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农五师八十六团简史 1960-2007》 图书 |
唯一号: | 320020020210016033 |
颗粒名称: | 第一章 艰苦创业,开发青塔拉(1960年1月~1966年4月) |
页数: | 47 |
页码: | 1-47 |
摘要: | 第一节 西迁青达拉,创建红星十六场;20世纪50年代,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与苏联接壤的近400千米边防线长期处于有边无防状态,由于两国友好关系已经趋于破裂,博州地区急需加强屯垦戍边力量。鉴于此,自治区和兵团决定农五师到博州开发新垦区。;第二节 制定农场规划,实行治水改土;青达拉,蒙古语,其意一是“无水草原”,一是“长有皂角树的高坡”。1959年底,农五师先遣队确定了农场的建址。1960年1 ~ 3月,从哈密西迁到青达拉的军垦人开始对红星十六场各生产队进行初步规划和建设。同年10月,兵团勘测设计大队水利电力队对红星十六场场部、队部、居民区、道路、林带及渠系进行规划与设计,农场随后进行全面实施。没有住房,戈壁为营,白手起家;没有蔬菜,以苜蓿草代替蔬菜;粮食紧缺,以瓜菜代替粮食;没有运输力,组织职工背粮、背菜、背柴。;第三节 加强定额管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红星十六场是一个准军事化组织,创建初期,农场内采用生产队、排、班建制组织生产管理。;第四节 强化生产措施,促进农牧业发展;1960年初,红星十六场干部职工坚持“生产第一”的方针,为了建设新农场,他们打破了千年沉寂的戈壁荒野,开荒造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第五节 维护博乐稳定,履行戍边职责;1960年5月,鉴于中苏关系更加恶化的形势,为了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根据兵团党委关于成立民兵武装部队的指示,农五师博管处迅速行动起来,1960年10月20日,红星十六场组建民兵连,刘长全任副连长(连长未到任),李秀林任政治指导员,人员由红星十六场7个班、工程支队、红星一场各抽调一个班组成,全连113名青年战士,平均年龄24岁,部队成分主要来自湖北支边青年和复转军人。这个民兵连成为博乐地区最早的武装民兵队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