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5295
颗粒名称: 序一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龙海元
  在《六十五团志》成书出版之际,作为六十五团的一名老军垦战士,我特别高兴。虽然离开农场好多年了,但我一直眷恋着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这片热土,对曾经走过的块块条田,去过的每个连队,以及那里的一草一木,特别是那些不畏任何困难的军垦战士,都有着难忘的记忆。去年我又去了一趟,更使我思绪联翩。我有幸与农场的同志们共同走过一段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难忘历程,每当回想起当年的一幕一景,都让我感奋不已!农场的同志要我为志书作序,我欣然应允,借此,表达我对六十五团的热爱与怀念,同时,向至今还在那里无私奉献的新老同志表示良好的祝愿和敬意。
  六十五团前身是五〇农场二营,它只有几个连队。我和郝芳兴场长奉命带领老军垦们创建的农四师清水河农场,诞生于兵团事业大发展时期的1958年。在那难忘的年代,我们牢记毛泽东主席屯垦戍边的教导,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战天斗地,修渠引水,挖平土丘山包,平整沟壑坡地。数千名英雄儿女不分昼夜、不畏寒暑、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得失,在祖国大西北的边陲上,变荒芜为绿洲,建成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的现代化国营农场。
  建场之初,一切都是白手起家。面对各种困难,场党委一班人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勇敢坚定地带领广大干部战士与困难作斗争。我们的军垦战士不愧是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优秀儿女,他们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计报酬,无怨无悔,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战士们表现出的那种团结向上、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至今想起来仍令我振奋、感动。正是靠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我们才成就了屯垦戍边的辉煌大业。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使它发扬光大。
  从清水河农场的实际出发,六十五团党委制定了以农业为主导,多种经营,农、工、商、贸、牧各业一齐发展的经营方针。20世纪60年代初期,形成了以莫合烟种植一加工一销售为龙头的工副业发展格局,使农场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各业兴旺、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带动了周边乡镇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建场头三年,曾多次被评为师、兵团、自治区和农垦部的先进农场。创建六十五团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领导干部要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带头参加劳动,克服困难,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就能不断取得胜利。
  历史是一面镜子。编写一部团志,把过去的人和事用书面语言记载下来,以供“存史、资治、教化”之用,这是农垦事业发展的需要。《六十五团志》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完备的编纂体例,简洁流畅的语言,全方位地记述六十五团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及沿革变迁,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军垦战士奋发向上、不懈进取精神的光芒。《六十五团志》是我团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可以成为培养教育后人的好教材。它虽然还有不完善之处,但在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开创未来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六十五团党委及全体史志工作者的确是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及千秋的大好事。
  2000年,正值人们喜庆新千年开始之际,我有机会又回到了六十五团这块当年与同志们共同生活、共同挥洒过汗水的土地。旧地重游,故人相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亲切,一切又是那么令人惊奇激动。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军垦人的艰辛努力下,如今的六十五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裕,工商文卫各项事业均有了很快的发展,形成了以薰衣草、薄荷、啤酒花为龙头的特色农业种植结构,成为国家重要的香料生产基地。我亲眼看到了新一代军垦儿女继承了父辈们的事业,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创造了更加辉煌的业绩。面对这一切,作为一名老军垦,我感到无比欣慰。
  前途无比光明灿烂,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志为鉴,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始终如一地把握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把六十五团建设成文明、富裕、繁荣、昌盛的新疆一流的现代化农场,使她成为人们幸福安康的乐园,这就是我——一个老军垦终生为之奋斗、追求的理想与心愿!
  (2000年7月9日于乌鲁木齐)
  注:本文作者曾任清水河农场首任政委、党委书记。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2

本志记述六十五团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体现改革精神,反映六十五团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