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和硕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388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832;F426;F8
页数: 2
页码: 1-2
摘要: 1954年9月,和硕县选择乌什塔拉回族自治区人员居住较集中、互助合作基础较好的一乡,试办农村信用合作社。此后,历经试办、成长、徘徊、恢复、发展、改革规范、统一法人等时期。
关键词: 县联社 农村信用社 进一步 和硕县 信用社

内容

1954年9月,和硕县选择乌什塔拉回族自治区人员居住较集中、互助合作基础较好的一乡,试办农村信用合作社。此后,历经试办、成长、徘徊、恢复、发展、改革规范、统一法人等时期。
  1958~1959年,县域信用社由人民公社或生产大队管理。1969年,信用社由贫下中农直接管理。但其作为立足农村、服务农牧民的农村金融机构遍布全县乡村,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存贷业务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1979年,全县信用社归农行管理,成为其下属单位。1984年,以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开始推行。县信用社经过体制改革,重新走上合作制道路。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和硕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信用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最重要的发展源泉。同时,和硕县合作金融已开始与市场化、商业化接轨,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农村信用社逐步占据农村金融主力地位,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1997年,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开始走向合作办社的道路。
  2003年,和硕县信用社贯彻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规定,县信用社获得1000万元央行专项票据,化解了历史包袱,解决了县信用社不良资产多、自有资本不足问题。2004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巴音郭楞银监分局成立,加强县信用社的监督和管理。2006年7月,自治区联社成立,开始对全疆信用社实施管理职能。2006年10月,和硕县信用社统一法人社改制为和硕县联社,各基层信用社成为县联社的基层经营机构,县联合社步入崭新发展时期。
  县联社各项业务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潜力被激活。同时,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和央行票据置换的实施,解决长期形成的历史包袱,夯实经营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整体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步入农村信用社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县联社内设职能管理部门7个,有联社营业部和清水河、塔哈其、曲惠、乌什塔拉、马兰信用社等营业网点6个。各项存款余额9.41亿元,占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46.98%,各项贷款余额5.94亿元;占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份额的70%。全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5.53亿元,其中农业贷款4.84亿元。

知识出处

和硕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和硕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和硕县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和硕地区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