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与俄国的政治关系及中国西部边界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 1660—1990》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7862
颗粒名称: 一、新疆与俄国的政治关系及中国西部边界的变迁
分类号: C55;F426;G634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南北最宽处1650公里,东西最长处约2000公里,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领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四面远离海洋(距海洋最近距离为2250公里),周围高山环绕,地形特点是高山与盆地相间排列。北有阿尔泰山,南有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横亘中部,将新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关键词: 塔尔巴哈台 巴尔喀什湖 参赞大臣 清政府 新疆西部

内容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南北最宽处1650公里,东西最长处约2000公里,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领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四面远离海洋(距海洋最近距离为2250公里),周围高山环绕,地形特点是高山与盆地相间排列。北有阿尔泰山,南有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横亘中部,将新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盆地为高山环抱,俗称“三山夹两盆”。习惯上把天山以南称为南疆,天山以北称为北疆。新疆分别与苏联①、蒙古、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五个国家接壤,边界线全长约5400多公里,占中国陆路边界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其中与苏联的共同边界最长,达3145公里。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西部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相互交往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自汉代起,中国文献把我国西北边疆称为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建立西域都护府,其西北统辖范围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费尔干纳盆地巴尔喀什湖一线,西域成为中国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历史上的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和开发着祖国的西北边疆,共同守护着祖国的西部国土。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孔道。在世界古代陆路交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即东西穿越新疆全境。这条联系东西方文明的古道,使古代欧洲与亚洲的经济、文化得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交相辉映。十五世纪以后,随着世界航海和海运业的发展,丝路古道渐失去了昔日的繁荣,但新疆地方西向与中亚及其周围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仍频繁往复,一直没有中断。
  由于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新疆与苏(俄)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由来已与中国西部地区的厄鲁特蒙古部发生了接触,贸易关系也随之产生。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往往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双边经济交往,所以,有必要在本书之首,对新疆与俄国的政治关系和近代新疆西部与俄国边界的形成作一概述,以说明双边贸易关系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新疆对苏(俄)贸易中的一些特点。
  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了俄罗斯。当时其疆域:“北达白海,南至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抵北乌拉尔山支脉,”①是一个地道的欧洲国家。俄国东南边疆以外,东起额尔齐斯河下游,西至黑海克里米亚半岛,包括伏尔加河中、下游这一大片欧亚草原,是鞑靼蒙古人的游牧领地。16世纪中叶,俄国迈出了向东方扩张的步伐,1552年,攻占了喀山汗国;4年后又兼并了阿斯特拉罕汗国,占有了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1581年,俄国殖民军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了亚洲。1632年,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畔建立了雅库茨克寨堡,势力随即抵达亚州的东端。在短短50年时间里,俄国在亚洲征服了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7世纪初,俄国在向东方的扩张中逼近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北部。
  16至18世纪中期,厄鲁特蒙古部游牧于中国西部地区。1755年,清中央王朝出兵统一新疆。1757年和1759年又分别平定阿睦尔撤纳和南疆大、小和卓势力的叛乱。至此,新疆天山南北,东起哈密、西至巴尔喀什湖,包括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帕米尔地区均置于清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1762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机构: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下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分驻新疆各地,管理地方军政事务。
  清统一新疆后,通过实地调查与测绘,把西北边疆的山川地理和边界所至载入《西域图志》、《大清一统舆图》等诸官方图籍,确立版图,昭示中外。新疆西部沿边地区,分别由伊犁将军下属驻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三处的参赞大臣管理。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治所雅尔(今乌尔扎尔,现属哈萨克斯坦境内。1767年内迁至楚呼楚,即今新疆塔城市。),管理边界地段自额尔齐斯河之铿格尔图喇,往西经喀尔满岭(原苏联卡尔宾山)转向西南,经爱古斯河(原苏联阿雅古斯河)至巴尔喀什湖北岸东端。
