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道桥铜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804
颗粒名称:
二道桥铜币
分类号:
TU7;F426;TU714
页数:
1
页码:
105-105
摘要:
1982年,乌鲁木齐市二道桥一家商店院内建筑施工时,出土古铜币达369千克,约7万枚。二道桥铜币的出土,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乌鲁木齐出土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一次,并且铜币种类延续的年代达1800多年,最晚的是咸丰铜钱,最早的是西汉五铢钱。
关键词:
经济贸易关系
二道桥
西汉五铢
不超过
乌鲁木齐
内容
1982年,乌鲁木齐市二道桥一家商店院内建筑施工时,出土古铜币达369千克,约7万枚。二道桥铜币的出土,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乌鲁木齐出土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一次,并且铜币种类延续的年代达1800多年,最晚的是咸丰铜钱,最早的是西汉五铢钱。
二道桥铜币从质地看,有红铜钱、紫铜钱、黄铜钱,还有含金铜钱、含银铜钱、含铅铜钱。不过含金量都不超过1%,含铅不超过10%。从铸制的工艺水平看,汉代五铢钱、明代通宝、康熙红钱铸制质地较高。咸丰大钱、道光制钱、乾隆铜钱,铸造质量较差。后人一鉴别,就会得出结论,后者显然是在新疆铸造的。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代在新疆伊犁自铸制钱,虽和中原内地同时流通,但质地粗糙。二道桥出土的铜钱,其中99%是清代铜币,数量最多的就是乾隆普尔铜钱,这种铜币汉族人叫红钱,维吾尔族人叫普尔钱。引人注目并令人颇感兴趣的是汉代以前的铜钱,但总共不到300枚,品类多达72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年代的钱币。有西汉五铢、东汉五铢、王莽新朝的十泉铜钱、唐朝开元通宝钱、宋代的交子钱、会子钱、关子钱、元代的贯钱、铜跨钱、铜牌钱、明代崇祯通宝钱等。
二道桥铜币大多为外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外圆内方,古称“钱圆函方”。古代铸币含有天圆地方之意。圆钱放入衣物中不易损坏衣物,内方孔易于穿线串钱,这样携带方便不易丢失。这些铜钱大都轻重适中,大部分重量为一钱、二钱、三钱,不超过五钱。钱的名称就是以它的重量作为总称命名的,铜币重量轻,便于使用,容易流通。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一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都在通行,使用达七百多年。
西汉五铢钱在乌鲁木齐的发现,又一次证明,新疆铜币大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这就给人一个很好的启示,古代新疆和内地有着不可分割的经济贸易关系,在进行经济往来中,金钱贸易中,已经有了统一的货币。
知识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6
本书主要记录了乌鲁木齐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文化胜地、特色饮食、流行工艺、历史文化、文物集锦、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城市交通等。
阅读