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市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博乐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68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市区
分类号: F426;G633;G623
页数: 4
页码: 66-69
摘要: 博乐市区位于博尔塔拉河中段北岸,处东经82°04′北纬44°54′,旧称大营盘。所属范围东起乌图布拉格乡乌拉斯塔村,西至博尔塔拉自治州气象局,南抵博尔塔拉河,北至二阶台地。整个市区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至1985年底实建7.04平方公里。
关键词: 博尔塔拉河 自治州 机关单位 农五师 博乐市

内容

博乐市区位于博尔塔拉河中段北岸,处东经82°04′北纬44°54′,旧称大营盘。所属范围东起乌图布拉格乡乌拉斯塔村,西至博尔塔拉自治州气象局,南抵博尔塔拉河,北至二阶台地。整个市区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至1985年底实建7.04平方公里。
  博乐市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市党、政、军领导机关以及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系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5年底,全市区有街道办事处3个,下辖居民委员会6个,居民小组189个。有州、市、农五师等所属机关单位230个(指财务独立单位)。其中州直124个,市直70个,农五师36个,各乡(场)驻城单位5个,外地驻博单位7个,宾馆和商场23个,农贸市场4个。居民7850户,29996人,其中男性15296人,女性14700人。汉族19015人,维吾尔族6139人,蒙古族2408人,哈萨克族1649人,回族440人,满族111人,锡伯族109人,乌孜别克族32人,俄罗斯族18人,达斡尔族14人,塔塔尔族9人,塔吉克族5人,其他民族47人。
  市区原系一块长满芨芨、红柳的戈壁滩。1758年乾隆皇帝降旨指出,博罗塔拉道都托罗垓地方俱属紧要,需派兵500防守。因清军驻此,故称大营盘。此后,人口逐渐增加,自成聚落,到1908年,博乐城居民发展到近100家,商民数10家。当时住房建筑全为上打墙房,还有少量的地窝子和棚子。1920年设县治时,市区居民只有200余户,矮小低劣的土打墙房约251间(不含地窝子和棚子)。在原鞣革(俗称熟皮子)铺门前(即现手工业联社皮毛加工厂)有一条不足500米长的街道。建县后,逐步在机关单位和学校中开始修建一些土木结构房屋,有些豪绅官户和富裕工商业者先后盖起新房和小楼。1930年,财主西尔毛拉首次在博乐街中心(今团结商场)建起上下各2间的楼房一栋,随后依沙阿吉也在街中南侧(原州外贸局办公室)建上下各6间的楼房一栋。1934年,乡约玉山艾山在今文化馆院内建上下各7间的楼房。1935年12月,副县长常才对公用房屋进行调查,市区有公房78间。共产党员段士谋(化名段进启)来本县担任副县长和县长后,博乐城市建设发展较快。1940年建学校3所,积粮仓库4间,铺面96间,民房488间。1941年新建民众俱东部一座,1942年建县政府办公室一处,1943年群众集资扩建清真寺,翌年又在大清真寺门前新修了一个高33.4米,85个台阶的大砖塔。商店不断增加,据1943年统计,全城有日用百货、杂货、药店、缝纫铺、饭馆、肉铺137户,酿酒房、磨房、油坊、铁、木、银匠、皮货加工、皮鞋制作等手工业59户。1949年,市区有机关单位公房235间,民房951间,总计使用面积34097平方米,有大小街道14条,大街即现在的正街,原定名为文化街,1947年4月3日改名为额尔德大街,总长近1000米,宽6米,小街有团结街、胜利街、文化街、统一街、阿西木巴依街、吉利斯坎街、沙的克江街、库斯满尼亚街、巴西肯杰街、巴拉提街、吐尔迪•夏尼克江街(工业街)、新繁荣街、莫民庄子街(绿洲街)。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以来,博乐市区建设更快。街道经过1954年、1964年、1974年、1975年和1984年五次大的改、扩建,已初具规模。有青得里大街、北京路、红星路、顾里木图路、文化路、和平路、团结路等30条街道。主要大街有东西走向的由州建设银行至州气象台3.6公里长的青得里大街,博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州人大、州政协、州公安局、州安全局、州司法局、州检察院、州人民法院、州人民医院、州农业局、州粮食局、州邮电局、州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红旗饭店、州保险公司、青得里街道办事处、市一中等30多个机关单位的25栋三、四层楼房,还有乐风商场、综合商场、团结商场、博闻商场等4个大商场都分布在这条街上。东风商场和团结商场1985年3~8月,节假日每天客流量5000人,平时每天2300人,平均2686人;9月至次年2月,节假日每天客流量达1.5万人,平时7000人,平均8143人。另一条主要大街是南北走向的北京路,北起市二中,南至博尔塔拉河大桥,总长3.6公里,中间还镶嵌着一个占地25亩,养花100余种的街心花园。市二中、州工人文化宫、东方红影剧院、市文化馆、市武装部、市党委、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人民医院、防疫站、财政局、税务局、广播电视局、州物资局、交通监理所等40多个机关单位的38栋四、五层楼房和州商业局百货批发商店、州劳动服务公司百货商场、博乐商场、赛里木酒家、博山商场、州供销社贸易货栈和州物资公司、外贸公司的大门市部都分布在此街两旁。此外,还有州水管处至州师范学校的文化路;州师范北侧至州酒厂的前进路;州边防局至博乐养路段的和平路;博乐养路段至州建筑公司的团结路;军分区至州人民银行的顾里木图路;军分区正门至州建筑公司的长城路;博乐商场北侧至州气象局直通青得里乡的响根布呼路;州汽车队西侧至农五师红星旅社北侧的红星路。城区于1963年新建第一栋砖混结构的红旗饭店三层楼房,至1985年,全城有楼房197栋(大部分是1981~1985年新建),其中,二层楼房103栋,三层51栋,四层37栋,五层3栋,六层3栋、有平房2435栋,总建筑面积69.77万平方米。
