为建设克拉玛依市创造的辉煌业绩和作出的不懈努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