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鼎盛时期的新疆对俄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 1660—1990》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7877
颗粒名称: 四、鼎盛时期的新疆对俄贸易
分类号: F752;F426;F832
页数: 12
页码: 135-146
摘要: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瓜分的重点转向半殖民地各国。俄国将长城以外的中国西北、东北、蒙古等地区划为自已独占的势力范围,不容其它列强插足。1895年以后,随着俄国对新疆政治、经济控制的进一步强化,俄商在新疆的势力进一步扩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关键词: 对俄出口 乌鲁木齐 对俄贸易 世纪初 喀什噶尔

内容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瓜分的重点转向半殖民地各国。俄国将长城以外的中国西北、东北、蒙古等地区划为自已独占的势力范围,不容其它列强插足。1895年以后,随着俄国对新疆政治、经济控制的进一步强化,俄商在新疆的势力进一步扩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俄商在新疆的贸易设施进一步扩大。各地贸易圈址纷纷向四外延伸,形成以领事为首的特权地域,与内地沿海列强租界已无两样。1897年,塔城俄领柏勒声称商旅辐辏,圈地不敷,要求增拨新址,中方在原贸易圈东复拨划地基一段,供俄商居住贸易。20世纪初,塔城俄商民已达300余户,男女3800多人。贸易圈址继续扩展,其面积超过1883年条约规定范围2倍多。塔城参赞大臣安成惊呼:“若不再设法整顿,日久率居人众,恃俄领为护庇,喧宾夺主,势甚可危”。①1898年乌鲁木齐贸易圈初建时,仅数家俄商店铺,俄商民200余人。至1907年俄商店铺已达30多家,俄商民增加至800余人。1905年夏,乌鲁木齐俄领事要求扩展贸易圈地,巡抚潘效苏擅许拨划60多亩地段。至宣统末年,乌鲁木齐贸易圈又向南北延伸多处。伊犁和喀什噶尔未规定贸易圈址,俄商于城内外任便增设房屋铺面。据伊犁俄领事馆报告,至1911年伊犁俄国商民共890家,拥有不动产值(包括房至、建筑物、土地、各种营业地、磨坊等达5400万卢布,宁远城内外俄商民共占地2248俄亩(合3676亩)。①垄断喀什噶尔贸易的仍以浩罕商人为主,这些旧日的富商大贾,如今以俄国侨民的身份在当地租房占地,不断扩展通商权益。
  为发进一步扩大新疆土货、牲畜对俄输出,俄方要求在中俄交界地方设立边境贸易市场。1903年冬,俄驻塔城领事索科夫提出在塔城中俄交界地方设立季节贸易市场,于每年秋间互市一个月。地方当局未予允准。1904年4月16日,俄驻京公使雷萨尔正式照会清政府,要求在塔城建立边境市场,内称;
  “查塔尔巴哈台地方与新疆地方及俄国彼此贸易素称兴旺,该处于俄边界相近,欲兴其利益,须立一市场,以便两国商民交易。缘此地所产牲只肥壮,俄国商民以各货交易,颇称便利。兹据驻扎楚姑察克(又称楚呼楚,即指塔城县)俄领事官文称:塔尔巴哈台地方,俄边界相近,商务择立商场一事,已与中国地方官便中唔商,以该地立定市场,两国贸易可以发达,亦乐有此利益等语。本大臣谅贵部于该处立定市场,兴旺商务一节,必以为相宜。相应照请贵王大臣查照,于此事定能相助办理,并祈见复为望”。②
  6月3日清政府复文:“惟两国互市,关系极重,未便轻率从事,必须从长计议,妥拟章程,果系毫无窒碍,方能举行。应俟体察情形,再行详酌办理”。③
  其次,俄商贸易洋行分支机构伸入新疆各城镇。1895年以前,俄商在新疆资本较大的洋行为数不多,基本都在伊犁、塔城、喀什噶尔各沿边通商贸易圈址内。1895年以后,随着对新疆贸易的扩展,资本较大之俄商纷纷在各地设立洋行分支机构,稍次者则开设店铺,将贸易触角伸入到新疆腹地和边远角落。如俄商德盛洋行1884年在塔城开办,1887年在乌鲁木齐开设分号,1902年和1905年分别在哈密、奇台开设分号,1913年又在喀什噶尔、焉耆、鄯善设立分号。据1914年调查,俄商在北疆贸易重镇奇台开设洋行如下:
  省会乌鲁木齐1920年统计,俄商开设洋行如下:
  备考:查(迪化)县属贸易圈侨居外人开设洋行在民国二年以前各洋行货物源源而来,全皆开设,并无停业之可言。及至俄乱(指十月革命)发生,运途滞塞,渐有停业者,用人必少,而行号名称系仍其旧。表内所填各项,就现实调查逐一填注,合并声明。