  伊犁参赞大臣治所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境内),所辖疆界地段自巴尔喀什湖北岸东端,沿湖北岸往西至吹河(又称楚河),转向西南至塔拉斯河,再转向东南过哈喇布拉岭至纳林河。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治所徕宁城(今新疆疏勒县),所辖疆界地段自纳林河往南,经噶布兰,苏提布拉克两山岭(位于原苏联古里察与鄂什之间)至阿赖岭,沿阿赖岭往南至帕米尔南之喷赤河上游。清政府对新疆西部疆界制定了严密的巡边制度,规定每年秋天各参赞大臣分派一支数百人的巡边部队在规定的地点会哨。①
  18世纪中期以后,俄国加快了对中亚哈萨克地区的兼并步伐。1822年,俄国政府颁布了《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条例》。②标志着俄国对中亚哈萨克地区的兼并基本完成。俄国势力开始逼近新疆西部疆界,19世纪20至30年代,俄国多次侵入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清政府或派兵驱逐、或照会抗议,迫使俄国退出其侵占的新疆西部沿边地区。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俄国利用清王朝国势衰落,复于新疆沿边展并蚕食扩张。1844年至1847年,俄国军队先后数次侵入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阿拉套山一带,建立了科帕尔堡(今哈萨克斯坦卡帕尔),控制了由俄国谢米巴拉金斯克南下通往新疆喀什噶尔和中亚浩罕、塔什干的要冲。1854年,俄国军队又侵入新疆伊犁河中游以南地区,在古尔班阿里玛图建立了维尔内堡(今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科帕尔堡和维尔内堡的建立,奠定了俄国“占领新疆外伊犁地区的基础”。③在19世纪40—50年代末不到20年的时间,俄国通过武装入侵、构筑军事堡垒、强行移民等手段,不断入侵和侵占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随即企图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其占有的中国领土合法化。在此其间,185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对俄国开放伊犁惠远城和塔尔巴哈台绥靖城。《伊、塔通商章程》是中俄关系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虽是一个通商条约,但对于俄国向新疆的扩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正如沙俄殖民者所供认:《伊、塔通商章程》“不仅是在商业关系上,而且在政治关系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成为深入中亚细亚继续进攻活动的强有力的动机”。①
  1856年至1860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俄国以调停有功,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其中第二条规定: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后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及一千七百二十八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宾达巴哈之界牌末处起,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南至浩罕边界为界。这一分界规定以新疆境内的山河、湖泊及常驻卡伦作为划界标志,企图迫使中国对俄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新疆领土。1862年8月至1864年10月,中俄双方就划分新疆西部边界,在塔城举行多次会谈。在谈判中,俄方坚持以新疆境内的常驻卡伦为界。为了配合桌面上的谈判,俄国军队通过它建立的军事堡垒线,按预定的计划向新疆伊犁、塔城方向纵深推进。1864年下半年,俄方进一步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同时,新疆爆发农民起义,清王朝在新疆的统治摇摇欲坠。10月7日,清政府代表被迫在《勘分西北界约记》上画押。这一不平等条约将北起阿穆哈山、南达葱岭,西自爱古斯河、巴尔喀什湖,塔拉斯河一线,东临伊犁九城、塔尔巴哈台绥靖城总面积数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西部领土划入俄境,其中四分之三以上在新疆西部。同时,条约又规定:地面分在何国,其人丁即随地归为何国管辖。大批原新疆西部游牧民族和定居人口被强行划归俄属。近代新疆对俄贸易正是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之时,在俄国侵占中国西部大片领土和众多人口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附注

 1991年8月苏联解体后,原苏联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共和国及俄罗斯邦分别与新疆接壤。; (苏)安·米·潘克拉托娃主编《苏联通史》,1955年莫斯科外文书籍出版局版,第一卷,第152页。; 1919年以前,阿勒泰地区尚未划归新疆。; 当时欧洲人称哈萨克人为吉尔吉斯人。; (俄)M·N·维纽科夫《俄属亚洲边区旅行记》1868年彼介堡出版,第121页。;(俄)伊·费·巴布科夫《我在西西件利亚服务的回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142页。

知识出处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 1660—1990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 1660—1990》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3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1600—1990)》一书是一部有关新疆对外经济关系史的力作。全书依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对17世纪初以来长达近四百年的新疆对苏(俄)贸易历史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既从宏观上叙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和变化,又以具体史实为依据,认真地探讨和论证了不同历史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的性质和特点;既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新疆历史研究著述,又在当今新疆对前苏联各国贸易中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外对新疆与苏(俄)贸易缺乏系统研究的空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