  博乐市区的工业发展较晚,1956年3月只建有一个集体性质的手工业联社。主要的国营工业企业均于1958年以后陆续兴建。1958年建博州红旗加工厂(1984年改为设备安装公司,分出一部分成立塑料厂)、博州食品加工厂、博州建筑工程队。1959年建博乐粮油加工厂。1960年建农五师面粉厂。1963年建农五师机械修造厂。1966年建农五师水泥厂。1968年建博乐棉花加工厂。1970年建博乐农机修造厂。1971年建博州酒厂、博乐水泥厂。1976年建博乐水泥预制品厂、博州木器加工厂。1977年建博州供电公司。1978年建博州肉联厂。1981年建博州地毯厂。1982年建博州皮革厂。1983年建博乐达勒特轧花厂。1984年建博州副食品加工厂。1985年建农五师电力公司、博州乳品厂。1985年,博乐市区有州、市、农五师所属工业企业48个,主要产业有:建筑、建材、酿酒、加工、编织、电力、农机修造、制裘、制革、制鞋等工业。还有制砖及石灰石、石英石、珍珠岩矿的采掘。
  博乐城的电力工业,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1957年12月,在城内首建一座60千瓦的小水力发电站,其后,在城区附近陆续建大小电站5座,即红星一级电站、红星二级电站、“五一”电站、大桥电站、三干渠电站。总装机容量8240千瓦(装机容量最大为“五一”电站,2400千瓦),总发电量2285.02万度。1985年城内供电量1324.2万度(博州供电公司762.8万度,农五师供电公司561.4万度),基本满足市区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1985年底,博乐辖区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为5851.95万元(其中市直2365.62万元,州直815.43万元,农五师驻博垦区2670.9万元),占全博乐地区工农业总产值13024.66万元的44.92%。
  市区的商业,50年代初只有一个国营发展分公司和20多家小本商号,1985年已发展到有商业网点546个,从业人员1282人,市区平均千人拥有商业网点18个,从业人员44人。经营6100多个品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1965年的777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5296.8万元,增长6.8倍。有4个农贸集市。如农五师红星路综合集市,青得里大街民族贸易集市,北京路的东风商贸集市(内含农副产品、肉食、牲畜集市)和顾里木图路的蔬菜、蛋禽集市,经营品种上千种,其中农副产品120多种。农贸市场上市副食品有蛋、鸡、鸭、鹅、鱼、猪肉、牛肉、羊肉、粮、油、各种蔬菜瓜果,品种繁多。据1985年4月24日(旺季)的一次实地调查,这个集市的人流量8755人次,成交额3万元。
  民国时期,市区无一所中学。到1985年,有中师1所(1985年始设大专班1个)、卫生学校、农业机械学校、技工学校各1所,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中学9所(6所含小学部),小学3所,共有学生12290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学生1038人,中学生6861人,小学生4391人。州、市、农五师还各有1所党校,有3所幼儿园和10所机关托儿所。有3个露天电影院。最大的红星露天电影院可容纳1万人。还有东方红、红星2个室内电影院。有书店、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群艺馆、工人文化宫,经常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有1个中波广播转播台,自1974年起用维、汉、蒙三种语言同时播音。1982年7月1日,自治州电视录像转播台建成并正式播出,全城各族居民都可看上电视。
  市区有医院4所,病床649张(州人民医院有病床250张,州蒙医医院50张,市人民医院100张,农五师医院249张),共有医务人员693人。
  除乌图布拉格乡和八十四、八十五团场距城较近未设班车外,市区至各区、乡、场(含团场)和精河、温泉两县,以及博乐至乌鲁木齐市每天都有客运班车往返。博乐至乌苏、博乐至伊犁隔日客运班车往返。还有数辆私人客车也经常往返于博乌、博伊之间。此外,还有博州和农五师2个运输公司的汽车队和各工矿企业的车队以及各机关单位的生产、生活用车约500余辆,大中型拖拉机1200余台。1985年全年总客运量66万人次。市区22.4公里的公共汽车营运准备工作正抓紧进行。
  邮电通讯设备发展很快。1954年市区只有3部手摇电话机,1977年开设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至1985年已有587部拨号电话机为各机关单位服务。市内设有邮电局1处,邮电营业所2处,城内有邮政投递点286个。还设有通讯电台1处。电报电话可通往全国各地。
  1978年动工兴建日产3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1座,建自来水管道13.8公里,于1981年建成,全年供水100万吨以上。
  市区从50年代起,坚持年年植树造林。80年代初,提倡种花、种草,到1985年底,全城有各种树木65.35万株,花圃6726平方米,种各种花草201种。1985年从吉林引进常绿树樟子松1000株。博乐市已建成一个社会秩序安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环境优美整洁的边陲新城。1984、1985两年在自治区爱委会组织的全疆爱国卫生运动红旗评比竞赛中,博乐市曾先后获北疆片六地(市)第一、第二名,得奖金600元和35000元,奖旗各一面。

知识出处

博乐市志

《博乐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志上限追溯至1764年,下限断于1985年,介绍了博乐市的建置、沿革;地方组织、群众团体;城乡建设、农林牧业、工业、经济;文教、广播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