  另据1919年统计,南疆贸易重镇库车有俄商行店共16家,均为1909年至1917年开设。各行店共雇工45人,租占房屋46间。①据新省政府调查,1912年全疆居留俄籍商、民共11912人,其中约45%的俄民直接从事商业,约20%的俄民从事与商业有关的加工业。1916年留居新疆俄商民人数为15481人,直接从事商业俄民达6500人左右。②一些资本雄厚之俄商洋行甚至将其分支机构深入内地省份。1905年底,甘肃兰州查出新疆俄商德盛、吉祥涌两洋行在当地非法开办洋行分号,分别由阿买占、布来汉两人经营。清政府闻报通令驱逐,并照会驻京俄使:“谕令俄商毋在内地开设行栈”。①
  随着新疆俄商经济势力的不断扩张,俄国对新疆的贸易额直线上升。1893年,新疆与俄国之间的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82.86万卢布,1899年,双方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万卢布,1904年达到1500多万卢布,1907年接近2000万卢布,1914年达到2500多万卢布,比1895年增长2.3倍。
  1893至1914年新疆与俄国贸易额统计
  1892至1914年俄国商人返运出入境货物价值统计(根据新疆中俄通商局稽查卡统计数字整理,单位:白银万两)
  在新疆各地对俄贸易发展中,以腹地镇迪道贸易额增长最快,乌鲁木齐贸易圈成为新疆最大的俄国商品集散地。1892年,俄商经乌鲁木齐贩运出入境货物额仅25.2万两,1914年达到745.19万两,增长了28.4倍。居全疆之首。
  1892年至1914年俄国商人经伊塔、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各道贩运货物价值统计
  20世纪初新疆对俄国贸易激增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辛亥革命的影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内地对新疆的贸易受到严重冲击。无论是关内地产货物(如绸缎、茶叶、瓷器等)还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进口商品(如印花布、杂货等),都停止了对新疆的输入。新疆商品货物价格持续上涨,与1911年前相比,一对瓷花瓶的价格由20卢布上涨到25卢布;一疋宁绸(约40尺)的价格由38卢布上涨到45卢布。①新疆各类物资匮乏、物价上扬的局面为俄国进一步扩展对新疆的贸易提供了绝好的机会。1912年7月2日,民国临时大总统通令各省:“民国肇造以来,迭经宣布列国将从前条约继续遵守”。10月,新疆省政府移令各地:“命饬遵守约章,毋稍违反。”②俄国在新疆的各项政治经济特权均得以保留。俄商遂乘此机会,大肆扩展对新疆的进出口贸易。
  自1911年起,新疆对俄贸易额增长幅度加大,至1914年达到高峰。新疆与俄国贸易在中俄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大。1895年,中俄贸易总额为4661.4万卢布,其中新疆对俄贸易额为759.3万卢布,约占中俄贸易总额的16.3%。1914年中俄贸易总额为11845万卢布,其中新疆对俄贸易额为2525.8万卢布,所占比重上升到21.3%。新疆对俄贸易的迅速发展,使俄国商品大量倾销新疆。据新疆省政府统计,1914年全疆人口总数为2242844人,按当年俄国输入新疆货物值1105.6万卢布计算,新疆男女老幼每人均摊4.93卢布(约合8.9两白银。1914年新疆白银与卢布的比价为1.8:1)俄国商品;如按当年新疆对俄出口货物总值1420.2万卢布计算,每人均摊对俄出口商品值6.33卢布。(约合11.4两白银),居全国各省区对俄贸易人均数首位。
  1895年和1914年新疆对俄出口主要商品统计比较
  1895年和1914年俄国对新疆出口主要商品统计比较
  上述俄国海关的统计表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种原料产品占新疆对俄出口商品的绝大部分,1895年至1914年,新疆对俄国出口总额从386.9万卢布上升到1420.2万卢布,增长了2.67倍。其中各种畜产品增长幅度较大,牲畜出口从56.5万卢布增长到169.7万卢布,羊毛出口从1467吨增加到6087吨,各种皮张、毛皮出口从621吨增长到2475吨,①肉类出口在1914年达到10.5吨。农产品对俄出口在20世纪初有明显增长。其中棉花一项1893年新疆对俄出口额为3617普特(约合11.8万斤),1913年达到5300吨(全1060万斤),增长近90倍。生丝出口在19年中增长了40多倍,达到22.6吨。谷物、干鲜果品等也开始对俄成批出口。新疆唯一对俄出口的大宗手工业产品一土布,19年中仅增长了68%,其中有相当部分又从伊塔口岸倒流入北疆地区。出口俄国的棉花经加工后返销新疆的棉织品1914年达到1556.4万俄尺,按当年新疆人口计算,每人均摊俄国进口棉织品2.7俄尺(约合2米)。
