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农五师八十六团简史 1960-2007》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6032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5
页码:
1-5
内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六团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博乐县辖区,是从1960年白手起家开发建设发展起来的。 47年以来,团场一直忠诚地履行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成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
1960.年,597名军垦人奉命从哈密军马场陆续迁至博乐青塔拉地区,创建红星十六场。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稍加安顿后,立即投入开荒造田战斗之中,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你追我赶,忘我拼搏,不断刷新开荒纪录。之后一边抢抓农时,种植粮食、蔬菜,挖渠排水,引水灌溉;一边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军垦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各种困难,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用生命和汗水构筑了农场发展的基础。到1966年,农场耕地面积2 866公顷,生产粮食2 645吨,建成了农、林、牧、副业为一体的边境农场,成为农场的奠基时期。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倾路线的干扰和影响,红星六场各级领导班子陷入瘫痪,政治动乱,社会动荡不安,生产秩序被破坏,生产形势每况愈下,经济亏损逐年增加,以致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吃粮不够靠外调。到1976年,累计亏损630多万元,是团场各项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艰难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团场党委坚持贯彻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团场实际出发,大力推行“定、包、奖”生产责任制,实行财务包干;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坚持“稳粮、增棉”方针;拨乱反正,落实党的政策。到1982年,完成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92.5万元,从1977年亏损108.7万元到亏损50.2万元,减亏58.5万元,成为实现各项事业恢复和发展的转折时期。
自1983年起,团场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逐步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承包机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支持职工发展庭院经济,不断完善农业承包机制;实行团、连(厂长、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强化管理,挖潜改造;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林网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棉花生产,探索二、三产业发展路子,发展棉花加工、粮油加工、白酒酿造项目,新建奶牛养殖及奶制品加工业;充分利用外资,加速农业土地开发进程;认真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1992年,完成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 483万元。1983~1992年,累计生产粮食3.34万吨,皮棉8 935万吨,盈利33.6万元,成为开创团场各项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时期。
从1993年起,团场全面推行“两费”(生产资料费用、生活资料费用)自理、租赁承包责任制,加快工业企业改制步伐,实现了扭亏为盈;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引进“辽棉”10号带动团场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展小康连队建设,启动职工危旧房改造。这一时期,是团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的八年。1993~2000年,全团国内生产总值由3 899万元增加到5 186万元,年均增长4.7%。职均收入由1 489元增加到8 672元,年均增长60.3%;固定资产原值由1 289万元上升到2000年的7 23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由965万元上升到2000年5 292万元。经营状况由1993年亏损742万元扭转为2000年盈利889万元,八年累计上缴税金581万元,向师上缴利润789万元。全团居民生活开始由“温饱”向“小康”转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团场跨越式发展。
进入21世纪,团场围绕建设“经济强团、科技兴团”的发展战略,围绕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团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节能高效精准农业,努力培育优质棉花、红提、良种、畜牧业四大支柱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围绕团场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用先进性教育为团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前进的困难和问题,调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对职工素质工程常抓不懈,较好地提高了职工整体素质;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05年11月24日,八十五团进入八十六团,成立八十六中心团场,合并后的中心团场,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全面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快速发展,到2007年,全团完成生产总值1.66亿元,实现利润1 765万元,呈现出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社会进步和谐的大好局面。
八十六团的历史凝聚了军垦人的勤劳与智慧、心血与汗水,建立了一座屯垦戍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团场的历史丰碑。从哈密千里征途来到青塔拉,艰苦奋斗,创建新农场;到支边青年、转业军人献身军垦事业,屯垦戍边,共谱民族团结新曲;到军垦儿女和支边新职工发扬优良传统,弘扬兵团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美丽家园。47年来,八十六团军垦人充分发挥党中央领导人要求兵团做到的“三个队”(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四个力量”(经济建设、安定团结、维护统一、民族团结的力量)、“四个模范”(生产建设、安定团结、民族团结、保卫边疆的模范)、“三个作用”(生产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成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一道坚实屏障。
中心团场党委根据师党委编史工作统一部署,安排编写了《农五师八十六团简史》,依据档案、志书、口碑等史料,力求真实、客观地反映建团以来团场历届党委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广大职工群众屯垦戍边的光辉历程,展现团场几代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光辉业绩,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史资政,以史育人。
展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机遇与困难共存,希望与挑战同在,仍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团场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为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型团场不懈奋斗。
八十六团史志编纂委员会
2010年5月16日
知识出处
《农五师八十六团简史 1960-2007》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六团屯垦戍边47年艰苦创业、改革发展、进步繁荣的历史脚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