  在俄国对新疆出口项目中,绝大部分为加工产品,其中棉织品、毛织品、金属制品及石油产品等项增长幅度较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茶叶一项,俄国不产茶叶,19年间向新疆茶叶进口额却增长了300多倍。所有输入新疆茶叶,均为中国内地省份所产。按通商条约规定,凡中国出产之土货,禁止俄商在中境出售贩卖。俄商却违反条约规定,将大批中国出口茶叶倒流输入新疆,侵夺新疆地方和华商利益,第四章中将列出专目对此作探讨。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这一时期新疆华商在对俄国进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疆本地各族华商已经具有相当资本实力,据1910年新疆省政府调查,从事对俄贸易资本雄厚之华商计有:伊犁木沙巴依、铁列巴勒得、尼宰(尼加提)巴依三人,喀什噶尔有克里木、卡山巴依两人,每人资本约计百万两白银上下,极为俄商信任。其从事对俄贸易方式为将“前条约所载各类土货赴俄销售,并购运俄货回疆,颇占优胜地位。”①其余华人中、小商贩往来边境从事对俄贸易者成百上千。据阿克苏道所属乌什厅统计,1908年4月到12月经乌什所属关卡出境赴俄国哈喇湖贸易华商人数达101人。②新疆华商贩运出入境货物额相当大,据俄驻乌鲁木齐总领事馆统计,乌鲁木齐一地1905、1906两年华商贩货到俄合计300万卢布,③即每年平均150万卢布,同期俄商在乌鲁木齐的贸易额分别为218.18万卢布和259.98万卢布。另据俄国驻伊犁领事馆报告,1911年伊犁华商对俄出入境贩运货物额为165.23万卢布,其中由俄国贩入额为72.24万卢布,运往俄国土货额为92.99万卢布。同期俄国商人对伊犁贸易额为254.52万卢布,其中对伊犁出口124.31万卢布,从伊犁进口130.21万卢布。①

附注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塔城参赞大臣安成奏境内扰害兹多,设局请办摺》。; 1912年《帝俄驻国外工商事务领事代表的报告.中国伊宁》抄本。; 光绪三十年三月初一日《俄驻京雷使照会》。; 光绪三十年四月二十日《照复俄雷使》。;《新疆库车县造赉民国八年分外国人在华开设商号表》。;《中国人及居留外国人现住人口、职业最近五年比较.民国元年至五年》;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致驻京俄使照会》。; 1912年《帝俄驻国外工商事务领事代表的报告.中国伊宁》抄本。; 民国元年十月二十日《新省政府移咨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道文》。; 《苏中经济关系概要》第170页。; 《新疆外交报告表.商务.商人势力》; 《乌什厅造赉光绪三十四年夏、秋、冬三季赴洋贸易华人出国清册。》; 宣统二年三月十四日《新疆候补同知李晋年关于与俄议约说帖五条》。; 《1912年帝俄驻国外工商事务领事的报告.中国伊宁》抄本。

知识出处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 1660—1990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 1660—1990》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3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1600—1990)》一书是一部有关新疆对外经济关系史的力作。全书依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对17世纪初以来长达近四百年的新疆对苏(俄)贸易历史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既从宏观上叙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和变化,又以具体史实为依据,认真地探讨和论证了不同历史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的性质和特点;既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新疆历史研究著述,又在当今新疆对前苏联各国贸易中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外对新疆与苏(俄)贸易缺乏系统研究的空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